跳至內容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南木鎮弩灘村的珠江幹流黔江大藤峽出口。為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具有防洪、航運、發電、兼顧灌溉效益。為紅水河十個水電梯級開發的最下游一級。2014年5月列入國務院確立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第一批及國務院確定的2020年至2022年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之一。

技術概況[編輯]

大藤峽位於黔江中下游,從武宣勒馬至桂平弩灣灘,長41km,峽內深潭最深處達85米,航道狹窄,上行和下行分時段放行,最大通航500t級船舶,2018年年貨運量1300萬t。 控制流域面積19.86萬平方公里。控制西江流域面積56.4%、控制西江水量1309億m3,佔56%;控制洪水總量占梧州站洪量的65%。[1]壩址控制站的武宣站多年平均流量為4240 m3/s。[2]

黔江混凝土主壩包括擋水壩段、泄水閘壩段、廠房壩段、船閘上閘首壩段、船閘檢修門庫壩段、縱向圍堰壩段等。

黔江土石副壩。

南木江土石副壩建有仿自然魚道分設非汛期魚道和汛期魚道。

正常蓄水位與汛期高水位為61.0米,死水位與汛期限制水位為47.6米,防洪高水位及千年一遇設計洪水位61.0米。萬年一遇校核洪水位為64.23米。汛期5年一遇洪水臨時降低水位至44.0 m。

河道型水庫,庫區比降較大。總庫容為34.79億立方米,防洪庫容與調節庫容15億立方米。日調節能力。

採用河床式兩岸廠房佈置。8台200MW國產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轉輪直徑10.4 m,額定轉速68.2 r/min。電站水頭範圍為10.07~37.79 m,額定水頭25m,單機引用流量886m3/s。其中左岸三台,右岸五台。多年平均發電量60.55億千瓦時。[3]

按二級航道標準的3000噸級左岸單級船閘,閘室有效尺寸340m×34 m×5.8 m,一次充泄水量42萬m3,船閘最大設計水頭增加至40.94 m(61.00~20.06m),為世界最高水頭單級船閘。年單向設計通過能力達到4249.6萬t(下行),可滿足設計水平年(2040年)預測過閘貨運量(下行4080萬t)的要求。[4]渠化279公里航道,2500噸級的船舶可達柳州,3000噸級的船舶可達來賓[5]預留二線、三線船閘位置。

控制灌溉面積137萬畝、補水灌溉面積66萬畝。

歷史[編輯]

1959年水電部珠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提出大藤峽水利樞紐的輪廓性規劃,水電部北京水電設計院副院長黃元鎮帶蘇聯水電專家工作組到大藤峽壩址勘察。[6]

1982年東北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開始對大藤峽工程進行規劃設計,2008年完成設計。2009年水利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大藤峽工程建設領導小組。2009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珠江水利委員會在澳門簽署了援建大藤峽工程合作協議書,澳門政府無償援助8億元,用於大藤峽工程廣西庫區移民安置、水土保持和環境治理等公益性建設。[7]2011年3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

2014年5月至8月,桂平市完成了一期工程1850畝的徵地工作。2014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8]2014年11月15日桂平市召開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初設概算357億元,工程施工總工期9年,工程需用水泥280萬噸,鋼筋30.9萬噸,砂石骨料1450多萬噸,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約13萬噸。業主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1月27日至30日,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在北京組織召開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審查會議,聽取了中水東北設計公司關於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內容,形成並通過了初步審查意見。[9]2015年9月19日左岸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工程主體由水電八局承建。計劃2023年建成。淹沒影響人口為9882人,淹沒各類土地113693畝,其中耕地70566畝,淹沒影響處理補償投資為89億元,建設徵地移民投資131億元,所涉及的武宣縣國家級貧困縣桂平市是廣西自治區級貧困縣。[10]

