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Yzergues/留言歸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並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章安德魯留言) 2013年7月29日 (一) 11:35 (UTC)



提示: 您好,感謝您為維基百科作出貢獻。機械人留意到您的一些編輯中轉換了頁面原始碼的繁簡或地區詞,例如修訂版本37599395,這可能違反了中文維基百科的指引,因而已被自動撤銷

維基百科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功能,即原始碼與實際顯示可以不一樣。如系統未能正確轉換,請您不要直接修改原始碼,而是使用轉換標籤

  • 以「中國大陸使用『陆』、港澳使用『港』、馬新使用『马』、台灣使用『臺』」為例,您可以寫上:
    • -{zh-cn:陆; zh-hk:港; zh-sg:马; zh-tw:臺;}-

您亦可前往互助客棧尋求其他維基人的幫助。

請留意,如果維基百科能夠正確轉換,那麼變更原始碼的繁簡或地區用語即屬破壞。如您重複類似行為,您的賬號可能會被禁止編輯維基百科。若您的瀏覽器安裝了同文堂等中文字體轉換軟件,請在編輯時將其關閉。但如您認為機械人判斷錯誤,請撤銷該自動撤銷。祝編輯愉快!Liangent-bot留言) 2015年10月18日 (日) 21:53 (UTC)



提示: 您好,感謝您為維基百科作出貢獻。機械人留意到您的一些編輯中轉換了頁面原始碼的繁簡或地區詞,例如修訂版本38830623,這可能違反了中文維基百科的指引

維基百科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功能,即原始碼與實際顯示可以不一樣。如系統未能正確轉換,請您不要直接修改原始碼,而是使用轉換標籤

  • 以「中國大陸使用『陆』、港澳使用『港』、馬新使用『马』、台灣使用『臺』」為例,您可以寫上:
    • -{zh-cn:陆; zh-hk:港; zh-sg:马; zh-tw:臺;}-

您亦可前往互助客棧尋求其他維基人的幫助。

請留意,如果維基百科能夠正確轉換,那麼變更原始碼的繁簡或地區用語即屬破壞。如您重複類似行為,您的賬號可能會被禁止編輯維基百科。若您的瀏覽器安裝了同文堂等中文字體轉換軟件,請在編輯時將其關閉。祝編輯愉快!Liangent-bot留言) 2016年1月23日 (六) 14:34 (UTC)

關於刪除檔案請求[編輯]

關於您要求刪除File:里昂帕爾迪厄站(里昂帕丟站)通達範圍示意圖.jpgFile:第戎城站(第戎站)通達範圍示意圖.jpg檔案,由於是於維基共享資源上載,所以需要在維基共享資源刪除,並非於維基百科。你可以根據Commons:Criteria for speedy deletion快速刪除準則請求維基共享資源管理員刪除檔案。--Emphrase留言) 2016年4月7日 (四) 02:40 (UTC)

關於法國鐵路車站條目[編輯]

請不要刪去條目名稱後面{{lang-fr}}的模板和使用正確的格式寫作條目,如在第一次的條目名稱加上'''、使用全形括號「()」而不是半形括號「()」。此外維基百科規定內文禁止使用除語言模板外的模板,謝謝。--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6年4月10日 (日) 05:19 (UTC)

4月 2016[編輯]

歡迎來到維基百科。閣下最近在泰耶中的編輯或許無意中移除了維基百科的條目內容。當閣下認為需要移除條目內容時,請妥善利用編輯摘要說明理由。而當閣下移除一些或會引起爭議的內容前,請先至條目討論頁開展討論。目前被閣下移去之內容已獲恢復,請於繼續編輯前參與歡迎頁面以了解更多關於貢獻維基百科的事宜。如閣下仍需進行測試,請使用沙盒。謝謝。 -- learningis1st留言|工作區|歡迎加入密碼學專題 ฿ 2016年4月15日 (五) 11:01 (UTC)

回復通告[編輯]

您有新的留言 您好,Yzergues。您在Wikipedia:權限申請/申請巡查豁免權有新的留言或與您有關的訊息。
此回覆通告添加於2016年5月7日 (六) 11:38 (UTC),您可以透過移除{{Talkback}}隨時移除本通知

Stang c 2016年5月7日 (六) 11:38 (UTC)

致新巡查豁免者[編輯]

