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盧沙野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沙野
攝於202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兼駐摩納哥大使
現任
就任日期
2019年7月
前任翟雋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
任期
2017年2月—2019年6月
前任羅照輝
繼任叢培武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內加爾大使
任期
2006年1月—2009年11月
前任倉友衡
繼任龔元興
個人資料
出生1964年10月(59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王立文
兒女1
母校南京外國語學校
外交學院

盧沙野(1964年10月),浙江樂清人,生於江蘇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大使,任內發言多所爭議。

生平[編輯]

小學四年級起在南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語專業,初高中時光也在南外度過;1982年考入外交學院,畢業後考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8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幾內亞大使館職員、隨員。1991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非洲司隨員、三秘、副處長、一秘、處長。1999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非洲司參贊。2001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參贊。2003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2006年,任中國和塞內加爾復交後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內加爾大使。2009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非洲司司長。2014年7月,掛職任武漢市副市長。2015年7月22日,不再擔任武漢市副市長,隨後出任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政策研究局局長。2017年2月,接替羅照輝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1]。2019年6月卸任。

2019年7月,接替翟雋出任駐法國大使。[2]

盧沙野與王立文已婚[3],育有一子[4]

2023年5月,有消息稱盧沙野即將被召回。5月12日,中國外交部對這一消息予以否認。[5]6月,再次有新聞報導稱盧沙野將回國接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從事民間外交。[6]截至7月初,盧沙野仍在中法品牌高峰論壇上以大使身份致辭。[7]

爭議[編輯]

宣稱法國療養院讓老人們在飢餓和疾病中死去[編輯]

2020年4月14日,盧沙野駐紮的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因在其網站發表一系列貶抑歐美各國和稱讚中國抗疫的爭議性文章,而被法國外交部部長莊-伊夫·勒德里昂傳召抗議[8]。原因是2日前,中國大使館的網站上發表名為《把顛倒的事實再顛倒過來——一名中國駐法國使館外交官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觀察》的文章。內容引述匿名的中國外交官指控西方國家在管理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危機方面對中國不公平對待,並指責法國療養院的護理人員放棄了職務,讓老人們在飢餓和疾病中死去,而引起法國各黨派人士的強烈不滿,指責中方發佈不實資訊和侮辱法國的醫護人員[9]。法國外交部對此發文告批評:「中國大使館代表最近採取的一些公共立場與我們兩國雙邊關係的立場不一致,對此表示遺憾」,並表示不同意最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大使的某些言論[10]

批評友台議員、學者及媒體輿論[編輯]

2021年,盧沙野去信法國參議院友台灣小組主席阿蘭·李察,在信中要求取消訪問台灣的行程,因其信件用詞尖酸刻薄引發法方不滿而批評。中方則反批法國媒體公開此信,憤而直接公開信件全文,這引起更多輿論,認為盧沙野在干涉法國內政[11]。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FRS)學者安托萬·邦達法語Antoine Bondaz在推特上發文批評盧沙野干預法國民主制度,不可接受。

3月19日,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發推法國學者邦達是「小流氓」(petite frappe),引發法國輿論界的撻伐,議員更要求外交部長出來表態[12]。法國歐洲議會議員拉斐爾·格魯克斯曼稱 「如果我們的政府領導人還有尊嚴和國家意識,應立刻傳召中國大使,然後跟他嚴正解釋:『如果您再繼續撒野,就馬上回中國』,在某些時刻,再也不能視而不見,必須挺直脖子。」[13][14]法國著名政治學者帕斯卡·博尼法斯法語Pascal Boniface則表示:「我並不怎麼同意邦達茲對中國的觀點,但是我不能接受外國大使館侮辱法國學者,這種做法不可容忍。」[15]安托萬·邦達在接受法國電視五台訪談時表示:「罵我「小流氓」不會影響我的工作。但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大使館在外國任意使用這種粗野的修辭,以及中國大使可以在法國領土隨意地辱罵記者和議員」[16]

