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喬冠華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喬冠華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9日 (六) 21:15 (UTC)[回覆]

喬的笑[編輯]

我查閱了大部分資料,但是找不到任何官方資料,也就是普利策官網和紐約時報官網。 我也找不到攝像師的名字, 一般來說普立茲獎會帶攝影師的名字,但是無論如何都找不到--Weixuan.Z留言2024年2月26日 (一) 19:35 (UTC)[回覆]

第一,沒有作者的姓名,獲得大獎的攝影師,為什麼沒去領呢?
第二,沒有年份,從資料上來看照片是1971年拍攝的,但是沒有寫獲得獎的年份。一般來說普利策攝影獎是當年的最照片,為了以防萬一我也查了1972年的普利策攝影獎,但是都沒有"喬的笑"。
而且如此重要的事情,唯一英語信息確實機翻的 "Joe's Smile", Joe 本來就是歐美的一個普通名字。如果是一個專業的翻譯官肯定不會用Joe來描寫喬冠華的喬,至少用拼音"Qiao"或者用紐約時報官網的 Chiao 也行。
感謝@Heihaheihaha幫我調整信息--Weixuan.Z留言2024年2月29日 (四) 19:18 (UTC)[回覆]
我的方案是不提起"喬的笑" 贏得普立茲獎--Weixuan.Z留言2024年2月29日 (四) 19:20 (UTC)[回覆]
應該是被提名而沒得普立茲獎Mel Finkelstein...got a Pulitzer nomination. 另一在場攝影師的喬冠華微笑照片 --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3月17日 (日) 16:58 (UTC)[回覆]
請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喬冠華--「喬的笑」協查、確認請求--Weixuan.Z 調查,實際,真理 2024年3月17日 (日) 18:32 (UTC)[回覆]

喬冠華--「喬的笑」協查、確認請求[編輯]

已通過:
事實明確,已由YFdyh000閣下完成相關更改。--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12日 (二) 18:24 (UTC)[回覆]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Special:Diff/80382014@Weixuan.Z閣下移除了「獲得了普利策新聞攝影獎。有西方記者形容喬冠華的這一笑「震碎了聯合國議事大廳的玻璃」。」這一句話及其來源。由於該來源是中國經濟網並標明來源:共青團中央 加之這句話我也在各種場合聽過不少次了,Google搜尋震碎了聯合國議事大廳的玻璃也有較多的引用遂撤銷了Weixuan.Z閣下的編輯,但後續確認過程中難以查證這一說法。儘管我和Weixuan.Z閣下在查證這一說法方面已經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可能不夠詳盡或有錯誤之處,邀請社群討論確認。

現有疑點:1. 普利策新聞攝影獎19711972)均未提及與此有關頒獎;2.西方記者是誰?在哪裏發表了這一言論?--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1日 (五) 04:10 (UTC)[回覆]

這句話是在這裏加進去的:Special:Diff/63878611。你可以嘗試尋找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的文章來排除維基百科對公眾的污染。我個人私心而言,這頗有藝術化加工的誇大嫌疑,就是要培養一種讀完之後熱血沸騰耀武揚威的感覺。至於可靠性嘛……--MilkyDefer 2024年3月1日 (五) 05:34 (UTC)[回覆]
本例不需要排除維基百科污染,因為有數篇2000年左右的文章也有提及,只是細節有多種版本。就目前來說,我傾向暫時以「據稱」寫在條目中,因為有很多「可靠來源」言之鑿鑿的提到這件事,WP:REFNOTTRUE,指出有誤的理由目前不符合「說明該內容被其他可靠來源認為有誤」。--YFdyh000留言2024年3月1日 (五) 08:24 (UTC)[回覆]
( ✓ )同意--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1日 (五) 08:27 (UTC)[回覆]
  1. 目前未查到普利策獲獎。
  2. 部分來源的「刊在《紐約時報》上,題目就是『喬的大笑』」暫未查到,不過By HENRY TANNER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Times, CHINA ASSERTS U.N. MUST END CONTROL BY SUPERPOWERS: CHIAO, IN FIRST STATEMENT IN ASSEMBLY. SAYS AFFAIRS MUST BE HANDLED BY ALL HE CITES DEFEAT OF U.S. DECLARES ADMISSION OF HIS GOVERNMENT WAS A BLOW TO THE JAPANESE. TOO CHINA SAYS U.N. MUST END DOMINANCE OF SUPERPOWERS, 1971-11-16 (經[1])有刊登類似的一張大笑照片,紐約時報/JACK MENNING拍攝。
  3. 「領導者媒介形象設計[M]. 1997」文獻中稱,「紐約一家大報曾為此專門發表了題為《喬的大笑》的報道」
  4. 不少文獻稱「這張照片得了世界新聞攝影大獎」,證實,1972 Photo Contest, Spot News, 1st prize,攝影師Mel Finkelstein, New York Daily News。
  5. Daily News · 16 Nov 1971, Tue · Page 40 · (New York, New York)有一張漫畫版的該場景,我沒註冊看不了清晰的。
--YFdyh000留言2024年3月1日 (五) 09:02 (UTC)[回覆]
根據此處的描述,該照片的拍攝者是en:Mel Finkelstein,而他是「Mel Finkelstein was a Pulitzer Prize nominated photographer」 遺憾的是我沒找到他為什麼被提名--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1日 (五) 10:37 (UTC)[回覆]
坦帕灣時報 [2] Chinese delegates being se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United Nations (for which he got a Pulitzer nomination)--YFdyh000留言2024年3月1日 (五) 10:54 (UTC)[回覆]
那報導說的「紐約時報」是「New York Times」還是「New York Daily News」?該照片似乎不是為前者拍攝的;後者於一九七二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刊登了這張照片,但相關描述對不太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3月1日 (五) 14:41 (UTC)[回覆]
另外我還注意到這張照片有不同裁切版本,可能需要另外找尋原圖來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3月1日 (五) 14:47 (UTC)[回覆]
報導均為「紐約時報」 Google 搜尋:"喬的笑" "紐約每日新聞" 僅有兩個無關結果,Google 搜尋:"喬的笑" "紐約時報"這個結果就非常多了。--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1日 (五) 15:04 (UTC)[回覆]
我覺得可以將已查證的內容描述在條目里,同時來源保持原樣(加上腳註或隱藏備註)。有點懷疑部分描述是以訛傳訛,不過「題目《喬的大笑》」、「震碎玻璃」等說法仍需查證。@Ericliu1912「一九七二年」筆誤?--YFdyh000留言2024年3月1日 (五) 16:11 (UTC)[回覆]
筆誤(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3月1日 (五) 19:28 (UTC)[回覆]
手工移動另外兩位編者的意見至此@PaintWoodSt@深鸣,原位置在[3][4]

