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丹
合丹(蒙古語:Хадан,羅馬化:Qada'an,?—?),蒙古帝國皇族,第二任蒙古大汗窩闊台的第六子,母為業里吉納妃子。幼年時在察合台的斡魯朵(宮帳)中被撫養長大[1]。在蒙古和波斯史書中也稱為合丹·斡兀里(Qada'an oγul,波斯語:قدان اغور,羅馬化:Qadān āghūr,突厥語「斡兀里」意為「王子」,見《史集》)。
生平
[編輯]合丹早年從拔都西征奇卜察克,率軍攻入斡羅思。蒙古大軍圍禿里思哥城,沒有攻克,拔都派合丹與不里助攻,攻克後屠城。1241年蒙古第二次西征,分兵五路,攻打馬加。合丹的大軍從莫而陶越過山嶺,進入脫蘭吾西而伐尼,選派日耳曼六百人為嚮導。西行至滑拉丁,該城是木城,當地有內堡守御。大軍攻破外城,俘虜和殺戮的人不可勝計,但內堡依然堅守。蒙古軍暫時撤退,堡內之人出居外城,蒙古軍突然返回,殺光外城居民,並用火炮攻陷內堡,城中的老弱均被殺。又從西面攻打生他馬斯城,同樣進行了殺戮,被札納忒城也被攻破。至丕勒克,先驅趕馬加人衝鋒,再用斡羅斯人及庫清人繼續攻城,蒙古兵在後督戰,屍體積滿城塹,蒙古軍踏着屍體登城,七日後城堡陷落。當時正值秋收,合丹下令暫停殺人,讓民眾收割作為軍糧。同年冬,合丹與拔都合兵渡過禿納河,圍格蘭城[2],架炮攻打,護以木柵,同時填埋城塹前進。城中人焚燒居室,在禮拜堂堅守拒敵,守城將領是西班牙人,勇敢有謀略,相持末下。合丹親率所部追馬加王不剌,但沒有追上,此時窩闊台的死訊傳到前線,於是率兵與拔都東返[3]。
蒙哥、忽必烈即位,合丹均有擁戴之功。窩闊台家族以長子貴由為首,與拖雷家族存在矛盾。窩闊台去世後,兩大家族圍繞汗位展開了政治鬥爭。窩闊台的子孫,只有合丹和闊端家族在貴由死後,協助拖雷家族的蒙哥登基,相較於其他窩闊台家族成員被蒙哥報復性處置,他們兩家最終保住了自己的地位。據《元史》記載,蒙哥即位後,合丹的兀魯思(封地)被安置在別失八里一帶[4]。在窩闊台家族中,投靠蒙哥一派的合丹兀魯思和闊端兀魯思位於窩闊台兀魯思的東部,此時窩闊台兀魯思已分裂為西部的反拖雷派和東部的親拖雷派。
蒙哥親征南宋時,合丹與哥哥哈剌察兒的兒子脫脫一起,代表窩闊台家族加入蒙哥的軍隊,但蒙哥在遠征途中病逝。蒙哥去世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為爭奪統治權爆發內戰,合丹選擇支持忽必烈。中統元年(1260年)的上都忽里台大會上,參會者多為左翼的「左手五投下」「東道諸王」等實力派,而合丹與察合台家族的阿只吉作為少數右翼諸王代表,共同推舉忽必烈登基[5]。郝經在給賈似道的書信中,列舉了忽必烈派的三位主要人物:合丹大王、摩歌大王、塔察國王,並提到合丹 「在先帝(蒙哥)駕崩後,率先推舉(忽必烈)」。
合丹作為忽必烈派的左翼軍,在西方戰線立下戰功。西方戰線的戰事始於阿里不哥的重要支持者之一阿藍答兒率軍南下,重創河西地區的闊端兀魯思並佔領河西一帶[6]面對阿藍答兒的攻勢,忽必烈派中曾一度出現放棄河西地區的提議,但最終忽必烈下令派遣以合丹為首的軍隊西征討伐阿藍答兒。合丹的軍隊與在陝西一帶擁有勢力的汪古部的汪良臣、按竺邇等人會師,最終由合丹、八春(Bačin)、汪良臣分別率領軍團迎戰阿藍答兒軍。合丹在姑臧抵禦傳阿藍答兒、渾都海,合丹軍與阿藍答兒軍對峙那天風勢極大,汪良臣命令士兵下馬用刀劍進攻,他親自斬殺數十名敵兵,奮勇作戰,使阿藍答兒軍陷入劣勢。隨後,合丹軍在阿藍答兒軍的逃跑路線設下埋伏,大敗敵軍,最終斬殺主將阿藍答兒、渾都海[7][8]。《史集》明確記載是合丹斬殺了阿蘭答兒。次年,從忽必烈征阿里不哥,在昔土木淖爾大戰,阿里不哥敗走。不久,合丹便去世了。
家族
[編輯]與窩闊台家族的其他成員不同,合丹通過親近拖雷家族保住了地位,但他的兒子們卻選擇與窩闊台家族的其他支系合作。合丹的兒子之一欽察,促成了窩闊台系海都家族與察合台家族的八剌建立同盟,為後來海都兀魯思的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個兒子也孫脫依附於海都兀魯思,後在海山(後來的元武宗)的進攻下,於阿爾泰山脈一帶向元朝投降。向元朝投降後,合丹兀魯思的首領之位由隴王火郎撒繼承,其領地被認為安置在河西一帶。
後代
