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利華盃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利華盃
Laver Cup
表演賽
創立2017年 (2017)
地點歐洲/世界
地面室內硬地球場
籤表2隊 (歐洲隊對陣世界隊)
網站https://lavercup.com/

利華盃(英語:Laver Cup),是每年九月舉行的國際室內硬地男子網球團體賽事,為歐洲隊和世界隊間的對決,[1]目標成為網球界的萊德盃[2]

比賽通常在美國網球公開賽結束兩周後舉行,在歐洲城市和世界各地城市交替舉辦。獲勝隊伍的每個成員可獲得250,000美元的獎金,但比賽本身並不列入球員當年ATP巡迴賽的排名積分。[3][4]2019年5月,利華盃獲ATP官方正式批准為巡迴賽項目之一。[5]

形式

[編輯]

利華盃是由六位歐洲頂級球員組成的歐洲隊,對抗六位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球員所組成的世界隊。每隊其中三名選手的參賽資格是根據法國網球公開賽後的ATP單打排名決定,另外三名則由隊長於八月美網前宣布。

三天共舉行12場比賽(9場單打和3場雙打),比賽皆採用三盤兩勝制(BO3),進入第三盤則先得10分者(Match tiebreak)獲勝。第一天每場比賽的勝方將獲得1分積分,第二天2分,第3天則是3分,最先贏得13分的隊伍即贏得比賽。每位隊員不得參加超過兩場單打比賽,六位隊員中至少有四位必須參加雙打比賽,因此三場比賽可由一名專攻雙打的選手搭配其他三名單打隊員。[6]

歷史

[編輯]

利華盃以澳洲網球傳奇羅德·利華命名,利華被公認是運動史上最偉大的網球運動員之一。在羅傑·費達拿的經紀公司TEAM8、前台維斯盃球員的巴西商人豪爾赫·保羅·雷曼英語Jorge Paulo Lemann,,以及澳洲網球協會三方合作下創立。[7]靈感來自兩年一屆的萊德盃,由頂級美國歐洲頂級高爾夫球手對抗的高爾夫球錦標賽[8]

在2017年,比約·波格(歐洲隊)和約翰·麥根萊(世界隊)宣布,將擔任利華盃至少前三屆的隊長。[9]2019年,波格和麥根萊宣布繼續擔任兩隊隊長。[10]

2017年:首屆

[編輯]
首屆利華盃在布拉格O2體育館[11]

首屆利華盃2017年22日至24日在布拉格O2體育館舉辦,歐洲隊以比分15−9擊敗世界隊。

歐洲隊
隊長: 瑞典 比約·波格
選手 排名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1
瑞士 羅傑·費達拿 2
德國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4
克羅地亞 馬林·施歷 5
奧地利 多米尼克·蒂姆 7
捷克 托馬什·貝迪治 19

世界隊
隊長: 美國 約翰·麥根萊
選手 排名
美國 薩姆·奎里 16
美國 約翰·伊斯內爾 17
澳洲 尼克·基域奧斯 20
美國 積克·索克 21
加拿大 丹尼斯·沙普華路夫 51
美國 法蘭西斯·迪亞科爾 72
  • 根據2017年9月18日單打排名

2018年

[編輯]

第二屆利華盃2018年9月21日至23日在芝加哥聯合中心舉行,歐洲隊以比分13−8擊敗世界隊。

歐洲隊
隊長: 瑞典 比約·波格
選手 排名
瑞士 羅傑·費達拿 2
塞爾維亞 諾華克·祖高域 3
德國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5
保加利亞 格里戈爾·迪米杜夫 7
比利時 大衛·戈芬 11
英國 凱爾·埃德蒙 16

世界隊
隊長: 美國 約翰·麥根萊
選手 排名
南非 奇雲·安達臣 9
美國 約翰·伊斯內爾 10
阿根廷 迪亞哥·舒華斯文 14
美國 積克·索克 17
澳洲 尼克·基域奧斯 27
美國 法蘭西斯·迪亞科爾 40
  • 根據2018年9月17日單打排名

2019年

[編輯]
2019年利華盃在日內瓦Palexpo英語Palexpo

第三屆利華盃2019年9月20日至22日在日內瓦Palexpo英語Palexpo舉行。比賽第三日最後一場單打比賽,亞歷山大·施華利夫三盤戰勝米洛斯·拉奧歷,幫助歐洲隊以比分13−11擊敗世界隊。