3月21日,中國駐法使館再次發表了1,600字的長文,在中文版使用「瘋狗」字眼攻擊法國輿論[17],另外邦達受到的攻擊,在法語圈描述下又變更誇張,因為在法文版原文則以「瘋狂的鬣狗」(hyènes folles)形容[18],又稱他只是一個「意識形態魔獸」(troll idéologique) [18],並批評他親台灣的立場,指控他們這些人「披着研究人員和媒體的外衣,瘋狂地襲攻擊中國」(s'affublent des habits de chercheurs et de médias et s'en prennent furieusement à la Chine),根本不配「學者」的資格[19]。中國官方媒體並補充邦達也有惡意攻擊法國其他立場的新疆研究學者的經歷[20]。盧沙野也因此於3月22日被法國外交部傳喚問話,並譴責中國大使館對一名法國研究人員和議員的言論「不可接受」[21]。在法國外交部部長莊-伊夫·勒德里昂推特連發兩則針對中國駐法使館的推文的半個小時後,中國駐法大使館拒絕了法國外交部的傳喚[22][23]。對此中國駐法大使館則發文解釋,盧沙野是因行程關係無法前往法國外交部,他明天會前往法國外交部,針對歐盟制裁中國人員與機構,以及台灣相關問題進行說明[23][22]。消息人士指「我們不想將他列為不受歡迎人士(persona non grata)」,但已經就辱罵行為本身,提出最嚴正的抗議,並說盧沙野本來想指出台灣問題時被拒,法方只願意在下次討論,他並對於法方的直接很震驚,而對話僅持續20分鐘左右[24]。對此,台灣作家苦苓臉書上貼文表示:「如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只要不發簽證給法國議員,他們就不能來台灣了,又何須你出面阻攔呢?我看你們才是瘋了吧!」並譏諷其為「盧撒野」大使[註 1]

台灣問題與再教育論[編輯]

2021年10月25日,盧沙野在其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網發出標題為「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文章,批判法國《費加羅報》記者塞巴斯蒂安·法萊蒂(Sébastien Falletti)多篇關注台海議題和分析中國軍機侵擾台灣的現況的文章,表示《費加羅報》的文章充斥着這對中國的虛假敘述。強調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用什麼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國內問題,任何主權國家都有權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包括軍事手段,以及批評《費加羅報》記者塞巴斯蒂安·法萊蒂在社論中評論中國對台灣使用軍事手段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和呼籲勸阻中國是可恥的,亦提醒法國媒體應「恪守職業道德和尊重事實」[26]

10月27日,無國界記者(RSF)秘書長克里斯托夫·德盧瓦爾英語Christophe Deloire向盧沙野發表一篇〈我們禮貌地呼籲中國駐巴黎大使停止對記者的肆意謾罵〉的評論,要求中國外交官立刻停止對新聞媒體的肆意謾罵,建議盧沙野如果認為法國媒體對他的口味來說過於獨立,他可以嘗試申請調職到另一個威權國家,例如朝鮮。RSF表明,這不是盧沙野第一樁干涉新聞自由的事件,在2020年3月,他曾譴責法國記者嘲笑中國,並揭露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謊言;同時他也致函法國參議員,要求他取消訪台行程未果,接着便辱罵學者邦達「小流氓」,輿論沸騰甚至引起法國外交部召見。無國界記者組織在官網中稱,中國駐外大使對記者的挑釁態度是該政權的最高層級為影響國際媒體報道而制定的政策[27]

2022年8月3日,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蘭茜·佩洛西訪問台灣接受法媒BFM TV採訪,在節目中認為中國統一台灣後要對台灣人民再教育一說,隨即受到輿論廣泛撻伐。「再教育」一說觸碰到部分國際人士的底線,他們稱「這是新疆模式輸出到海外」。維吾爾人權團體發聲反對北京「蠻橫行徑」,表示「這就是中國在新疆執行集中營的又一證據」[28][29]

前蘇聯加盟國在國際法內無主權論[編輯]

