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北陰陽營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陰陽營遺址
南京市鼓樓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雲南北路北陰陽營8號大院
分類古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認定時間1984年1月

北陰陽營遺址位於南京市雲南路北陰陽營8號大院內,屬於新石器時代北陰陽營文化遺址。遺址距今6000年到5000年,經考古研究者發掘調查,認為此處是南京最早的人類居住地[1]

發掘與定義[編輯]

1955年到1958年期間,南京博物院對北陰陽營遺址進行了四次發掘。共整理出四段「文化層」。其中第二層質地較密,出土的遺物顯示出了西周早期的特徵;第三層質地鬆軟,出土遺物顯示出商代早期的特徵。而第四層質地較硬,經過鑑定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學術界最初將其歸屬於青蓮崗文化,後又有人定為青蓮崗文化江南類型北陰陽營期,但是依然存在着較大爭議,直到1978年,其才被學術界命名為北陰陽營文化[2]

遺址簡介[編輯]

居所格局[編輯]

在第四層(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內,發現居住遺蹟中灰坑、灶坑、燒土地面以及抹有植物杆莖痕跡已倒塌的牆壁。這說明北陰陽營遺址中所發現的房屋是先把土地表面剷平、拍打再用火烘燒(為了讓其堅固且防止潮濕)。再在已剷平的地表周圍用植物杆莖編制堆砌築成牆壁,並且塗上泥漿築成的。並且屋內都一般都有一個灶坑、灶穴,附近還有用來放置廢物的灰坑[3]

墓葬[編輯]

南京博物院在遺址中共發掘了266座墓葬。東部的13座墓葬年代較晚,其隨葬品與崧澤文化晚期相近;西部的258座墓葬佔全部墓葬的95%,屬於北陰陽營文化。墓葬中有男有女,但是並沒有發現有男女合葬的現象。陪葬的物品中常見的是錛、斧、鼎、缽、豆、罐、璜等,並沒有明顯的貧富差別。這些情況反映了母系社會的情況:人們生前以女性為生活和勞動的中心,死後男女個葬於本氏族的公共墳地中,可以看出他們陪葬的物品基本都是他們生前使用過的物品,死後與他們一同陪葬,氏族首領與氏族成員沒有什麼差別[4]

根據人類學家吳定良對北陰陽營遺址的人骨進行分析表明,墓葬中死者以青壯年居多,兒童時期夭折的比例也較大。同時人骨分析表明此處居民骨骼中表現出的蒙古人種的特徵非常明顯,與現今的南京現代人的骨髓相比,差別極小,這一點說明五六千年前南京地區居住的人類已具有江南人的體質特點[5]

陶器與其他[編輯]

該遺址出土的陶器紅陶為主,灰陶次之。有較多的三足器圈足器。期間還發現了一些彩陶,顏料有黑、紅、白三色(這些顏料用天然礦石磨碎後調和而成)。

在該遺址還發現了76粒「花石子」,與現今的雨花石無異,一些人認為當時的南京居民就已經在玩賞雨花石了[6]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南京历史的黎明——南京最早的人类居住地北阴阳营遗址. [201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2). 
  2. ^ 北阴阳营古文化遗址. [201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22). 
  3. ^ 《南京史志》1983 年创刊号. [201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2). 
  4. ^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北陰陽營第一、二次的發掘,《考古學報》1958年1期,趙青芳[永久失效連結]
  5. ^ 南京原始村落北阴阳营. [201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8). 
  6. ^ 南京北阴阳营遗址雨花石新探. [201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