您好,AirScott。根據您在權限申請頁的申請,現授予您巡查豁免者權限。 這將允許您:

  • 使自己的編輯自動標記為已巡查 (autopatrol)

您可以在自己的用戶頁放置{{User wikipedia/autoreviewer}},一個標識閣下擁有巡查豁免權的用戶框。

此權限的授予,是因為我們認為您已熟知維基百科的各項方針及指引,您是一名可信賴用戶。這一權限並不會對您的編輯產生影響,此權限僅旨在減少巡查員的工作量。您建立的頁面會被自動標記為「已巡查」。欲知更多信息,可前往Wikipedia:巡查豁免權。若您(最好永不發生)有濫用權限的嫌疑,您的權限可能被剝奪,甚至您會遭封禁

若您希望自己辭去職務,請至Wikipedia:申請解除權限申請。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我的討論頁、互動客棧或是#wikipedia-zh IRC://中提出。

祝您編輯愉快!--Nbfreeh 2016年5月7日 (六) 12:02 (UTC)

連字號[編輯]

雖然說短橫線「-」和一字線「-」在維基百科均可使用,但根據WP:DASH,連結兩地的項目似乎適合一字線多於短橫線。請多加留意。--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6年6月16日 (四) 00:24 (UTC)

利摩日の天名稱[編輯]

您好,我覺得這個名稱似乎不怎麼好,除非原本就是日文且漢字就這樣寫,亦無適當中文譯名,不然中文中間夾著平假名讀起來很奇怪,是否能做修改?感謝。Poem留言) 2016年6月29日 (三) 21:19 (UTC)

已修改AirScott 2016年6月29日 (三) 21:32 (UTC)

奇怪怎麼會用上平假名?-- PTMaea  Talk me  2016年6月30日 (四) 10:31 (UTC)
(:)回應:To AirScott:文中首段「即利摩日の天」是否也能移除?除非當地華人社區這樣使用。感謝。Poem留言) 2016年6月30日 (四) 18:47 (UTC)
(:)回應:To Poem:已修改。AirScott 2016年6月30日 (四) 19:02 (UTC)
(:)回應:To AirScott:感謝。Poem留言) 2016年7月1日 (五) 18:29 (UTC)

請補充檔案File:Gare de Sedan-2015.jpg的版權或來源資訊[編輯]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您所上載的檔案File:Gare de Sedan-2015.jpg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將作快速刪除處理。請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上載頁面的虛線方塊內所有欄目,以及使用了適當的版權標誌。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11月23日 (三) 03:58 (UTC)

請補充檔案File:Gare de Villefranche-sur-Saone-2015.jpg的版權或來源資訊[編輯]

歡迎參與維基百科。您所上載的檔案File:Gare de Villefranche-sur-Saone-2015.jpg由於沒有註明上載頁面所要求的所有資訊,將作快速刪除處理。請補充所需的所有資訊,包括填寫上載頁面的虛線方塊內所有欄目,以及使用了適當的版權標誌。維基百科嚴格規範圖片上載手續,是為了避免侵犯版權所致,多謝您的注意和合作。--臺灣杉 在此發言 (會客室) 2016年11月25日 (五) 03:05 (UTC)

2017年2月21日消歧義內鏈通知[編輯]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器人檢測到您最近加入了消歧義內鏈。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以下內鏈可能需要修復:

若不想收到此機器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裡的方法來屏蔽。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裡。 --白磷的機器人給主人留言) 2017年2月21日 (二) 10:05 (UTC)

2017年3月19日消歧義內鏈通知[編輯]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器人檢測到您最近加入了消歧義內鏈。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以下內鏈可能需要修復:

待以下條目的最後編輯超過10分鐘後,機器人會在其中掛上{{需要消歧義}},敬請留意,以免編輯衝突

若不想收到此機器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裡的方法來屏蔽。此外,推薦您使用「用橙色標記消歧義頁面」的小工具。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裡。 --白磷的機器人給主人留言) 2017年3月19日 (日) 10:42 (UTC)

請勿剪貼移動[編輯]

您未作回應,我已回退內容。請提出移動請求並附上更名原因以備討論/查證,謝謝合作。--YFdyh000留言) 2017年4月28日 (五) 16:11 (UTC)

您好,懇請您幫忙填寫一份關於維基百科的研究問卷,感激不盡![編輯]

