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博學衚衕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博學衚衕,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的一條衚衕。

簡介[編輯]

博學衚衕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部。原先為南北曲折走向,南起棗林大院,北端東折到府右街,全長348米,平均寬度4米。因為清朝內務府營造司所屬的餑餑房(即甜食房)設在此處,故該衚衕清朝稱「餑餑房」。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將北部的「西盔頭作」併入,統一改稱博學衚衕。西盔頭作位於餑餑房北部,因製作軍用盔頭的作坊在此而得名[1]。直到2000年代,博學衚衕內還保留着中式模磚對縫古建門樓、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等四合院建築,但因缺乏維護,當時衚衕內老、舊、危房屋已佔全部房屋的70%以上。2006年7月,西城區先後啟動了博學衚衕、溫家街蘇羅卜衚衕這三條衚衕的整治工程,總長度711米,使用古建築施工技法及古建築材料翻建房屋,並改造基礎設施,同年全部完工[2]

棗林大院為南北曲折走向,南到靈境衚衕,北到博學衚衕。全長203米,平均寬度4米。清朝稱「棗林」,以樹得名。中華民國時期改稱「棗林街」,又稱「棗林大院」[3]

2010年,北京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西城區分中心經北京市西城區房屋管理局《拆遷營運許可》(京建西拆許字〔2010〕第122號)批准,在北京市西城區進行西城舊城保護和居民住房改善工程項目一區至四區拆遷建設,2010年11月19日正式啟動拆遷工作,各區拆遷範圍內的衚衕包括:

博學衚衕由此被全部拆除。

2017年,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對7條新路進行了命名,被稱為「1號道路」的是東到府右街,西到西黃城根南街一條370米長的路。因位於原博學衚衕附近,遵循「符合歷史,照顧習慣,體現規劃,好找好記」的命名原則,將該路命名為「博學衚衕」,該路仍屬衚衕等級,路面較窄,無路牌[5]。新的博學衚衕1號是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

參考文獻[編輯]

  1. ^ 博学胡同. 東華流韻. 2009-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2. ^ 西城整理胡同保护古风貌. 東華流韻.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3. ^ 枣林大院. 東華流韻. 2009-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4. ^ 公告.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11月20日,第06版.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2月23日). 
  5. ^ 几百年的老胡同有了新名字. 華夏經緯網. 2017-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