歐洲隊
隊長: 瑞典 比約·波格
選手 排名
西班牙 拉斐爾·拿度 2
瑞士 羅傑·費達拿 3
奧地利 多米尼克·蒂姆 5
德國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6
希臘 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 7
意大利 法比奧·福尼尼 11

世界隊
隊長: 美國 約翰·麥根萊
選手 排名
美國 約翰·伊斯內爾 20
加拿大 米洛斯·拉奧歷 24
澳洲 尼克·基域奧斯 27
美國 泰勒·費歷斯 30
加拿大 丹尼斯·沙普華路夫 33
美國 積克·索克 210
  • 根據2019年9月16日單打排名

2021年

[編輯]

第四屆利華盃2021年9月24日至26日在波士頓TD花園舉辦。[12]在最後一天首場單打比賽結束後,歐洲隊即以14−1壓倒性勝出,因此無須再進行後面兩場比賽改以表演賽形式結束本屆賽事。

歐洲隊
隊長: 瑞典 比約·波格
選手 排名
俄羅斯 丹尼爾·麥維迪夫 2
希臘 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 3
德國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4
俄羅斯 安德烈·盧比利夫 5
意大利 馬泰奧·貝利天尼 7
挪威 卡斯珀·魯迪 10

世界隊
隊長: 美國 約翰·麥根萊
選手 排名
加拿大 丹尼斯·沙普華路夫 13
阿根廷 迪亞哥·舒華斯文 14
加拿大 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 11
美國 瑞利·奧普卡 20
美國 約翰·伊斯內爾 23
澳洲 尼克·基域奧斯 96
  • 根據2021年9月27日單打排名

2022年

[編輯]

第五屆利華盃2022年9月23日至25日在倫敦O2體育館的室內硬地球場舉辦。網球四大天王首次同時參賽,羅傑·費達拿將本屆賽事作為他璀璨網球職涯的最終站,以23日和拉斐爾·拿度雙打為最後一役。最終世界隊以13−8首次奪冠。

歐洲隊
隊長: 瑞典 比約·波格
選手 排名
卡斯珀·魯迪 2
拉斐爾·拿度 [a] 3
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 6
諾華克·祖高域 7
安迪·梅利 43
羅傑·費達拿 [a] 沒有排名
馬泰奧·貝利天尼 [a] 15
卡梅隆·諾里 [a] 8

世界隊
隊長: 美國 約翰·麥根萊
選手 排名
泰勒·費歷斯 12
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 13
迪亞哥·塞巴斯蒂安·舒華斯文 17
法蘭西斯·迪亞科爾 [b] 19
艾力士·迪文拿奧 22
約翰·伊斯內爾 [b] 42
積克·索克 128
湯美·保羅 [b] 29
  1. ^ 1.0 1.1 1.2 1.3 費達拿和拿度僅第一天參加一場雙打比賽,第二天起由替補貝利天尼和諾里替補。
  2. ^ 2.0 2.1 2.2 伊斯內爾因傷退出後由迪亞科爾取代,保羅作為替補選手並未上場。

2023年

[編輯]

第六屆利華盃2023年9月22日至24日在溫哥華羅渣士體育館舉辦。世界隊以比分13−2擊敗歐洲隊。

歐洲隊
隊長: 瑞典 比約·波格
選手 排名
安德烈·盧比利夫 6
挪威 卡斯珀·魯迪 9
波蘭 胡貝特·靴卡斯 16
西班牙 亞歷杭德羅·達維度域治·科堅拿 25
法國 阿蒂爾·菲斯 44
法國 加埃爾·蒙菲斯 142

世界隊
隊長: 美國 約翰·麥根萊
選手 排名
美國 泰勒·費歷斯 8
美國 弗朗西斯·迪亞科爾 11
美國 湯美·保羅 13
加拿大 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 14
美國 本·舒爾頓 19
阿根廷 弗朗西斯科·塞倫多洛 21

2024年

[編輯]

