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流浪地球 (電影)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落選流浪地球 (電影)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9年5月19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9年2月22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電影專題 (獲評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電影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電影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科幻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科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科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這是一條熱門條目,過去30天的瀏覽記錄

可用擴展文章內容連結[編輯]

https://tech.sina.com.cn/mobile/n/n/2019-02-04/doc-ihrfqzka3572720.shtml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129/c40606-30595153.html

https://www.radionz.co.nz/national/programmes/voices/audio/2018652524/sam-gao-s-middle-earth-wandering-earth-and-weta

http://news.mtime.com/2019/01/16/1588211.html

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heat-vision/chinese-sci-fi-movie-wandering-earth-get-us-release-1181473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90204/newgx5c57fc12-18018159.s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845636.html

http://www.sohu.com/a/293469386_114988

https://maoyan.com/films/news/56823

https://piaofang.maoyan.com/feed/news/54823 /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5806933453/15a1ec5cd01900e7jp

--Efly留言2019年2月4日 (一) 07:40 (UTC)[回覆]

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90211/wandering-earth-china/

Vxxholic留言2019年2月12日 (二) 14:03 (UTC)[回覆]

大衛·泰勒是誰[編輯]

他的看法有何必須列出的意義,希望在文中寫明。 Fire and Ice 2019年2月10日 (日) 04:10 (UTC)[回覆]

建議改名:「流浪地球」→「流浪地球 (電影)」[編輯]

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 (電影)」:流浪地球的電影和小說集應該平等消歧義。--雲間守望 2019年2月11日 (一) 03:42 (UTC)[回覆]

關於網絡迷因章節[編輯]

「之所以本片會出現這句台詞,是因為吳京在2006年曾因酒後駕駛被北京市朝陽區[注 1]交警拘留。[56][57]」

這句話後面的註解並沒有看出本片的這一句台詞就是因為這個(吳京酒駕)事件而加進電影的。建議暫時刪除這一句 [萌新] johnpoint😎 快來簽名 2019年2月17日 (日) 05:18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關於所謂的「涉嫌抄襲」[編輯]

IP用戶多次添加「涉嫌抄襲」的內容,來源為香港媒體引述的網友PO文。我堅持回退的原因是:

  1. 流浪地球和日本1962年影片妖星哥拉斯唯一的共通點是都有「發動機推動地球」這個點子,但故事的整體背景完全無關,使用「發動機推動地球」的目的和方式完全不同,故事架構也不盡相同,「抄襲」一說過於牽強。
  2. 文學、影視作品中使用類似「點子」或「想法」,並不等同於「抄襲」,甚至有些作品會刻意增加相似橋段以視對前輩的「致敬」,流浪地球電影中的Moss就有致敬HAL9000的意味。事實上,劉慈欣自己也稱「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1]。大劉並不會因此被認為抄襲阿瑟·克拉克,反而獲克拉克基金會頒發的克拉克想像力貢獻社會獎[2]。作為資深科幻迷,我個人認為流浪地球原著確實也有很深的阿瑟·克拉克的影響,如2001太空漫遊、與拉瑪回合、遙遠地球之歌。至於妖星哥拉斯,我認為以大劉的背景,甚至可能都沒有聽過這部作品。
  3. 「抄襲」一說除網絡討論和少數網絡媒體報道外,未見主流媒體或行業專家報道,顯然不符合維基的方針。
  4. 如果可以通過引述網絡PO文來論證「抄襲」,那也可以引述網絡PO文來證偽「抄襲」,如[3][4]

以上,歡迎討論。--Kezpe留言 2019年5月12日 (日) 13:37 (UTC)[回覆]

  • (!)意見,個人覺得 浪球沒有抄襲,不應該寫入這段內容。 然而 一個問題是,這畢竟是可靠來源寫的東西,如果其他來源寫沒抄襲,按慣例是同時寫入。然後影視這種東西,畢竟不是學術的,是否一定要專家的來源呢?--葉又嘉留言2019年5月12日 (日) 14:07 (UTC)[回覆]
    • 難得跟您看法一致。我個人看法是,這類爭議值得被收錄的前提是應符合如下條件之一:
      1. 同時有正反兩面可靠來源的「廣泛」報道。「廣泛」可能不是一個很好的定義,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2. 有至少當事一方的回應。
      3. 有行業專家的背書。影視方面的話,知名導演、演員或者影評人應該可以算行業專家。
    • 回到流的案例,對「抄襲」的報道,我個人傾向於認為這還是限於「網友掐架」狀態的討論和少量媒體的引述,論關注度,顯然沒有「豆瓣差評」和「太空戰狼」來得廣泛。沒有看到當事方回應「抄襲」的報道,與之相比,導演郭帆回應過香港票房不佳、豆瓣差評等爭議。真要說「抄襲」的話,「哥拉斯」這個例子還不如台灣作家黃海的《地球逃亡》呢,畢竟大劉和黃海雙方都有回應[5]。--Kezpe留言 2019年5月12日 (日) 14:50 (UTC)[回覆]

維基百科的標語: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你的行為規則:看不順眼, 就刪 「中立的觀點」是維基百科三大核心內容方針之一[7]. 你如果覺得這個觀點不客觀, 加上你認可的觀點(正/反面)就可以了. 放到這個問題上,就是維基百科不認為流浪地球抄襲, 也不認為流浪地球沒有抄襲.