Hi~您好~❤

  • 我叫鄒文平,來自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 冒昧打擾您,望您多多包涵。
  • 因為我很喜歡維基百科,所以將維基百科作為自己畢業論文的研究主題。
  • 這次研究的是維基百科使用的編輯協議編輯爭議維基人的編輯行為
  • 我堅信它對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會有所幫助
  • 懇請您幫忙填寫一下這份研究問卷
  • 問捲地址——维基百科研究. 
  • 本研究屬於純粹的學術研究,請您放心填寫。
  • 每一份有效問卷我們將以中文維基人的名義通過支付寶向貧困山區淨水計劃捐贈1.29元以表感謝。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 最終的捐款結果將展示在User:Wenping_zou的用戶頁。
  • 最終的研究結果也將會與維基社區共享
  • 如有打擾,望見諒~
  • 再一次誠懇地感謝您!謝謝您~

Wenping zou留言) 2017年5月9日 (二) 15:14 (UTC)

邀請您參加第十五次動員令[編輯]

第十五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五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十五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Yzergues/留言歸檔您好: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第十五次動員令正在2017年7月1日至9月3日期間舉行,目的為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現誠邀閣下參與,共襄盛舉。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五次動員令主頁,您也可以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參加動員令前,請先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用戶可在即日起報名)。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三類。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中動員令的主題包括中國大陸行政區劃音樂南營國家,而小動員令的主題則包括基礎條目傳統百科全書條目工程及應用技術文物遺產化學

希望各位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能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查詢聯繫),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此訊息是由大量訊息發送功能發送給您,您可以至這份名單中表達您對此訊息的偏好。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Zest2017年6月30日 (五) 03:45 (UTC)


給您的星章![編輯]

原星章
感謝您對法國行政區條目的整理工作。 Alexchris留言) 2017年8月6日 (日) 14:03 (UTC)

地名翻譯[編輯]

我看到你移動的一些地名條目的譯名,似乎有原創研究問題。例如堡旁聖但尼根本找不到如此翻譯的,反而都是翻譯成聖但尼萊布爾格,中文地圖也是如此翻譯。--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9月14日 (四) 08:40 (UTC)

"聖但尼萊布爾格"屬於純音譯翻譯,並且"萊"對應的法語拼寫應為"lai"或者"lay"而不是"lès"。"Saint-Denis-lès-Bourg"即便是按照音譯也應該是"聖但尼累布爾格"。AirScott留言) 2017年9月14日 (四) 08:57 (UTC)AirScott () 2017年9月14日 (四) 09:00 (UTC)

普呂韋 (科多爾省)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普呂韋 (科多爾省)」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頁面的內容,您可以到存廢覆核請求處按格式提出請求,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偷窺ACU的用戶頁/留言 2017年9月14日 (四) 09:37 (UTC)

關於hlist(水平列表)[編輯]

想了解[1]的原因,因為我傾向於減少Category:沒有使用水平列表的導航框--YFdyh000留言) 2017年9月25日 (一) 15:24 (UTC)

  • 排版與整理分類。因為埃納省有幾百個市鎮,原有的水平列表把所有不同級別的市鎮都雜糅在一起,不便於查找。當然,由於省會和副省會只有幾個,剩下的其它市鎮依然占大多數,因此該表還可以按照或者公共社區法語Établissement public de coopération intercommunale進一步分類整理。不過因本人近期事務較多,該計劃暫緩進行。AirScott留言) 2017年9月25日 (一) 16:06 (UTC)

《維基百科政策公報》2017年12月號(創刊號)[編輯]

致 《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讀者:

我們想要讓您知道,以2017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為期,共有針對方針與指引的新提案25項,已通過4項。謹就通過者加以介紹:

  • 特色圖片標準已經修訂,圖像最少大小放寬至1000像素並訂下例外條款。
  • 翻譯指引已經修訂,增加翻譯注意事項。
  • 勇於提問指引已經確立,提醒用戶要勇於發問,以達致減少爭議。
  • 簽名指引已經修訂,提醒用戶毋須於結構討論頁簽署。


編撰小組

R96340
Aotfs2013
J.Wong

2017年12月21日 (四) 11:57 (UTC)