: 我稍微整理了一下美國媒體對「喬的笑」的報道。

  • 針對11月15日中國重返聯合國
  • 針對11月27日中蘇在聯大辯論,有不少媒體發了「喬的笑」,來源都是AP
  • 另外,根據谷歌搜尋限定時間搜索,可以查到最早期的報道可能為
    • 2007年05月11日《解放日報》之〈章含之:守候歲月的本真〉:眼前的「喬冠華」,帶着舉世聞名的「喬的笑」
    • 2008年02月19日《都市女報》之〈由墓地揭開章含之的「身後事」〉:章含之墓地雕像的初稿,已經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錢紹武完成。錢紹武已經80多歲了,當年創作過著名的「李大釗頭像」,喬冠華墓地的雕像「喬的笑」也出自他手。「喬的笑」原本是張照片,1971年刊登在《紐約時報》上,該照片記錄下了中國加入聯合國時喬冠華揮灑自如的神采。
    • 2008年3月出版的傳記《喬冠華與龔澎》有〈「喬的笑」 〉章節
    • 2008年12月31日《三聯生活周刊》之〈新中國這樣重返聯合國〉:喬冠華當日的表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獨特的仰面大笑被稱為「喬的笑」,照片發表後,拍攝的記者後來還得了普立茲獎。
    • 2009年9月18日《南方人物周刊》之〈章含之:上海最後一位名媛 〉:章含之參與過1971年11月的聯合國大會,會上,中國恢復了合法席位;那張被命名為「喬的笑」的照片後來榮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
    • 2013年3月31日建湖文史網《天下奇才喬冠華之生平剪影》:作為親身經歷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代表團成員,章含之的回憶彌足珍貴,她說:「……《紐約時報》曾發表一篇關於喬冠華的評論,題目就是『喬的笑』。喬冠華就是用這豪邁的笑聲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回到了聯合國!」
  • 綜合上述情況,在2013年以前,大部分關於「喬的笑」的描述,都和章含之高度相關,可以認為她是這個說法的提出者。而《國家人文地理》2013年的報道〈喬冠華:踏上聯合國講台的新中國第一人〉則開始脫離章含之的敘事,直接當做事實來寫,而且文章也提到了2008年3月出版的傳記《喬冠華與龔澎》,作為參考文獻。
  • 而且一直到2020年,這個說法在互聯網上都非常有限,只能說是有影響力的少數說法,但在2020年以後逐漸流行開來。
    • 使用的搜索詞語:"喬的笑" -toutiao -baike
    • 時間限定:1/1/1972,1/1/2020
--PaintWoodSt邀請你了解你的家鄉是否出版過《民國日報》並歡迎補充:) 2024年3月8日 (五) 19:26 (UTC)

感謝閣下的邀請。個人暫時沒有找到《紐約時報》的相關報道(似乎需要會員才能檢索往期新聞),此外照片「獲得了普利策新聞攝影獎」似乎為錯誤信息,應該剔除。通過搜索後發現,「震碎玻璃」的說法似乎均為大陸媒體主張。我目前更傾向於使用「中國大陸的一些媒體稱,喬冠華的這一笑『震碎了聯合國議事大廳的玻璃』」,將觀點歸屬於中國大陸媒體。最後,該連結結尾處的參考文獻可能有所幫助。--深鳴留言2024年3月8日 (五) 13:15 (UTC)

--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06:22 (UTC)[回覆]
不太懂上文的查證。直接說場景的照片獲得了什麼獎和提名,震碎玻璃省略,來源照常放,其他總結分析不寫,不可以嗎。「一些媒體稱」讀起來很怪。可以補些其他描述。--YFdyh000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06:31 (UTC)[回覆]
@YFdyh000,我暫時恢復了「獲得了普利策新聞攝影獎。有西方記者形容喬冠華的這一笑「震碎了聯合國議事大廳的玻璃」這一描述並在腳註中說明爭議。已移除「震碎玻璃」有關描述,您看看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Heihaheihaha麻瓜了……(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06:40 (UTC)[回覆]
按我的想法擴充了。「登上多家報刊和中國教科書」有猶豫如何和是否介紹,前者很多(中外),後者似乎是輔導書籍。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9課 新中國走向世界舞台是用另一張照片,若干份輔導和教學材料倒是引用《喬的笑》,如[5]。--YFdyh000留言2024年3月10日 (日) 07:37 (UTC)[回覆]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