第七屆利華盃2024年9月22日至24日在柏林優步競技場舉辦。第三日比賽,施華利夫在雙方比分7–11時戰勝迪亞科爾延長戰線;最終艾卡拿斯直落二擊敗費歷斯,歐洲隊睽違兩年再以比分13–11勝出,世界隊無緣三連冠。波格和麥根萊也在本屆後卸下隊長一職,改由雅尼克·諾阿安德烈·阿加斯接任。

歐洲隊
隊長: 瑞典 比約·波格
選手 排名
德國 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2
西班牙 卡路士·艾卡拿斯 3
丹尼爾·麥維迪夫 5
挪威 卡斯珀·魯迪 9
保加利亞 格里戈爾·迪米杜夫 10
希臘 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 12

世界隊
隊長: 美國 約翰·麥根萊
選手 排名
美國 泰勒·費歷斯 7
美國 弗朗西斯·迪亞科爾 16
美國 本·舒爾頓 17
智利 亞歷杭德羅·塔維洛 22
阿根廷 弗朗西斯科·塞倫多洛 31
澳洲 壇納西·科基納基絲 78


統計數據

[編輯]
年度 冠軍 比分 亞軍 舉辦地點 歐洲隊隊長 世界隊隊長
2017 歐洲隊 15-9 世界隊  捷克布拉格 O2體育館 瑞典 比約·波格 美國 約翰·麥根萊
2018 歐洲隊 13-8 世界隊  美國芝加哥 聯合中心
2019 歐洲隊 13-11 世界隊  瑞士日內瓦 Palexpo
2020 沒有舉辦
2021 歐洲隊 14-1 世界隊  美國波士頓 TD花園 瑞典 比約·波格 美國 約翰·麥根萊
2022 世界隊 13-8 歐洲隊  英國倫敦 O2體育館
2023 世界隊 13-2 歐洲隊  加拿大溫哥華 羅渣士體育館
2024 歐洲隊 13-11 世界隊  德國柏林 優步競技場