2023年4月21日,法國電視一台新聞台專訪盧沙野,內容涉及克里米亞歸屬與蘇聯解體等歷史議題。專訪過程中,盧一度失控稱主持人「未讀過書」[註 2],引發批評[31][32]。當被問到克里米亞是否屬於烏克蘭時,盧聲稱這取決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並提到克里米亞一開始就屬於俄羅斯,後來是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雪夫給了烏克蘭。主持人達呂斯·羅舍班英語Darius Rochebin提醒盧:「從國際法角度,克里米亞就是屬於烏克蘭」,盧回應:「從國際法的角度,甚至可以說這些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的國際法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認定他們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33]」。主持人追問:「您意思是說,蘇聯解體後,邊界秩序的問題仍未解決?」,盧說:「現在不是糾結這些問題的時候,現在最要緊的是實現停火。」主持人接着表示,克里米亞的所屬對於烏克蘭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而並非細枝末節,並反問如果拿掉中國的一部分,對中國來說是否是細枝末節。盧沙野回應:「要考慮到衝突的來龍去脈,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34][35][36][37]

專訪放送後,輿論譁然。波羅的海三國外長立刻發文反駁,以各種方式對盧沙野的觀點表示強烈不滿,並同步召見當地中國代表到本國外交部解釋[38]捷克意大利盧森堡摩爾多瓦等國亦發表譴責聲明。烏克蘭駐法國大使瓦季姆·奧梅利琴科(英語:Vadym Omelchenko)在Twitter諷刺盧沙野「要麼是地理學有明顯問題,要麼這種說法與『北京根據國際法以及《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基礎上努力推動烏克蘭重返和平』的官方立場相違」,並提議下次應擴充提問符拉迪沃斯托克歸屬問題[39]法國外交部亦發表聲明,對盧相關言論感到「驚愕」,並要求中國當局澄清立場。近80名歐洲議員在法國世界報上發表公開信,稱此種說法正在破壞國際準則,敦促法國外長將盧列為「不受歡迎的人」,呼籲當局考慮驅逐盧[40][41][42][43][44]。法國外交開放學院創始人費里雍(Thomas Friang)在《星期天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發表聲明,要求盧立即公開改正其言論[45]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於4月24日上午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盧沙野在採訪講話中的中文和法文全文。不過當天下午,瀏覽者再點擊該文章,得到的提示信息是「該內容已被發佈者刪除」。中國駐法使館未說明為何撤下受訪字稿原因[46][47]。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還表示盧關於烏克蘭的發言只是其個人觀點,不是中國官方的政策宣示[48]。各方繼續作出反應:法國外交部同日向盧沙野正式發出外交傳票,召見並要求解釋[49]法國總統伊曼努爾·馬克龍同樣譴責盧沙野語言不當[50]捷克外交部表示正等待中國駐法國大使作出解釋[51]摩爾多瓦外交與歐洲一體化部回應中國駐法國大使質疑國家主權的言論絕對不能接受,當局正等待中國當局對官方立場的解釋[52];歐盟最高外交政策人宣佈,歐盟將參考盧沙野解釋的背景下重新評估和調整與中國的關係[53]德國外交部發言人基斯頓·華格納(Christian Wagner)在柏林新聞發佈會對盧沙野的言論表示「我們非常震驚地注意到中國大使在法國電視台發表的聲明,特別是因為這些聲明與我們目前所知的中國立場不一致」,德國要求中國解釋在前蘇聯國家主權問題上的立場[54][55]

中國外交部在4月24日的記者會上並沒有認同盧沙野同月21日的說法,並稱是有關媒體想要曲解中國在烏克蘭的立場所致,有多位記者提問,發言人毛寧重申立場以外交部記者會的表態為準[56][57],亦也在網站發表澄清書面聲明,宣稱尊重各後蘇聯國家的主權和《聯合國憲章》,對於克里米亞的歸屬立場不變[58]。同日稍晚,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在其法語站發文,稱盧沙野的言論屬於「個人觀點」,對於克里米亞的歸屬立場隻字不提[59]。同日,《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則為他辯解稱:盧大使是全權法國大使,代表國家立場應當負責,但烏克蘭的問題明顯不是法國業務,只是他個人比較自由的意見,法國方面應該尊重每個人的發表;其次,主持的提問十分犀利逼人,不管如何趕緊反擊是可以理解的,沒必要貼上戰狼的標籤,而且都有回應其實非常有禮貌[60][61]