藉由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所發送

《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是第一份關注於維基百科政策建設的刊物,由R96340Aotfs2013J.Wong等編撰小組共同編撰,幫助社群成員掌握方針與指引的脈動。《維基百科政策公報》將以月為周期,於每月15日定期發刊,歡迎任何感興趣於維基百科政策的維基人訂閱《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若您沒有主動訂閱《維基百科政策公報》而收到《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是因為您被編撰小組認為是應掌握維基百科政策脈動的使用者,您可以將您的使用者名稱從公報發送名單訂閱清單中移除,並在您的使用者頁面添加特殊分類以停止透過《維基百科政策公報》掌握維基百科政策脈動。

《維基百科政策簡報》政策異動通知[編輯]

我們非常重視使用者對於接受《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的感受,在2017年12月號(創刊號)的發送後,我們注意到一些使用者對於簡報的發送感到不適,對此我們感到萬分遺憾,並且已於第一時間自相關清單中移除不願繼續收受簡報發送的使用者。經過編撰小組審慎地評估與考量,我們決定在2018年1月號中取消對於引發一些使用者不適的List B的發送工作,為了在政策異動下維護您的權益,我們藉由此則訊息向您通知相關政策異動;如您希望繼續藉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掌握中文維基百科之管理人員及方針指引變動,您可以將自己加入一份全新的專屬清單以保持對於《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的訂閱。

感謝各位讀者對於《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的支持,我們希望能與您共同努力使中文維基百科更加美好。


此則訊息由《維基百科政策簡報》編撰小組藉由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 發送於 2018年1月14日 (日) 16:16 (UTC)。


在這全域調查中分享您作為一名維基人的見解和意見[編輯]

WMF Surveys, 2018年3月29日 (四) 18:58 (UTC)

Le Castellet[編輯]

您好!請問您是否知道Le Castellet中第三個e (ste)的正確發音是[ɛ]還是[ə],因為在《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 法語》中有這樣兩條規定:

  1. 元音字母e在相同的雙輔音字母前和閉音節中、在結尾的-et中;字母è、ê及組合ei, êi均發[ɛ]。
  2. 元音字母e在一般單音節詞中,在詞首開音節中,在二輔音字母後和一個輔音字母前或四個輔音字母之間均發[ə]。

本人發現似乎該地名的第三個e似乎同時符合兩種情況,並且通過在網上搜集讀音也找到了兩種不同的發音,因此不確定其正確發音應該是什麼。--Njsgdsza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7:44 (UTC)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很多細節上,法語地名幾乎沒有規律可循,即使是一模一樣的拼寫,在不同的地區發音可能完全不同,例如Saint-Just。但在一般情況下:
單音節詞或在輔音字母之間出現的e,其實際發音一般為[ɛ]或[ɛ̃],例如:
* Perros-Guirec ([pɛʁɔs giʁɛk])
* Brest ([bʁɛst])
而單獨出現或在末尾處出現的e,其實際發音則一般為[ə]或不發音,例如:
* Le Mans([lə mɑ̃])
* Lille ([lil])
但以上兩點並非絕對成立,例如:
* e在詞首不發音:Saint-Renan ([sɛ̃ʁnɑ̃])
* e在詞末不發音:Vannes ([van])
* 發別的音:Corte ([kɔʁ.ˈte])
綜上所屬,根據實際的法語發音,本人傾向將Le Castellet譯為勒卡斯特雷
--AirScott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9:20 (UTC)
非常感謝!不過關於最後一個e,根據譯音表,le應為「萊」,只有re才會譯作「雷」。--Njsgdsza留言) 2018年4月10日 (二) 05:53 (UTC)
本人認為一切法國地名翻譯均應以其法語名稱的發音為基礎。您所提到的譯音表儘管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在實際中並未廣泛推行,許多華人熟知的法國地名都不符合該表的翻譯標準(例如FontainebleuCannes),並且加上特殊地名後綴、意譯地名及法語連誦等其它因素,使得該表不具有普遍認可度,不應成為法語漢化的最終標準。
在法語中,單獨的le譯為"",這點幾乎沒有爭議,例如Le MansLe HavreLes Arcs、Châteletpin等當中的粗體部分的讀音為[le],基本等同於漢語拼音中"léi"的發音,可翻譯為"";而"lái"則更接近於[lɛ],可譯為"",對應法語中Plaissance或Layon。另外有種特殊情況是Lès,在實際中的讀音介於兩者之間,本人偏向於翻譯成"",以示區分。
至於Re,這個更為複雜:一般情況下,以Re開頭並緊跟元音字母或y時可譯為"",其餘情況一般翻譯為"",但實際上又有很多特殊情況,例如RennesReimsTremblay-en-France。因此Re無法一概而論,必須按照特定情況翻譯。
--AirScott留言) 2018年4月10日 (一) 12:25 (UTC)
譯音表中對音標也是有規定的,不是簡單的字母組合,是我說簡單了。非常感謝您的解答!--Njsgdsza留言) 2018年4月10日 (二) 12:37 (UTC)

