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趙眜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廣州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極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廣州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廣州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極低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低重要度

Untitled[編輯]

本條目中充滿主觀的描述: 《閩越王鄒郢藉機向南越國發動戰爭 》《南越國剛遭受過閩越的入侵 說明閩越侵犯南越的事實 》《使趙佗時期就已經役屬南越國的閩越,和南越國脫離了役屬關係 》 等等 在中立性上存在很大的問題。

另有一些資料與此觀點相左: 《漢高祖於十一年(前196年)封趙佗為南越王后,又於第二年封南武侯織為南海王,在閩越王無諸和南越王趙佗之間插進一個南海王,其疆域大部分是閩越國之地,小部分是南越國土地。其領地究竟在何處呢?史學家也未有定論。據朱維幹先生所著《福建史稿》,南海國在今汀、潮、贛之間。後來南海王反漢,被滅國遷眾,其地被南越佔有,這樣就引發了閩越國同南越國的矛盾。因為原先南海國的土地大部分由閩越國划去,南越國僅有揭陽等一小部分劃歸南海國,而到漢武帝時,南海國敗亡,南越國全數佔有其地,這就是後來閩越王郢發兵攻南越的根本原因。《福建通志·名勝志》記載: 「蒲葵關,在(漳浦)縣南梁山西麓,距城四十里,即盤陀嶺,漢時南越故關也。」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南越兼併南海國後,漳浦縣西南的盤陀嶺是南越國與閩越國的分界線。由此看來,當時南海國成立時,閩越國被分割去的不僅是廣東潮、梅地區,還包括福建境內的雲霄、詔安、平和、永定、上杭、武平一帶。南越佔有其地後,未有與閩越分享之意,還在邊境設關,防止閩越入侵,這就不能不引起日益強盛的閩越國的不滿,最終導致閩越國發動進攻南越收復國土的戰爭,這是後話。》
詳見: 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1018&index=86&
同樣的,此資料中亦有一部分描述與本條目的用語有同樣的問題:《公元前180年,呂后卒,南越王趙佗乘漢軍周灶罷兵時機,擴張勢力,對閩越一邊炫耀武力,一邊以財物結好,試圖使閩越屈服在他勢力之下。》 同一種史實在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解讀。〈br /〉

對相關資料的斷章取義,加以自己的立場便會導致如上所列之完全不同的帶有地方性的說法。因此,我認為此條目及相關條目所抱持之立場有明顯地方色彩而非普遍之共識。 疑為一家之言。—Duzhe(Duzhe) 2007年8月18日 (五) 22:0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趙眜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22日 (六) 19:3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