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拗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拗音
假名ようおん
平文式羅馬字Yōon

aau2是將子音齶音化唇音化的音節。齶音化的拗音稱為開拗音;唇音化的拗音稱為合拗音。以現代假名遣書寫時,開拗音在假名後加上小寫的假名;合拗音則在之後加上小寫的

「拗音」一詞字面意思為扭曲的、變了形的音。[1]直音日語直音的反義詞。

輸入方法

[編輯]
  • 輸入拗音時,先取段假名的輔音字母,再拼出行假名。
    • 例如:想輸入「きゃ」時,先輸入(ki)中的k,然後輸入ya,即kya
  • 在用shi表示、用chi表示時,必須把y去掉。
    • 例如:syasha可以輸出「しゃ」,但shya不行。
  • 輸入構成的拗音時,可以把y省去。
    • 例如:jyaja均可輸出「じゃ」。
  • 單獨輸入小寫行假名,要在前加上xl
    • 單獨輸入「」:xyalya
    • 單獨輸入「」:xyulyu
    • 單獨輸入「」:xyolyo

拗音一覽表

[編輯]
開拗音
片假名
清音
ya yu yo
ki キャ kya キュ kyu キョ kyo
shi シャ sha シュ shu ショ sho
chi チャ cha チュ chu チョ cho
ni ニャ nya ニュ nyu ニョ nyo
hi ヒャ hya ヒュ hyu ヒョ hyo
mi ミャ mya ミュ myu ミョ myo
ri リャ rya リュ ryu リョ ryo
濁音
gi ギャ gya ギュ gyu ギョ gyo
ji ジャ ja ジュ ju ジョ jo
bi ビャ bya ビュ byu ビョ byo
半濁音
pi ピャ pya ピュ pyu ピョ pyo
平假名
清音
ya yu yo
ki きゃ kya きゅ kyu きょ kyo
shi しゃ sha しゅ shu しょ sho
chi ちゃ cha ちゅ chu ちょ cho
ni にゃ nya にゅ nyu にょ nyo
hi ひゃ hya ひゅ hyu ひょ hyo
mi みゃ mya みゅ myu みょ myo
ri りゃ rya りゅ ryu りょ ryo
濁音
gi ぎゃ gya ぎゅ gyu ぎょ gyo
ji じゃ ja じゅ ju じょ jo
bi びゃ bya びゅ byu びょ byo
半濁音
pi ぴゃ pya ぴゅ pyu ぴょ pyo
合拗音
片假名
清音
wa wi we
ku クヮ kwa kwi kwe
濁音
gu グヮ gwa gwi gwe
平假名
清音
wa wi we
ku くゎ kwa kwi kwe
濁音
gu ぐゎ gwa gwi gwe

歷史

[編輯]

上古日語沒有「拗音」。「拗音」的出現,是因為古代日本人在引入漢語借詞時,需要新的音以擴充日語音系轉寫來自中古漢語的發音。因此,大部分的拗音出現在漢語詞彙,亦或和製漢語詞彙。

吳音

[編輯]

開拗音吳音里出現在有二等、三等、四等開介音的字中。合拗音出現在一等合介音的字中。

唐音

[編輯]

唐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期中古漢語的部分特徵。唐音里的拗音出現在介音為/i/的字中。

連接母音長音化

[編輯]

中世日語時,/iu/音演化成了/yuu/音,而/eu/音演化成了/yoo/音。[2]例子如下。

  • 今日 [keu] > [kjoː]
  • あきゅうど [akiudo] > [akjuːdo]

例子

[編輯]
  • 電車(でんしゃ
  • 勉強(べんきょう)
  • 一緒に(いっしょに)
  • 牛乳(ぎゅにゅう)
  • 蒟蒻(こんにゃく)
  • 百(ひゃく)
  • 料理(りょうり)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拗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Bjarke Frellesvig. A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ISBN 978051177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