同日,哈薩克斯坦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阿依別克·斯瑪迪亞爾沃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針對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關於後蘇聯國家主權的言論發表評論稱,在1991年12月16日,哈薩克斯坦宣佈成為獨立主權國家之後,中國是國際上首批承認哈薩克斯坦的主權獨立性和領土完整性的國家之一。之後不久,即在1992年1月3日,兩國正式宣佈建立外交關係。根據國際法,與一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則意味着承認這個國家是國際法的主體,並稱中國外交部方面也對該國大使的言論做出了解釋並強調了自身的立場[62]

4月25日,法國歐洲與外交部辦公室與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進行了一場計劃已久的會面後進行說明。關於盧於21日發表令人震驚的公開言論,特別是聲稱「前蘇聯國家國際法下沒有有效的地位」,法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對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提出質疑是不可接受的,這些是《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這對所有國家都有約束力。在這方面,整個國際社會,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都承認蘇聯解體後在其現有邊界內獲得或恢復獨立的15個國家建立或重新建立外交關係。法國外交部提醒,關於烏克蘭方面,在蘇聯解體後,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通過雙邊協定承認在蘇聯解體後獲得或恢復獨立的15個國家為聯合國的新成員國,包括烏克蘭和克里米亞。中國還承認1994年12月4日《布達佩斯備忘錄》的有效性,並於同日發表了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國家聲明[63]。同日,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里埃柳斯·蘭茨貝爾吉斯在接受採訪表示,在中國方面澄清立場後,這個問題已經結束了[64]

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這是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兩位領導人之間已知的首次接觸。分析人士表示,這次通話可能是為了應對盧沙野失言風波,以防止中國加強對歐關係的努力受損[65][66][67][68]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盧撒野為盧沙野姓名諧音,諷其言行粗野、舉止放肆、恣意妄為[25]
  2. ^ 盧使用的法語原文為 « Est-ce que vous avez fait des études ? »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最初發表的官方翻譯稿中將此句譯為「你做過研究嗎?」但此稿隨後被刪除。[30]

參考資料[編輯]

