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颶風瑪麗 (2014年)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典範條目颶風瑪麗 (2014年)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5年5月10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5年5月24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5年5月7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當前狀態:典範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典範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典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熱帶氣旋專題 (獲評典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熱帶氣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熱帶氣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氣象專題 (獲評典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關於Marie中文名稱的轉換問題[編輯]

    Marie曾是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名稱之一,而當地其中一個氣象機構CWB,就將之翻譯為「梅瑞」。我想請問,台灣的中文名稱需要轉換成「梅瑞」嗎?--Tenbeens留言2014年8月23日 (六) 07:40 (UTC)[回覆]

    本人認爲若其未進入西北太平洋範圍內,即不需要更正。當然這僅僅屬於個人意見。--1403FAXAI留言2014年8月23日 (六) 07:43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颶風瑪麗 (2014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大氣物理學,提名人:7留言2015年5月3日 (日) 13:44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5月3日 (日) 13:44 (UTC) 至 2015年5月10日 (日) 13:44 (UTC)
    6支持,0反對,入選。--59.39.124.71留言2015年5月10日 (日) 14:42 (UTC)[回覆]

    特色條目評選[編輯]

    颶風瑪麗 (2014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氣象學,提名人:7留言2015年5月10日 (日) 14:25 (UTC)[回覆]