  • 另外一個你不應該刪除的依據, 中立背後的原因那段文字(整段看最好, 摘選部分如下)[8]

裏面:1."應使得「人類的知識」能夠海容所有不同主題中的所有不同且重要的理論" 2."要做到這點,對競爭觀點的表達就應多多少少地讓它們的支持者們接受,並將這些觀點歸屬到它們的支持者身上。維基百科描述爭議,而不會參與其中。" 3."還有另一個原因來讓我們致力於這一方針:我們應當讓讀者明白,我們不希望他們採信某一個觀點,而希望他們能自由地形成自己的意見,以鼓勵獨立思考。世界各處的極權政府與教會可能會據此找到反對維基百科的理由。"

如何避免持續的爭議:[9]

  • 把"涉嫌抄襲"標題改為"網友質疑抄襲", 內容改為包含正反面觀點. 如果你認為沒有抄襲, 請增加你的觀點, 而不是刪除別人的觀點.
  • 如果你連改後的"網友質疑抄襲"都要刪, 能合理刪除的理由就只剩下: 世界上沒有發生過網友質疑流浪地球抄襲這件事
 --用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404 (本次讨论结束)
  • (!)意見,比例問題,並非所有內容都值得加入,有些過於瑣碎的東西 可以不必加入,而這種網友質疑抄襲,是比較瑣碎 價值性不高的。 比如,一些政治爭議性的條目,各方言論 尤其是名嘴的言論非常多,通常 會選擇不寫入他們的言論。 而就這條目而言,網友質疑抄襲日本的言論 比名嘴的言論更不值得寫入,除非證明他的比重很大。--葉又嘉留言2019年5月23日 (四) 18:33 (UTC)[回覆]
  • (!)意見:先說明一點,User:根據相關法律法規404刪除方針理由有誤,此方針是針對維基頁面和文件的,「刪除」條目中的某些內容並不一定適用於此方針。NPOV不代表維基需要收錄所有觀點,事實上方針也強調只有重要觀點才值得收錄,同時「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條目是否收錄此「抄襲」的爭議不在於世界上有沒有「發生過網友質疑流浪地球抄襲這件事」,而是這種質疑有沒有引起媒體的廣泛報道,有沒有當事方的回應,有沒有較為知名人士的評論等等。論媒體的關注程度,「抄襲」質疑遠不及豆瓣評分事件、「太空戰狼」爭議。電影導演、製片方、劉慈欣都沒有回應過「抄襲妖星哥拉斯」一說。我的理解是,「抄襲」質疑屬於網友言論,少數媒體也僅僅是轉述評論網友言論,都屬於少數甚至極少數觀點,暫不值得收錄,除非有其他來源證明其重要性。--Kezpe留言 2019年5月23日 (四) 20:39 (UTC)[回覆]

來源[編輯]

搜了一下,找到了香港01和蘋果日報的報道。這兩個來源最起碼還算可以,收錄進去我感覺沒什麼問題。[10][11]。--Techyan留言2019年5月23日 (四) 15:03 (UTC)[回覆]

  • (!)意見,2019年5月24日 (五) 04:43 (UTC)

"比例問題,並非所有內容都值得加入,有些過於瑣碎的東西 可以不必加入" 是可以不必要加入(但沒必要刪), 但這段話占不了多少個字, 占不了多少空間. 所以加入又妨礙誰? 爭議條目不放爭議內容放什麼? 過於瑣碎的東西 可以不必加入 還不如整個頁面都只一句話介紹: <流浪地球>是中國大陸出品的電影 維基百科的標語: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在中國大陸讓觀點變少數是很容易實現的, 刪貼就行了, 微博上只剩下對中國政府有利的觀點, 你在維基百科上的條目只能看到對中國有利的觀點? 在大陸的媒體/網站,關於流浪地球抄襲的討論大都被刪除.