  1. ^ 中央外办政策研究局局长卢沙野履新驻加拿大大使. 澎湃新聞.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2. ^ 卢沙野大使简历.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 2019-07-31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4). 
  3. ^ 李泊靜. 中国新任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飞抵渥太华履新. 中國新聞網.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3). 
  4. ^ 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青年非洲旗下杂志采访.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0-03-04 [2023-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5). 
  5. ^ 传驻法大使卢沙野被召回,中国外交部辟谣:假消息. 星島環球網. 2023-05-13 [2023-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9). 
  6. ^ 責編:凱迪. 港媒:“战狼”卢沙野将被贬返国任闲职. 自由亞洲電台. 2023-06-12 [2023-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9). 
  7. ^ 責任編輯 艾蓮.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法中两国在世界变局下选择了合作. 新華網. 2023-07-05 [2023-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7). 
  8. ^ Coronavirus : la France convoque l’ambassadeur de Chine pour lui exprimer son mécontentement. Le Monde.fr. 2020-04-15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法語). 
  9. ^ L’ambassadeur de Chine convoqué à Paris pour des «propos» liés au coronavirus. RFI. 2020-04-15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7) (法語). 
  10. ^ L’ambassadeur de Chine à Paris convoqué pour « certains propos » liés au coronavirus. Le Monde.fr. 2020-04-15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法語). 
  11. ^ 中使館惱羞成怒公開施壓信反被嗆自以為法國皇帝. 新頭殼Newtalk. [202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12. ^ 法國學者遭中使館辱罵流氓 各界不滿盼外長出面. 中央社. 2021-03-20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13. ^ 安德烈. 中国驻法使馆辱骂法国学者舆论震惊. RFI. 2021-03-21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14. ^ Par Nathalie Guibert. « Petite frappe » : quand l’ambassade de Chine à Paris s’en prend à un chercheur français. Le Monde. 2021-03-19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15. ^ 外交戰狼群起出征 陸駐法使館辱罵法知名學者輿論震驚. 中國時報.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16. ^ à 23h26, Par Le Parisien avec AFP Le 21 mars 2021. «Petite frappe», «hyène folle» : quand l’ambassade de Chine s’attaque à un chercheur français. leparisien.fr. 2021-03-21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法語). 
  17. ^ 辱法學者》中國使館火上澆油:戰狼是因為瘋狗太多. 新頭殼Newtalk.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18. ^ 18.0 18.1 Une discussion démocratique sur la liberté d'expression. www.amb-chine.fr.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0). 
  19. ^ 法新社:中国驻法使馆暴怒对法一学者开骂.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1-03-22 [202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5) (中文(簡體)). 
  20. ^ 法媒恶炒中国使馆骂攻击中国的法国学者是“小流氓”,使馆回应:中国忍气吞声的时代一去不返. 環球網. [2021-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21. ^ Un chercheur français pris pour cible par l’ambassade de Chine sur Twitter. www.20minutes.fr. [202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4) (法語). 
  22. ^ 22.0 22.1 法國外長召見提醒分際 中國大使:行程太忙明天再說. 中央社 CNA. [202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1) (中文(臺灣)). 
  23. ^ 23.0 23.1 archyde. Arrogant? French Foreign Minister summoned to remind the Chinese ambassador to France refused to meet: the itinerary is too busy, let’s talk tomorrow. Archyde. 2021-03-23 [202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美國英語). 
  24. ^ 盧沙野接受召見被洗臉提台灣秒被打斷「下次約」. 新頭殼Newtalk. [2021-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5). 
  25. ^ 盧沙野阻法議員訪台反遭法外長洗臉苦苓臉書開酸:「撒野」大使. 新頭殼Newtalk. [2021-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9). 
  26. ^ La Chine doit être réunifiée et elle le sera. www.amb-chine.fr. [2021-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5). 
  27. ^ RSF: "We courteously call on the Chinese Ambassador to Paris to end his impassioned rants against journalists". RSF. 2021-10-27 [2021-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8) (英語). 
  28. ^ 「再教育」台灣人,震驚歐美各界. 關鍵評論網. 2022-08-04 [2022-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0) (中文(臺灣)). 
  29. ^ 中國駐法大使:統一後將對台灣人再教育 分析:新疆模式輸出海外. 自由亞洲電台. 2022-08-04 [2022-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30) (中文(簡體)). 
  30. ^ 【404文库】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卢沙野大使接受法国LCI电视台直播专访. 中國數字時代. 2023-04-25 [2023-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7). 
  31. ^ 盧沙野受訪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 失控嗆主持人沒讀書. 中央通訊社. [2023-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6) (中文(臺灣)). 
  32. ^ 主持人提毛澤東致百萬人喪命 盧沙野反擊「沒讀過書」. 公視新聞網.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0) (中文(臺灣)). 
  33. ^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暴走!稱中國決定台灣命運 怒嗆主持人沒念書. 菱傳媒. 2023-04-23 [2023-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34. ^ 歷史不及格!中駐法大使稱前蘇聯國家「沒有實質地位」. 自由時報. 2023-04-22 [2023-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3). 
  35. ^ 中国驻法大使质疑前苏联加盟国主权地位惹争议. 美國之音. 2023-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中文). 
  36. ^ 李澄欣. 卢沙野“质疑主权论”为何引爆中国与欧洲的外交风波. BBC News 中文.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30). 