選手

[編輯]
  • 退役選手以 斜體 表示。
協會 選手 隊伍 首次
參賽
最近
參賽
利華盃 比賽
場數
勝負 積分
參賽 冠軍 單打 雙打 共計 勝率 單打 雙打 共計
德國 施華利夫, 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施華利夫 歐洲隊 2017 2024 5 5 14 7–2 2–3 9–5 64% 17–4 4–5 21–9
美國 索克, 積克積克·索克 世界隊 2017 2022 4 1 16 1–3 9–3 10–6 63% 1–4 19–5 20–9
瑞士 費達拿, 羅傑羅傑·費達拿 歐洲隊 2017 2022 4 3 12 6–0 2–4 8–4 67% 15–0 3–8 18–8
美國 伊斯內爾, 約翰約翰·伊斯內爾 世界隊 2017 2021 4 0 12 2–5 4–1 6–6 50% 5–11 10–2 15–13
美國 迪亞科爾, 弗朗西斯弗朗西斯·迪亞科爾 世界隊 2017 2024 5 2 11 3–4 3–1 6–5 55% 7–7 5–3 12–10
美國 舒爾頓, 本本·舒爾頓 世界隊 2023 2024 2 1 8 2–1 4–1 6–2 75% 4–2 8–3 12–5
美國 費歷斯, 泰勒泰勒·費歷斯 世界隊 2019 2025 4 2 7 4–2 1–0 5–2 71% 9–4 1–0 10–4
加拿大 奧熱-阿利亞西姆, 費利克斯費利克斯·奧熱-阿利亞西姆 世界隊 2021 2023 3 2 6 2–2 2–0 4–2 67% 4–3 5–0 9–3
西班牙 艾卡拿斯, 卡路士卡路士·艾卡拿斯 歐洲隊 2024 2025 1 1 4 2–0 1–1 3–1 75% 5–0 3–1 8–1
澳洲 基域奧斯, 尼克尼克·基域奧斯 世界隊 2017 2021 4 0 9 1–4 3–1 4–5 44% 2–9 5–2 7–11
希臘 薛斯柏斯, 斯特凡諾斯斯特凡諾斯·薛斯柏斯 歐洲隊 2019 2024 4 3 9 4–1 1–3 5–4 56% 5–3 2–7 7–10
挪威 魯迪, 卡斯珀卡斯珀·魯迪 歐洲隊 2021 2024 4 2 6 3–1 1–1 4–2 67% 4–1 3–2 7–3
西班牙 拿度, 拉斐爾拉斐爾·拿度 歐洲隊 2017 2022 3 2 7 2–1 1–3 3–4 43% 4–3 2–4 6–7
俄羅斯 盧比利夫, 安德烈安德烈·盧比利夫 歐洲隊 2021 2023 2 1 6 1–1 2–2 3–3 50% 1–2 5–4 6–6
意大利 貝利天尼, 馬泰奧馬泰奧·貝利天尼 歐洲隊 2021 2022 2 1 5 2–0 1–2 3–2 60% 3–0 2–4 5–4
塞爾維亞 祖高域, 諾華克諾華克·祖高域 歐洲隊 2018 2022 2 1 5 1–2 1–1 2–3 40% 2–5 2–1 4–6
南非 安達臣, 奇雲奇雲·安達臣 世界隊 2018 2018 1 0 3 1–1 1–0 2–1 67% 2–3 1–0 3–3
俄羅斯 麥維迪夫, 丹尼爾丹尼爾·麥維迪夫 歐洲隊 2021 2024 2 2 3 1–2 0–0 1–2 33% 2–5 0–0 2–5
奧地利 蒂姆, 多米尼克多米尼克·蒂姆 歐洲隊 2017 2019 2 2 3 2–1 0–0 2–1 67% 2–3 0–0 2–3
保加利亞 迪米杜夫, 格里戈爾格里戈爾·迪米杜夫 歐洲隊 2018 2024 2 2 3 2–0 0–1 2–1 67% 2–0 0–2 2–2
智利 塔維洛, 亞歷杭德羅亞歷杭德羅·塔維洛 世界隊 2024 2024 1 0 2 0–1 1–0 1–1 50% 0–1 2–0 2–1
阿根廷 塞倫多洛, 弗朗西斯科弗朗西斯科·塞倫多洛 世界隊 2023 2024 2 1 2 2–0 0–0 2–0 100% 2–0 0–0 2–0
加拿大 沙普華路夫, 丹尼斯丹尼斯·沙普華路夫 世界隊 2017 2021 3 0 6 0–3 1–2 1–5 17% 0–4 1–4 1–8
克羅地亞 施歷, 馬林馬林·施歷 歐洲隊 2017 2017 1 1 2 1–0 0–1 1–1 50% 1–0 0–3 1–3
澳洲 迪文拿奧, 艾力士艾力士·迪文拿奧 世界隊 2022 2022 1 1 2 1–0 0–1 1–1 50% 1–0 0–2 1–2
比利時 戈芬, 大衛大衛·戈芬 歐洲隊 2018 2018 1 1 2 1–0 0–1 1–1 50% 1–0 0–2 1–2
美國 保羅, 托米湯美·保羅 世界隊 2023 2023 1 1 2 0–1 1–0 1–1 50% 0–2 1–0 1–2
英國 埃德蒙, 凱爾凱爾·埃德蒙 歐洲隊 2018 2018 1 1 1 1–0 0–0 1–0 100% 1–0 0–0 1–0
波蘭 靴卡斯, 胡貝特胡貝特·靴卡斯 歐洲隊 2023 2023 1 0 3 0–1 0–2 0–3 0% 0–2 0–5 0–7
美國 奎里, 薩姆薩姆·奎里 世界隊 2017 2017 1 0 3 0–2 0–1 0–3 0% 0–5 0–2 0–7
捷克 貝迪治, 托馬什托馬什·貝迪治 歐洲隊 2017 2017 1 1 3 0–1 0–2 0–3 0% 0–2 0–4 0–6
加拿大 拉奧歷, 米洛斯米洛斯·拉奧歷 世界隊 2019 2019 1 0 2 0–2 0–0 0–2 0% 0–5 0–0 0–5
英國 梅利, 安迪安迪·梅利 歐洲隊 2022 2022 1 0 2 0–1 0–1 0–2 0% 0–1 0–3 0–4
美國 奧普卡, 瑞利瑞利·奧普卡 世界隊 2021 2021 1 0 2 0–1 0–1 0–2 0% 0–1 0–3 0–4
法國 蒙菲斯, 加埃爾加埃爾·蒙菲斯 歐洲隊 2023 2023 1 0 2 0–1 0–1 0–2 0% 0–1 0–2 0–3
阿根廷 舒華斯文, 迪亞哥迪亞哥·舒華斯文 世界隊 2018 2022 3 1 3 0–3 0–0 0–3 0% 0–3 0–0 0–3
法國 菲斯, 阿蒂爾阿蒂爾·菲斯 歐洲隊 2023 2023 1 0 2 0–1 0–1 0–2 0% 0–1 0–1 0–2
英國 諾瑞, 卡梅倫卡梅倫·諾瑞 歐洲隊 2022 2022 1 0 1 0–1 0–0 0–1 0% 0–2 0–0 0–2
意大利 福尼尼, 法比奧法比奧·福尼尼 歐洲隊 2019 2019 1 1 1 0–1 0–0 0–1 0% 0–1 0–0 0–1
西班牙 達維度域治·科堅拿, 亞歷杭德羅亞歷杭德羅·達維度域治·科堅拿 歐洲隊 2023 2023 1 0 1 0–1 0–0 0–1 0% 0–1 0–0 0–1
澳洲 科基納基絲, 壇納西壇納西·科基納基絲 世界隊 2024 2024 1 0 1 0–1 0–0 0–1 0% 0–1 0–0 0–1
選手 隊伍 協會 首次
參賽
最近
參賽
參賽
次數
冠軍
次數
比賽
場數
單打
勝負
雙打
勝負
共計 勝率 單打
積分
雙打
積分
共計

