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克林索爾的最後夏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克林索爾的最後夏天》(也譯作《克林索最後的夏季》,德語:Klingsors Letzter Sommer)是德國瑞士獲得諾貝爾獎的小說家赫曼·赫塞創作於1919年中篇小說[1]小說中出現了李白等中國古代文化要素,反映了赫塞的中國情結。[2]

創作背景

[編輯]

赫塞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深受酒神精神的影響。他曾在給友人路易斯的信中稱,「我正在開始一項新工作並為此飲酒,因為我無法忍受不工作不飲酒的生活。」正如書名一樣,本書誕生於一個對赫塞本人及整個世界都極為特殊的夏天,讓赫塞感受到三重深刻的變化:從戰爭的壓抑中回歸生活、從桎梏中回歸自由,以及南方如恩賜般的光明夏日氛圍。[3]

內容

[編輯]

故事講述了四十二歲的表現主義畫家克林索爾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作為一名熱愛詩歌、酗酒者和好色之徒,在瑞士南部度過生命中最後一個夏天,並為預知到自己將要死亡的感覺所困擾。其中,《衰亡樂》中他面對死亡表現出內心矛盾與恐懼,而《八月的傍晚》與《自畫像》則描繪他如何用藝術面對終結,用畫筆定格內心的世界。[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柳雯瑜.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中的李白形象与道家精神. 中國故事. 2025, (2): 33–35 [2025-06-17]. 
  2. ^ 2.0 2.1 劉慶國. 浅析《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 芒種. 2012, (24): 180–181 [2025-06-17]. 
  3. ^ 曾銘珠. 黑塞作品中的水意象研究. 四川大學. 2024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