"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這句放到本條目就是, 正反面觀點你增加到你想要的比重就行了(你代表權威, 代表大多數, 你是老大) "極少數","少數", "部分",這些有區別, 你認為"極少數"就是"極少數"?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404留言2019年5月24日 (五) 04:43 (UTC)[回覆]

    • 很遺憾,閣下一直在曲解維基的方針。「瑣碎」「少數觀點」這些不是某個或某些維基編輯定義的,而是根據來源情況判斷的。觀點的主流與否不等價於觀點自由表達程度的高低,網絡審查客觀上會鉗制觀點的表達和傳播,但如果說會因此將重要觀點直接「刪帖」「刪除」成少數觀點,我並不贊同,何況中文維基也不等於中國維基,不存在「只能看到對中國有利的觀點」。同時,流浪地球抄襲與否本質上不是一個政治話題,與中國政府利益強行掛鈎是很牽強的。條目中的負面評價、豆瓣評分爭議等,都是寫的很詳實、來源充分的,而「抄襲」的段落遠不及這些。建議閣下嘗試去尋找更多關於「抄襲」的可靠來源,如是否有更多的主流媒體報道,是否有知名人士的點評,是否有涉事各方的回應等等。另外,建議閱讀下維基基本的編輯規則,拋開內容,閣下的編輯從格式上也是不太符合維基風格和要求的。--Kezpe留言 2019年5月24日 (五) 13:22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流浪地球 (電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傳播媒體-電影-21世紀,提名人:--Rowingbohe♬歡迎加入地方志交流群全世界最好的台州/留名 2019年5月12日 (日) 01:54 (UTC)[回覆]

投票期:2019年5月12日 (日) 01:54 (UTC) 至 2019年5月19日 (日) 01:54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19年6月18日 (二) 01:55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符合標準4票,不符合標準1票;落選。Σανμοσα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2019年5月19日 (日) 03:36 (UTC)[回覆]

稍微看了一下,大體內容沒什麼「很大」的問題,但如果要評優良可能要改、要刪很多東西--10³留言2019年7月7日 (日) 03:41 (UTC)[回覆]

關於退回的「負面評價」部分[編輯]

感謝Kezpe的意見。不過在下有一些不同的觀點,想在這裏展開說說。

在下雖然參與了一些編輯,但是對於討論部分卻並不是非常熟悉。如果說有些格式上不合適的地方,還望各位編輯包涵。

《流浪地球》自上映伊始便收穫了極大的關注,也受到一些人的非議乃至針對,比較出名的包括雷奕安的「批評」,而他的這些吹毛求疵的觀點也被網友一一辯駁釋疑。更有甚者如郭松民之流,甚至給《流浪地球》中某些諸如把家人照片放在儀錶盤上之類的鏡頭強行扣上了抄襲荷里活電影的帽子。這一類明顯是觀影不細緻所導致的抬槓甚至扭曲實在是汗牛充棟,如果都要囊括進來,不僅不可能,而且會嚴重降低本頁面的質量。

因此,在下認為,針對劇情和設定的批評,應該至少與影片中明確提到的信息不構成矛盾。比如像李永樂那樣,指出木星的剛體洛希極限在木星內部,就是有意義的批評,而並非如我刪除的那段里,那些根本就是沒好好看瞎挑刺。(比如有關洲際導彈,李一一已經明確指出,因為地木距離過大,所以洲際導彈根本無法引爆木星,所以大家才嘗試使用轉向式發動機。而地木差點相撞的原因並不是引力本身,而是因為木星引力潮汐的影響,這在電影中也明確指出了。)

只是一家之言,提請各位編輯再斟酌。如果您覺得我需要將目前存在的這些批評替換而不是刪除,那我這幾天可以好好做一些功課。

多謝。 Lugiamale留言2019年12月28日 (六) 00:28 (UTC)[回覆]

用洲際導彈引爆木星是可行的。因為重要的不是地木距離,而是越過地木的拉格朗日點,而這對洲際導彈而言是可行的。Fire Ice 2019年12月28日 (六) 10:54 (UTC)[回覆]
@Lugiamale回退的原因在於,這些負面評價無論對錯、「低級高級」,都有可靠來源支撐,不應輕易刪除。涉及到的媒體包括澎拜、文匯報是中國常見主流媒體,時光網也是中國流行影評專業網站。這些媒體的觀點甚至於閣下瞧不上的某些專家的觀點,都不應簡單的被當作無效或低質的。相比於直接刪去某個維基編輯覺得「錯誤」的觀點,更合理的做法去找尋不同的觀點去予以平衡。--Kezpe留言 2019年12月28日 (六) 16:47 (UTC)[回覆]
@Kezpe瞭然,多謝指教。至於前面那位,建議再好好看一遍電影,或者請您去跟李一一爭辯一下。Lugiamale留言2019年12月29日 (日) 06:46 (UTC)[回覆]
倒不如請您跟張雙南研究員爭辯下。Fire Ice 2019年12月29日 (日) 08:2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