[編輯]關於合丹的子孫,以《元史》為代表的東方漢文史料與以《史集》為代表的西方波斯語史料記載存在差異。《元史》、《蒙古源流》等書記載其子五人:睹兒赤、也不干(後代為隴王)、也速兒、也孫脫、火你。然而,波斯文史書《史集》記載其有七個兒子:覩爾赤、也速兒、欽察、合丹·兀不克、忽兒迷失、耶耶、阿只吉。此外,增補了《史集》世系的《五族譜》中,去掉了阿只吉,加入了也不干。覩爾赤、也速兒、也不幹這三個名字在漢文史料中可對應,但其餘兒子究竟是同一人的不同名稱,還是完全不同的人,目前尚不清楚。根據出土文獻比對二者均有漏記。在高昌故城挖掘出土、現藏於俄羅斯科學院的一份綿羊年(1259年,己未年,蒙哥汗九年)畏兀兒文「Qorumči oγul」的檔案中,合丹有九子,分別為:
- 合丹(Qada'an oγul,قدان اغور/Qadān āghūr)
- 覩爾赤(Dorǰi,دورجی/Dūrjī)
- 小薛(Söse,سوسه/Sūse)
- 星吉班(Singgibal)
- 額思怯別(Askiba,اسکبه/Askiba)
- 小薛(Söse,سوسه/Sūse)
- 也速兒(Yesür,ییسور/Yīsūr)
- 欽察(Qibčaq,قبچاق/Qibchāq)
- (Quril,قوریل/Qūrīl)
- 合丹·兀不克(Qada'an ubuk,قدان اوبوک/Qadān ūbūk)
- 忽兒迷失(Qurmši oγul,قورمشی/Qūrmshī)
- 耶耶(Yeye,ییه/Yeye)
- 烏魯克帖木兒(Örük temür,اورک تیمور/Ūrk tīmūr)
- 也先帖木兒(Yiš temür,ایش تیمور/Yīsh tīmūr)
- 也不干(Ebügen,ابوکان/Abūkān)
- 火郎撒(Qorangsa)
- 也孫脫(Yesün tu'a)
- 火你(Qoniči)
- 咬住(Yoǰu)
- 那海(Noqai)
- 覩爾赤(Dorǰi,دورجی/Dūrjī)
根據波斯文《突厥系譜》、《傳記之友》等史書記載,元朝滅亡後的蒙古大汗中有烏魯克帖木兒和阿台父子二人為其後裔[9]。
註釋
[編輯]- ^ 《史集·窩闊台合罕紀》
- ^ "The History of the Mongol Conquests" by J. J. Saunders
- ^ 《新元史·卷111·合丹傳》
- ^ 《元史》卷3憲宗本紀:「二年壬子……夏,駐蹕和林。分遷諸王於各所,合丹於別石八里地……」
- ^ 《元史》卷4世祖本紀1:「中統元年春三月戊辰朔,車駕至開平。親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諸王,塔察兒、也先哥、忽剌忽兒、爪都率東道諸王,皆來會,與諸大臣勸進。」
- ^ 《元史》卷4世祖本紀1:「中統元年……是月(九月),阿藍答兒率兵至西涼府,與渾都海軍合,詔諸王合丹、合必赤與總帥汪良臣等率師討之。丙戌,大敗其軍於姑臧,斬阿藍答兒及渾都海,西土悉平。」
- ^ 《元史》卷126廉希憲傳:「渾都海聞京兆有備,遂西渡河,趨甘州,阿藍答兒復自和林提兵與之合,分結隴、蜀諸將,又使紐璘兄宿敦為書招紐璘。……渾都海、阿藍答兒合軍而東,諸將失利,河右大震,西土親王執畢帖木兒輜重皆空,就食秦雍。朝議欲棄兩川,退守興元,希憲力言不可,乃止。會親王合丹及汪惟良、八春等合兵復戰西涼,大敗之,俘斬略盡,得二叛首以送,梟之京兆市。」
- ^ 《元史》卷159商挺傳:「丁巳,憲宗命阿藍答兒會計河南、陝右。……中統元年夏五月,至京兆。哈剌不花者,征蜀時名將也,渾都海嘗為之副,時駐六盤山,以兵応阿里不哥……。六盤之兵既北,而阿藍答兒自和林引兵南來,與哈剌不花、渾都海遇於甘州。哈剌不花以語不合,引其兵北去,阿藍答兒遂與渾都海合軍而南。時諸王合丹率騎兵與八春、汪良臣兵合,乃分為三道以拒之。既陣,大風吹沙,良臣令軍士下馬,以短兵突其左,繞出陣後,潰其右而出,八春直搗其前,合丹勒精騎邀其歸路,大戰於甘州東,殺阿藍答兒、渾都海。」
- ^ 《突厥系譜》簡寫英譯本第219頁:「Seventeenth Ak Timoor Kaan, the son of Nubeea or Boneea, the son of Kurak Ooghul, the son of Ooktaie…」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