協會

[編輯]
協會 隊伍 選手數
2017 2018 2019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總計 選手
阿根廷 世界隊 1 1 1 1 1 5 2
澳洲 世界隊 1 1 1 1 1 1 6 3
奧地利 歐洲隊 1 1 2 1
比利時 歐洲隊 1 1 1
保加利亞 歐洲隊 1 1 2 1
加拿大 世界隊 1 2 2 1 1 7 3
智利 世界隊 1 1 1
克羅地亞 歐洲隊 1 1 1
捷克 歐洲隊 1 1 1
法國 歐洲隊 2 2 2
德國 歐洲隊 1 1 1 1 1 5 1
英國 歐洲隊 1 2 3 3
希臘 歐洲隊 1 1 1 1 4 1
意大利 歐洲隊 1 1 1 3 2
挪威 歐洲隊 1 1 1 1 4 1
波蘭 歐洲隊 1 1 1
俄羅斯 歐洲隊 2 1 1 4 2
塞爾維亞 歐洲隊 1 1 2 1
南非 世界隊 1 1 1
西班牙 歐洲隊 1 1 1 1 1 1 6 3
瑞士 歐洲隊 1 1 1 1 4 1
美國 世界隊 4 3 3 2 3 4 3 1 23 8
總計 (22協會) 12 12 12 12 14 12 12 2 88 41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Laver Cup to become an annual event. Laver Cup. 2018-07-10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2. ^ Laver Cup is our Ryder Cup, says Novak Djokovic. Sky Sports. [2018-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5). 
  3. ^ In Laver Cup’s Debut, Europe Towers Over the World. New York Times. 2017-09-21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6). 
  4. ^ Clarey, Christopher. A Promising Debut for the Laver Cup, Buoyed by Two Timeless Stars.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9-24 [2017-09-27].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5. ^ Tennis: Laver Cup becomes official ATP event. Reuters. 2019-05-24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7). 
  6. ^ How Laver Cup Works. Laver Cup. [2018-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0). 
  7. ^ Dynamic Doubles Duo: Roger Federer, Rafael Nadal to team up in inaugural Laver Cup. Tennis.com. 2016-08-24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8. ^ In Spirit Of Ryder Cup, A Competition To Honor Rod Laver. New York Times. 2016-01-29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9). 
  9. ^ What is the Laver Cup, why are Roger Federer and Rafael Nadal playing and how excited should we be about it?. The Telegraph. 2017-09-20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10. ^ Borg and McEnroe to extend Laver Cup rivalry. 2019-09-22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8). 
  11. ^ Breaking the boundaries: Laver Cup embraces innovation. Laver Cup. 2017-09-24 [2017-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6). 
  12. ^ Laver Cup heads to Boston in 2020. 2019-09-22 [2019-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