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北防護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北防護林(官方全稱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8年啟動的大型人工生態工程,橫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合稱"三北"),旨在遏制荒漠化擴張及治理水土流失。該工程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屬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三北防護林工程管理辦公室)統籌實施[1],規劃總工期73年(至2050年),分三期八階段推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定為全球最大的生態修復項目[2]

據官方統計,截至2020年第四期工程結束時,累計完成造林面積超過3014萬公頃[3]。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發展》2021年研究指出,該工程使中國北方植被覆蓋率顯著提升,但部分區域因樹種單一導致生態效益受限[4]英國廣播公司等國際媒體曾報道工程在沙塵暴防治方面的成效,同時引述專家對水資源消耗的擔憂[5]。第五期工程(2021-2030年)計劃調整種植策略,增加混交林比例以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6]

歷史

[編輯]
中國和戈壁沙漠地圖

三北防護林的管理機構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設在寧夏,後改為國家林業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管理13個省、551個縣、406萬平方公里的三北防護林建設。1970年代,林業部的造林經費共有兩億多元人民幣,其中三北防護林建設就佔用了七千萬元人民幣。三北防護林主要是為治理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同時還解決飼料、木料、燃料的問題。在三北防護林建設前,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僅有百分之五點零幾。截至2016年,三北地區406萬平方公裏面積上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2%,中國的人工造林幾乎佔世界的二分之一。[7]

1978年開始建設後,三北防護林大規模建設起來,對治理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改善當地民眾生存條件起到了顯著作用。但由於起初樹種單一,多為楊樹,且在一些地區的密度較高,故從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楊樹受到光肩星天牛的侵害而在一些地區成片死亡。為此在三北防護林開展了退化林分的改造工作。當初以楊樹為主要樹種,是考慮到其生長迅速,因可無性繁殖而不用育苗,並可作為木材利用,但需水量比針葉樹大,然而下雨時又可攔住一些徑流滲入地下水。總之單一的楊樹林在水分平衡中不如混交林乃至灌木。因此在退化林分的改造工作中,轉而採取多樹種並降低栽種密度的辦法。[7]

治理範圍

[編輯]

按照總體規劃,三北工程的建設範圍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口,北抵國界線,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爾汗布達山、喀喇崑崙山,東西長4480公里,南北寬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東經73°26´~127°50´,北緯33°30´~50°12´之間。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工程建設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2.4%。[8]

以《中國林業區劃》為依據,遵循地域分異規律,將三北工程建設地區劃分為東北西部、蒙新、黃土高原、華北北部4個防護林體系建設地區(一級區),22個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區(二級區),59個防護林類型區(三級區,亦即省級區)。[8]

建設期限

[編輯]
  • 1978-2000年為第一階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為一期工程,1986-1995年為二期工程,1996-2000年為三期工程[8]
  • 2001-2020年為第二階段,分兩期工程。2001-2010年為四期工程,2011-2020年為五期工程[8]
  • 2021-2050年為第三階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為六期工程,2031-2040年為七期工程,2041-2050年為八期工程[8]

治理機構

[編輯]

治理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負責。

1979年1月17日國家林業總局以(79)林辦字2號文件通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林業總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即日起啟用印章。1979年11月3日國務院辦公室以(1979)室字48號文件通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三北防護林建設領導小組,並確定三北局任務,編制控制在一百人以內。三北防護林建設領導小組由21人組成,組長為張平化國家農委副主任)。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南薰西街88號。

國家林業局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建設局受國家林業局委託,承擔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具體包括:

  • 參與制定「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總體規劃、技術規程、技術標準和相關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
  • 參與制定「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年度計劃並檢查計劃執行情況,開展工程建設質量效益評估;
  • 負責「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技術指導和數據統計工作;
  • 負責三北工程的宣傳、報道、表彰、獎勵,組織開展工程建設相關的國內外交流合作等;
  • 承擔國家林業局交辦的其他事項。

歷任領導:

  1. 郝玉山1981.01--1983.06林業部副部長兼三北局黨組書記、局長
  2. 陳虹1983.06--1985.05林業部黨組成員兼三北局黨組書記、局長
  3. 陳光武1985.05--1988.08任三北局黨組書記
  4. 李建樹1985.05--1995.05任三北局局長 1991.03--1996.04任三北局黨組書記
  5. 張建龍1995.05--1999.02任三北局局長1996.04--1999.02任三北局黨組書記
  6. 郭濤1999.02--2002.01任三北局黨組書記、局長
  7. 王成祖2002.01--2004.07任三北局黨組書記、局長
  8. 陳鳳學2004.07--2008.03任三北局黨組書記、局長
  9. 曹丕玉2008.03--2011.06任三北局黨組書記
  10. 潘迎珍2008.03--2014.05任三北局局長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公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局. [2009-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2. ^ China's Green Wall Fights Expanding Desert (報告). UNEP. 2015-11-03. 
  3. ^ 寇江澤.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 人民日報. 2020-12-30: 14. 
  4. ^ Feng, Xiaoming.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the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Program on vegetation. Nature Sustainability. 2021, 4: 1164–1172. doi:10.1038/s41893-021-00761-z. 
  5. ^ China's 'Great Green Wall' fights expanding desert. BBC. 2017-04-21. 
  6. ^ 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22-08-30. 
  7. ^ 7.0 7.1 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 听[[国家林业局]]局长怎么说,[[凤凰网]],2016-10-07. [2016-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8. ^ 8.0 8.1 8.2 8.3 8.4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2020-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5).  公有領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