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革命之後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革命之後
基本資料
導演安德烈·華意達
監製瑪格麗特·梅內戈茲
芭芭拉·佩奇-斯萊西卡
編劇尚-克勞德·卡里耶爾
安德烈·華意達
安格尼茲卡·賀蘭
博萊斯瓦夫·米哈萊克[*]
斯坦尼斯拉娃·普日貝謝夫斯卡
原著The Danton Case[*]
主演謝勒·狄柏度
配樂讓·普羅德羅米德斯
攝影伊戈爾·路德
剪接哈利娜·普魯加-凱特林
製片商洛桑莒影業[*]
片長136 分鐘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83年1月12日 (1983-01-12)(法國)
  • 1983年1月31日 (1983-01-31)(波蘭)
發行商高蒙電影公司
各地片名
香港革命之後
大革命
臺灣丹頓事件

革命之後》(Danton法語發音:[dɑ̃tɔ̃])是一部1983年的法語電影,描寫法國大革命恐怖統治時期,革命領袖之一喬治·雅克·丹敦生命中的最後幾周。電影改編自斯坦尼斯瓦·普日比謝夫斯卡的戲劇《丹頓事件》。

這部電影中,由謝勒·狄柏度飾演丹敦,沃伊切赫·普佐尼亞克飾演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柏提斯·雪浩飾演卡米爾·德穆蘭。波蘭導演安德烈·華意達執導,法國波蘭西德三國公司國際合作製作。丹頓的所有支持者(布爾登除外,後來背叛丹頓)都由法國演員扮演,而羅伯斯皮爾的盟友則由波蘭人扮演。

這部影片拍攝時,波蘭的團結工會運動正在與蘇聯支持的波蘭政府作鬥爭。[1][2]

參考

[編輯]
  1. ^ Liner notes on Criterion Collection DVD of the film.
  2. ^ WAJDA'S 'DANTON,' INSIDE THE FRENCH REVOLUTION By VINCENT CANB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8, 1983 :"In an interview in Le Monde, Mr. Wajda denies all associations between 18th-century France and 20th-century Po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