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營發表(日語:大本営発表〔大本營發表〕/だいほんえいはっぴょう Daihon'ei happyō */?),又稱大本營戰報,是指自1937年11月至1945年8月期間,大日本帝國陸海軍最高統帥機關大本營所發布的關於中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戰況的官方聲明。在初期,大本營發布的戰果通常比較準確,但從中途島海戰(1942年6月)開始,大本營戰報開始出現誇大甚至虛假的內容。[1][2]在戰後,這一詞語在日本逐漸演變為用來諷刺當權者和利益集團發布不可信信息的習語。[3]
- 雷伊泰灣海戰戰報(海軍省檢閱第八十八號)宣稱在菲律賓以東海域擊沉八艘美國航空母艦、三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超過四艘運輸船,擊傷七艘美國航空母艦、一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以及擊落約五百架敵機[4]。
- 台灣沖航空戰戰報宣稱擊沉十一艘敵航空母艦、擊破八艘航空母艦等[5]。
|
---|
思想・政策方針 | | |
---|
天皇 | |
---|
象徴 | |
---|
政治 | |
---|
身分 | |
---|
政府 | |
---|
軍事 | |
---|
歴史 | |
---|
宗教 | |
---|
經濟 | |
---|
文教 | |
---|
領域 | |
---|
相關設施 | |
---|
- 1:包含屬地、租借地和國際聯盟託管地。
- 2:「外地」之概念出於《共通法》第一條「於本法稱地域,謂內地、朝鮮、臺灣,又關東州。前項之內地,包含樺太」。
- 3:根據《敕令第124號關於樺太之郡町村編製件》編入為外地,直到1942年才因畫歸日本內務省管轄且適用國內法從而成為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