提醒:通過此次維基媒體調查分享您的反饋意見[編輯]

WMF Surveys, 2018年4月13日 (五) 01:42 (UTC)

您的反饋意見很重要:最後一次提醒您參與全域維基媒體調查[編輯]

WMF Surveys, 2018年4月20日 (五) 00:51 (UTC)

小問題[編輯]

我覺得Category:法蘭西島大區鐵路車站的數量已經太多了,所以希望閣下將大區內的鐵路車站分類到各省的鐵路車站分類內。其他數量較多的大區鐵路車站分類也可效法。--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8年9月8日 (六) 06:34 (UTC)

短期內先再多建些條目吧,下一步會考慮。--AirScott 2018年9月8日 (六) 12:58 (UTC)

回覆通告[編輯]

您有新的留言 您好,Yzergues。您在Wikipedia:機器人/申請有新的留言或與您有關的訊息。
此回覆通告添加於2018年11月17日 (六) 14:39 (UTC),您可以透過移除{{Talkback}}隨時移除本通知

Willy1018(留言) 2018年11月17日 (六) 14:39 (UTC)

地名問題[編輯]

你好,剛剛注意到你對法國地名的翻譯更改,我明白很多新譯名確實更符合法語發音,但同時也希望參考大陸的地名翻譯規範(規範性的地名辭典如民政部的《世界地名譯名詞典》或《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GB/T 17693 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及導則中的譯音表等),也可以到新華社歷史資料庫查詢,這樣更為方便。普通用戶可以點擊訪客登陸-歷史資料庫-文獻資料-國際譯名進行查詢,但諸如è這樣的字母應用e代替查詢,不然搜不到。--Njsgdsza留言) 2018年12月23日 (日) 13:02 (UTC)

好 --AirScott 2018年12月23日 (日) 14:27 (UTC)

車站列表[編輯]

你好,我對雷恩地鐵A線的車站列表進行了一些修改,看起來會比較清晰和簡潔。不知閣下認為如何?如果閣下覺得還不錯,我在此鼓勵閣下使用這種方式(比如說中法文站名分開兩欄,全部位於同一行政區可省略,只在開頭講述等)。--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9年1月7日 (一) 06:27 (UTC)

收到,中文和法文名稱可以分開。關於行政區域,個人更偏向於在表格內保留行政區劃所在地,若全線或大部分路段都在同一行政區內的情況下可採用合併表格的方式呈現。 --AirScott 2019年1月7日 (一) 16:50 (UTC)
不知道你有否留意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建議合併所有鐵路車站信息框模板的討論,他們準備要合併所有奇怪的車站模板成為一個。雷恩地鐵也並非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所以也必然受到影響。閣下可能需要把那些模板更換。--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9年2月4日 (一) 11:20 (UTC)

關於鐵路車站信息模版[編輯]

您好,請閣下根據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9年2月#建議合併所有鐵路車站信息框模板的共識在新建和維護法國鐵路車站的時候請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而不是Template:Infobox_Station_FrancaiseTemplate:Infobox_Gare_Francaise,謝謝。Template:Infobox_Station_FrancaiseTemplate:Infobox_Gare_Francaise將會在沒有條目使用後提交刪除。--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14:56 (UTC)

Template:Infobox Station Francaise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Infobox Station Francaise」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頁面的內容,您可以前往已刪除內容查詢。如需對刪除結果上訴,請在存廢覆核請求處按格式提出請求,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5日 (二) 02:24 (UTC)