    投票期:2015年5月10日 (日) 14:25 (UTC) 至 2015年5月24日 (日) 14:25 (UTC)
    •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譯自剛剛通過不久的英語特色條目,來源充足,可供查證,內容全面。五級太平洋颶風系列第7彈。--7留言2015年5月10日 (日) 14:25 (UTC)[回覆]
    • 意見:
      • 「系統不大可能得到迅速發展」:這裏的「系統」指的是?抱歉,我不懂氣象學。
      • 「成為1949年開始有紀錄以來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太平洋形成的第6強颶風」:這裏也有點混亂,可能是句子太過於頻密,或許可以用標點符號區隔。
      • 條目中使用的日期是不是都使用UTC呢?要知道日期也算時間的一部分,一開始第一個章節的「2014年8月10日」就沒有說明是根據什麼時間。美國時間嗎?
      • 我為我的膚淺感到非常抱歉,但是〈氣象歷史〉一章讀起來便是什麼「颶風路徑」或者什麼「颶風的形成」、「颶風發展」之類的,我還以為「歷史」是用在從前發生的事情。
      • 「瓦哈卡州出現暴雨,引發洪災和山泥傾瀉,其中又以沿海的胡基拉區(Juquila District)和波丘特拉區(Pochutla District)所受影響最為嚴重。」:這裏的「又以」能否省卻?
      • 「瓦哈卡州要求成為災區以獲取聯邦援助」:一個地區要求「成為災區」這樣的舉止有點可笑,是不是「災區」竟然可以自行決定……英文版條目不是這麼說的呀。
      • 「馬拉巴斯科河(Marabasco River)與聖尼古拉斯河(San Nicolás River)沿線有兩人因洪災遇難」:遇難是指死亡嗎?
      • 〈防災措施和影響〉的墨西哥部分有一個「阿卡普爾科」,一開始不知道是哪裏,由於這裏已經是很「內文」了,氣象歷史那邊的連結,讀者未必看到,所以我覺得這裏加個連結也不過分。
      • 「推定已經死亡」:所以就是可以一口咬定他們已經死亡了嗎?至少我看到首段的第三段和信息框(信息框是統計)是這麼武斷的。另外請問「傷亡」的意思也是死亡嗎?
      • 「橙縣和聖巴巴拉縣也有收到公告」:建議「也有收到」改為「也受到了」。
    • 我就看到這裏了,實在看不下去了。估計您受過一定的專業翻譯訓練,或者是在語言學術領域上有一定的聲望。--HYH.124留言2015年5月11日 (一) 09:20 (UTC)[回覆]
    第一個條目中有,而且不止出現一次,「天氣系統」;紀錄是在1949年才開始有,加個逗號吧,其實我自己念覺得一樣;加上註釋說明吧,「如無特別說明,本條目中的所有日期和時間均為協調世界時」;氣象歷史的說法已成慣例,再說,這也的確是「從前發生的事情」,只不過這個「從前」還只過去不到一年而已;我覺得這個「又以」不多餘;英文版條目是這樣說的,地方要成為災區需要聯邦宣佈,宣佈後意味着可以獲得相應援助,這是程序問題;「遇難」是很常見的辭彙,不知道為什麼會不理解,我會把死亡、喪生、遇難混合起來寫,避免同一詞出現太多次而顯枯燥,根據死法,有時還會寫溺亡、溺斃、淹死等;傷亡包括傷;我不知道「受到了公告」了什麼意思,只聽說「受到警告」,但那通常是說誰誰做錯了事之類。我這裏看,阿卡普爾科第二和第三次出現隔的不遠,第二次是氣象歷史倒數第3段,第三次就是下一章節的第1自然段,這樣的距離並不算遠,我覺得要多連結一次的話應該至少隔上一個版面(表格、圖片之類不在此限)。雖然很多都不同意,但還是謝謝認真看條目,畢竟現在的條目評選也沒有什麼人會認真看。--7留言2015年5月11日 (一) 09:36 (UTC)[回覆]
    我只是想說:對墨西哥的影響那裏說3人下落不明,推斷已經死亡,但是首段卻說他們「溺亡」,所以想問推斷是不是就能說已經死了呢?--HYH.124留言2015年5月11日 (一) 10:06 (UTC)[回覆]
    「死亡」的概念有很多種,法律上的死亡和醫學、倫理學上是不同的,並且即便是醫學、法律死亡,在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規定。所謂「推定死亡」從實際程序上而言相當於法律上認為當事人死亡,在這樣生不見人活不見屍的情況下,必須從法律上認定當事人已經死亡,保險理賠、銀行賬戶轉移、遺產分配才可以進入下一步。歷史上有過多起法律上認定死亡的人之後重現的例子,但這並不說明之前的「認定死亡」就是不對、不合法的,這只是沿用的概念不同。--7留言2015年5月11日 (一) 10:40 (UTC)[回覆]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wound譯成擦傷會更為準確。要求宣佈成為災區。xxx河沿線?沿岸吧。約有1萬人需要救助,問題出現了,新聞原文是10.000 familias damnificadas y tres pescadores desaparecidos,google translate為1萬個家庭無家可歸,跟那個英文版差很遠吧。句與句間缺乏連接詞--Dragoon17cc留言2015年5月11日 (一) 15:36 (UTC)[回覆]
      謝謝意見,做了點調整。不過擦傷這裏我不同意,我覺得那幾個掉進水裏的未必就只是擦傷,何況受傷是包括擦傷的;同樣,沿線也包括沿岸,不知道是不是台灣沒有這樣的說法,但大陸用沿線來概括兩邊附近地區是很常見的,無論河流、公路、鐵路都可以沿線。連接詞這裏已經回復過,我認為兩句話之間如果根本沒有轉折、遞進、因果之類關係,就不應該像英語那樣加個什麼as、with之類的轉折詞,一來英式,二來畫蛇添足。--7留言2015年5月11日 (一) 16:13 (UTC)[回覆]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翻譯多有缺失,反對無意義衝量。--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15日 (五) 12:23 (UTC)[回覆]
    翻譯有什麼地方缺失,什麼叫無意義衝量。原來一個人要寫什麼類型條目,還輪得到別的種族來說三道四,幸好我不會那麼低等,還去寫什麼重要條目巴望特別優待。--7留言2015年5月15日 (五) 12:51 (UTC)[回覆]
    別人列舉的缺失就在上面,如果眼睛不好少用電腦,可以先去看眼科醫師。--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15日 (五) 13:23 (UTC)[回覆]
    別人列舉的缺失就在上面,然後「別人」覺得改好了,問題已經沒有了,所以劃票了,瞎了眼的去怪罪父母吧。--7留言2015年5月15日 (五) 13:2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颶風瑪麗 (2014年)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7:2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