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是汪暉的文章。1994年在韓國的《創作與批評》上全文刊出,1997年在海南《天涯》雜誌發表,成為「中國新左派」與「自由派」之爭的導火索。[1]

後續[編輯]

文章刊出後引發學術界反響。2001年,汪暉又寫《一九八九社會運動與中國「新自由主義」 的歷史根源:再論中國大陸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作為回應,刊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評論[編輯]

陳子明在《新威權主義與新左派的歷史根源》(續篇《一九八九社會運動與中國「新自由主義」 的歷史根源:再論中國大陸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的書評)中寫道,中國思想界的現實狀況是一種三足鼎立的格局:以新權威主義為代表的右派,以自由主義以及自由──社會民主主義共同底線為主體的中派,以新左派為理論盟主的左派;前者是強勢話語,後兩者是弱勢話語。兩個弱勢話語聯手與強勢話語抗爭,本應是很容易想到的一種選擇;但汪暉卻不以為然,他偏要自己把新威權主義和自由主義硬捆在一起,假稱自由主義是強勢話語,然後把批判的火力傾瀉到自由主義身上,同時悄悄地避開對新威權主義的任何實質性批評。[2]

參考[編輯]

  1. ^ 石岸書. 论争、启蒙与现代性——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再回顾. 天涯. 2013, (3). 
  2. ^ 多份來源: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