Template:Ligne ferroviaire francaise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Template:Ligne ferroviaire francaise」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頁面的內容,您可以前往已刪除內容查詢。如需對刪除結果上訴,請在存廢覆核請求處按格式提出請求,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Sunny00217 --春節愉快及兩項投票圓滿成功。 2019年2月10日 (日) 02:41 (UTC)

吉韋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吉韋」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頁面的內容,您可以前往已刪除內容查詢。如需對刪除結果上訴,請在存廢覆核請求處按格式提出請求,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25日 (一) 11:50 (UTC)

上下萊茵及摩澤爾省地名譯音雜談[編輯]

眾所周知,上下萊茵及摩澤爾省的許多地名源於德語,它們的發音並不符合法語正字法,也與當下德語的發音不同。由於其特殊性以及相關資料較為稀少,所以就連《大辭典》等一眾地名書都有大量誤譯。當年機翻創建的市鎮詞條名基本上全翻車了,但一直以來鮮有人更正,所以遺毒甚廣。鄙人現在正在更正它們,並在此分享一下所見及心得。

先列一下常見Q&A:


Q:是不是譯名都要嚴格按照法語譯音表里給出的字母組合對應的規則去翻?能不能出現法語譯音表以外的譯音字?

A:1.並不是;2.可以,但前提是在法語譯音表里沒有對應這個音節的用字。譯音表這個東西,除了特定的同音法語音節還要另外劃分不同的漢字這種情況外(如è、ê、ei、ey和ai、aî、ay同音但劃分到「埃」「艾」兩組),基本上可以說就是一張音節與漢字對應的表,只不過音節是用字母組合的形式表示而不是用音標罷了。如果某地名里出現了法語中(因為不常用而)沒有的音節,以至於法語譯音表里沒有對應這個音節的用字,則可以用法語譯音表以外的譯音字,但前提是得使用諸語中慣用的用字,這裡討論的是德語源的地名譯名,所以就用德語譯音表的了,比如音節[ʁun]就用「倫」字。就選擇一些法國的德語源的市鎮名吧,前人譯者的給出的譯名就詮釋了上述結論:Brunstatt譯作「布倫斯塔特」而不是「布蘭塔特」(但按照實際發音其應譯作「布倫什塔特」);Entzheim譯作「昂澤姆」而不是「昂特贊」(但按照實際發音其應譯作「恩賽姆」)。所以在地名翻譯選擇用字時,實際發音的優先級要高於字母組合。


Q:這些德語源的地名發音以何為參考?

A:一是一個關於阿爾薩斯的網站[1](但裡面基本不包括摩澤爾省的地名,所以要翻譯摩澤爾省的德語源地名只能靠總結出的規則以及下面兩種辦法),二是Forvo,三是聽YouTube視頻裡的人是怎麼發該地名的音。


Q:這個關於阿爾薩斯的網站上面給出的地名發音很全,並且根據我的法語和德語發音知識能看出這些譯音也很正確,所以我能完全參照上面的發音嗎?

A:不能完全參照。上面的一些內容偶有疏漏,並且一些發音過於參照德語或過於復古,與實際發音(甚至是當地人的發音)脫節,所以還要參見上述方法二、三以及規律經驗。


Q:這些地名實在是太特殊了,可能就連法國人發的音都不統一,那譯名當以什麼為基準呢?

A:Bonne question,實際上這個問題可能也會出現在中國人身上。比如「台州」,假如把這個地名放到一個從不知道此地的人的眼前,他肯定會讀成「tái zhōu」,但當他知道這個地名讀作「tāi zhōu」了,他以後肯定不會讀錯了,因為他只是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台」讀「tāi」,而不是發不出「tāi」這個音。同理還有「六安」,有的人只是不知道「六」讀「lù」,而不是發不出「lù」這個音。所以譯名參照發音就是:把一個地名的當地標準發音讀給(多數的非當地的)法國人聽,讓他們複述一遍,並以此音為譯音標準。比如Altenach,當地標準發音為[altənax],讀給大部分其他地方的法國人聽,由於法語中無[x]音,大部分法國人發不出來,會用[k]音替代,讀成[altənak],所以該地名就以此音為參考,譯成「阿爾特納克」,而不是以不知道此地名發音的法國人盲讀成的[altənaʃ]譯成「阿爾特納什」。當然,一個地方知名度大了,也要考慮到多數法國人的發音的影響力,畢竟當年梅斯Metz的發音可是[mɛt͡s],可最後從眾變成了[mɛs]。


Q:哪些法語中沒有的音節是法國人能發出來的,哪些是發不出來的?