2019年5月17日船閘下閘首47.5米高的人字閘門開始安裝。2019年5月30日左岸工程建設要初步達到圍堰破堰進水條件。2019年10月21日零時正式斷航。[11]2019年10月26日,提前一個月實現大江截流,江水由已建成的左岸泄水閘下泄。[12]二期上游塑性混凝土防滲牆土石圍堰按5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堰頂高程54.3m,最大堰高50m。[13]2020年3月31日船閘試通航。2020年7月31日左岸三台機組中的最後一台併網發電。2020年9月6日蓄水位52米高程。2022年4月25日右岸擋水建築物通過52米高程驗收,工程已具備全線擋水條件。2022年6月5日右岸基坑充水,主壩全線投入擋水運用。[14]2022年6月,配套工程的桂中旱片大藤峽灌區工程開工建設,為國務院確定的2020年至2022年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之一,項目總投資約79.7062億元,新建渠(管)道652千米,新建及恢復13座泵站,裝機容量1.28萬千瓦,設計灌溉面積100.1萬畝,建設總工期為60個月。[7]2022年6月西江、北江洪水期間,作為應急防洪工程加入流域統一調度,利用44~52m水位之間的庫容,儘可能攔蓄西江洪水,為北江洪水宣泄騰出時間,避免北江洪峰與西江洪峰正面遭遇防禦,其中攔蓄西江2022年4號洪水洪水7億立方米,最大削減洪峰3500立方米每秒s,削峰率約為14%,梧州站降低水位0.83m,珠江三角洲西幹流降低水位0.40m,北幹流降低水位0.33m。[15]2022年9月28日通過水利部主持的二期蓄水至61米正常蓄水位驗收。[16]2022年11月1日右岸首台機組(1號機組)投產發電。2022年12月31日18時右岸第二台機組通過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2023年3月27日右岸第三台機組併網發電。[17]2023年6月18日20時右岸第4台機組併網發電。[18]2023年9月2日,最後一台機組通過驗收,標誌着主體工程完工。[19]

參考文獻[編輯]

  1. ^ 溫鵬 甘郝新 劉斌:「數字孿生大藤峽建設與探索」,《中國水利》,2022年第20期。
  2. ^ 馬雪梅 李英士:「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水文分析計算」,《東北水利水電》,2013年第5期。
  3. ^ 李樹剛 李濤 門飛 任哲明:「大藤峽大型軸流式水輪機參數選擇」,《中國水利》,2020年第4期。
  4. ^ 覃業傳 宣國祥 麥建清:「大藤峽水利樞紐單級船閘輸水系統初步分析」,《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12年4期。
  5.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函規劃〔2009〕78號文《關於黔江航道規劃等級的意見》
  6. ^ 翁長溥:「西津水電工程建設歷程」,發表於《中國水力發電史料》1988年第2期(西津水電站專輯),中國水力發電史料徵集編輯委員會編輯出版,第3-50頁。
  7. ^ 7.0 7.1 華榮孫 徐晶琳:「一庫碧水 兩岸福源」,《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2022年12期。
  8. ^ 張少華:「大藤峽水和樞紐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南寧召開」,《人民珠江》,2014年第6期。
  9. ^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報告通過審查」,《中國水利》, 2015年第3期。
  10. ^ 廖志偉:「大藤峽水利樞紐的戰略地位和效益研究」,《中國水利》,2020年第4期。
  11. ^ 張建林 凌賢德 左自林 胡思敏:「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截流斷航」,《珠江水運》,2019年第20期。
  12. ^ 「大藤峽水利樞紐節點工程為珠江水運發展按下「加速鍵」」,《珠江水運》,2019年第24期。
  13. ^ 本刊記者 李建章 梁晨:「匠心鑄「重器」——大藤峽水利樞紐建設記略」,《中國水利》,2020年第4期。
  14. ^ 《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黔江主壩全線擋水》,來源:水利部網站,2022-6-6。
  15. ^ 吳樂平 黃光膽 侯貴兵 王保華 王玉虎:《大藤峽水利樞紐「22·6」洪水防洪調度與效果分析》,來源:《中國水利》,2022年第22期。
  16. ^ 「大藤峽水利樞紐即將全面發揮綜合效益」,《中國日報》,2022-9-28。
  17. ^ 《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累計發電量突破100億度》,來源:中國新聞網,2023-5-6
  18. ^ 張廣權 覃菲茵:「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最後一台機組轉子成功吊裝」,來源: 中國新聞網,2023-6-29。
  19. ^ 大国重器又上新!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 央視新聞. [2023-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