  37. ^ Erlanger, Steven. 中国驻法大使称前苏联国家无主权地位引发外交风暴.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3) (中文(簡體)). 
  38. ^ 中國駐法大使稱前蘇聯國主權未定惹議 烏克蘭與波羅的海3國不滿. 香港01. 2023-04-23 [2023-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3) (中文). 
  39. ^ Рагуцкая, Лилия. А чей Владивосток? Украинский посол поставил на место китайского коллегу, не знающего, чей Крым. WAR OBOZREVATEL. 2023-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8) (俄語). 
  40. ^ 八十名欧洲议员要求法国政府驱逐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7) (中文). 
  41. ^ 80名欧洲议员要求法国政府 驱逐中国驻法大使.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中文(簡體)). 
  42. ^ 前苏联国家无主权国地位论发酵 近80欧议员要求法国驱逐中驻法大使. 星洲網 Sin Chew Daily.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30) (中文(簡體)). 
  43. ^ 80欧洲议员吁列中驻法大使不受欢迎人物. www.enanyang.my. 2023-04-24 (中文(簡體)). 
  44. ^ 'Ms. Colonna, we ask you to declare the Chinese ambassador to France Lu Shaye persona non grata'. Le Monde.fr. 2023-04-23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 (英語). 
  45. ^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訪談失控輿論震驚.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4-23 [2023-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中文). 
  46. ^ China Embassy Removes Remarks About Ex-Soviet States. Bloomberg.com.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英語). 
  47. ^ 据报中使馆微信号删除卢沙野采访全文. 聯合早報.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48. ^ 中国驻法使馆:卢沙野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 Radio Free Asia. 2023-04-24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4) (中文). 
  49. ^ L'ambassadeur de Chine en France convoqué par le Quai d'Orsay après ses propos sur l'Ukraine. LEFIGARO.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0) (法語). 
  50. ^ 马克龙谴责卢沙野语言不当 巴黎敦促中国大使与北京保持一致.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3). 
  51. ^ Prague awaits clarification from Beijing after scandalous statements by Chinese ambassador to France. Ukrainska Pravda.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英語). 
  52. ^ МИДЕИ решил пнуть Китай: "Мы ждем разъяснения официальной позиции - поставлен под сомнение суверенитет Молдовы". kp.md.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8) (俄語). 
  53. ^ English, Al Mayadeen. EU to discuss 'reassessed strategy' for China after Crimea comments. Al Mayadeen English.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2) (英語). 
  54. ^ Germany 'astonished' at Chinese envoy’s comments on former Soviet states. www.aa.com.tr.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55. ^ Germany astonished at Chinese envoy’s comments on former Soviet states. anews.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3) (英語). 
  56. ^ 陸外交部回應盧沙野外交言論爭議 稱媒體曲解中國在烏克蘭立場.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30) (中文). 
  57. ^ 2023年4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fmprc.gov.cn.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58. ^ China says it respects ex-Soviet states' sovereignty after envoy sparks outrage. CNA.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英語). 
  59. ^ 中国驻法大使馆声明卢沙野言论是“个人观点” 未提克里米亚受关注.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3-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8) (中文(簡體)). 
  60. ^ 胡錫進聲援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盧不是戰狼 且非常有禮貌. 經濟日報. 2023-04-24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61. ^ 胡錫進.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接.... 微博. 2023-04-24 [2023-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7). 
  62. ^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就中国驻法大使涉后苏联国家主权的言论发表评论. 哈薩克國際通訊社. 2023-04-25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6) (中文). 
  63. ^ DÉCLARATION DE LA PORTE-PAROLE DU MINISTÈRE DE L’EUROPE ET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La France en Ukraine.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5) (法語). 
  64. ^ Lithuanian FM says issue ‘closed’ after China clarifies ambassador’s remark.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電視頻道. 2023-04-25 [2023-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30) (英語). 
  65. ^ Wang, Vivian; Pierson, David. Xi and Zelensky Speak in First Known Contact Since Russia’s Invas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23-04-26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7). 
  66. ^ 卢沙野引狂涛后 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强调劝和促谈. 法國rfi. 2023-04-26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2). 
  67. ^ 【俄乌开战】中国驻法大使“口误” 促成习近平泽连斯基通话?.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3-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1) (中文(簡體)). 
  68. ^ 推特上的中国:卢沙野促成了习近平与泽连斯基的通话?. 美國之音. 2023-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中文). 
外交職務
前任:
翟雋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國大使
駐摩納哥

2019年7月-
現任
前任:
羅照輝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加拿大大使
2017年2月-2019年6月
繼任:
叢培武
前任:
倉友衡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內加爾大使
2006年1月-2009年11月
繼任:
龔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