A:以下是我聽過大量音頻、看過大量視頻得出的總結:

可以發出來的:

[t͡s],可按德語「茨」列譯。

[t͡ʃ],可按德語「奇」列譯。

[au],可按德語「奧」行譯。

[ən],可按德語「恩」行譯。

註:下列音標不是說法語裡沒有,而是說在德語源的地名里它們的發音方式與對應的字母拼寫都與一般法語和法文里的不同。以[in]為例,法文里一般都是「ine」或「inne」的形式出現,並且發音也是「伊訥」;而在這些德語源的地名里,其對應的字母組合是「in」,其發音為「因」。

[ɛn],可按德語「恩」行譯。

[an],可按德語「安」行譯。

[am],可按德語「阿」行加「姆」譯,但要注意「字母m在b和p前按「恩」列譯寫」這一規則。

[in],可按德語「因」行譯。

[im],可按德語「伊」行加「姆」譯,但要注意「字母m在b和p前按「恩」列譯寫」這一規則。

[om],可暫先按德語「歐」行加「姆」譯,但要注意「字母m在b和p前按「恩」列譯寫」這一規則;關於這一條我能找到的樣本有限,以後亦可能更改這一結論。

[un],可按德語「溫」行譯。

(大部分其他地區的法國人)發不出來的:

[x],大部分(其他地區的)法國人會用[k]音替代,按法語「克」列譯(若後面的音節是法語沒有的,則要按照德語「克」列譯)。

[ç],大部分(其他地區的)法國人會用[ʃ]音替代,按法語「什」列譯(若後面的音節是法語沒有的,則要按照德語「克」列譯)。


Q:那麼這些音節一般都對應什麼樣的拼寫呢?

A:

[t͡s]:tz、部分z。要注意的是,有部分的tz的音已經變成[s]了,比如Entzheim

[t͡ʃ]:tsch

[au]:au。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已經基本不讀[au]而是讀[o]了,但那個網站上給出的音標只有[au],比如Burnaupt

[ən]:en

[ɛn]:en

[am]:am

[an]:an

[im]:im

[in]:in

[om]:om

[un]:un

[x]、[ç]:均為ch,詳述在後面


Q:在德語源的地名里有一些法文里沒有的字母組合,它們的發音是怎樣的?

A:

tz:[t͡s],部分為[s]

sch:[ʃ]

tsch:[t͡ʃ]

ae:[ɛ],其為原德文字母ä的轉寫

oe:[ø],其為原德文字母ö的轉寫

ue,[y],其為原德文字母ü的轉寫。由於法文u和德文ü的發音一樣,所以很多地名就直接寫成u了而不是轉寫成ue,用ue的反而是少數,比如Muespach

另外補充一下特殊的「*ngen」系列,他們在德語中的發音為[*ŋən],但除了「ingen」拆成「in+gen」譯(即按「因」行加「根」譯)以外,其他的都是拆成「*ng+gen」譯,如-ungen,在德語中是按「翁」行加「根」譯(即拆成「ung+gen」)而不是按「溫」行加「根」譯(即拆成「un+gen」)。但在法國人在讀這些發音為[*ŋən]的「*ngen」系列的時候,都會發成[*n]+[gən],所以不用擔心上述問題。


Q:是不是有些法文里有的字母組合或字母,在這些德語源地名里發音與法語不一樣?

A:

ai:[ai]

ei:[ai]

ie:[i]

ch:在a、(發音為[u]的,但基本上沒有了)u後發音為[x],大部分(其他地區的)法國人會將其發成[k]音,按法語「克」列譯;在i、e、o、(發音為[y]的)u後發音為[ç],大部分(其他地區的)法國人會將其發成[ʃ]音,按法語「什」列譯

g:只有[g]沒有[ʒ]

s:部分為[ʃ]

e:部分為[ə]。以terre為例,其法語發音為[tɛʁ],最後的e不發音,但若這個詞是德語詞,其發音則為[tɛʁə]。所以Fessenheim的發音為[fɛsənaim]而不是[fɛsnaim]

另外說一下,德語中的b、d、g在詞尾時發音為[p]、[t]、[k]。但是沒有關係,在德語中這三者就算發成[p]、[t]、[k]也都是按「布、德、格([b]、[d]、[g])」譯的,再加上多數法國人可能會將它們發成[b]、[d]、[g],所以按「布、德、格」譯就可以了。


一些常見詞綴:

-willer:發音為[vilɛʁ],譯作「-維萊爾」。此後綴源自德語-weiler,意為「小村莊」。部分地名中變成了「-villé」,發音為[vile],譯作「-維萊」

-wihr:發音為[viʁ],譯作「-維爾」。此後綴源自德語-weier

-heim:發音為[aim],按作「艾」行加「姆」譯。

-house:發音為[uz],按作「烏」行加「斯」譯。此後綴源自德語-hausen

-statt:發音為[ʃtat],譯作「-什塔特」

-stein:發音為[ʃtain],譯作「-什泰因」

-zell:發音為[t͡sɛl],譯作「-采勒」

-holtz:發音為[ɔlt͡s],按作「奧」行加「爾茨」譯。此後綴源自德語-holz

-ingen:發音為[iŋən],按作德語「因」行加「根」譯。少部分地名中變成了「-ingue」,發音為[ɛ̃g],按「安」行加「格」譯。

Ober-:發音為[obəʁ],少部分為[obɛʁ],意為「上」,若純音譯則譯作「歐伯」或「歐貝」

Mittel-:發音為[mitəl],意為「中」,若純音譯則譯作「米特爾」

Nieder-:發音為[nidəʁ],少部分為[nidɛʁ],意為「下」,若純音譯則譯作「尼德」或「尼代」


(上述內容或有疏漏,可能會進行後續補充)—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Bigbullfrog1996對話貢獻)於2019年3月22日 (五) 13:56 (UTC)加入。

回復[編輯]

@Bigbullfrog1996非常感謝閣下的分享。本人對德語/阿爾薩斯語發音及其地名規則不甚了解,因此無法和閣下在這一點上展開更詳細的討論,所以也希望閣下能夠多加對這部分地區的非法語地名進行整理。

然後,就地名漢譯本身來說,不管其名稱來源於法語還是別的語言,個人認為還是應該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 如果要採用音譯,應儘量接近其發音。
  • 如果要採用意譯,應儘量精確其原意。

正因為以上兩點,本人對於Ville翻譯成"維爾"以及Château、Ferté、Fort等全部歸成"堡"等所謂的"習慣譯法"表示無語。

閣下以前提到過地名翻譯碎片化的問題,事實上法國地名在發音上本身就很碎片化,比如S發音與否問題還有各種詞根的變體。更可怕的是,作為非音調語言,法國地名大部分情況下不存在"官方標準讀音",只有"習慣讀音",但這種習慣不一定應用於所有人,而且就算習慣不同官方也不會去刻意糾正。以"阿讓"為例,"習慣發音"是[a.ʒɛ̃],但讀成[a.ʒɑ̃]的大有人在,甚至是國家性的電視台Canal+ (鏈接視頻0:04處)。而發不發s音也是很多時候模稜兩可,比如Doullens。反倒是從來沒有人把Gers讀成Ger的,但是所有中文參考資料全部集體誤譯。

至於現有的法語漢譯參考資料問題,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了。僅有的幾個資料本身就有很多不統一,而一些資料內對同一拼寫會有不同的翻譯,甚至會出現非常低級的錯誤(《導則》4.3.3.1.2把"Crayon"翻譯成了"克雷勇")。而一些官方網站似乎也創造了迥然不同的翻譯方式,比如法國大使館網站的一些文章。所以,本人認為"參考資料"歸根結底只是拿來參考的,最後的決定另當別論,一些可能有爭議的條目可以通過討論來決定其命名。

我還注意到閣下此前移動了"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這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了:一些地名港澳台和大陸翻譯不同,比如Rhône在香港和台灣都翻譯成"羅納",其衍生的地名同理。根據維基百科的命名原則,在各地中文譯名不統一的情況下,應使用{{NoteTA}}模板。具體使用方式為,在條目首段加入{{NoteTA|T=zh-cn:XX;zh-tw:YY;zh-hk:ZZ;|1=zh-cn:XX;zh-tw:YY;zh-hk:ZZ;}},其中XX為大陸中文譯名、YY為台灣譯名、ZZ為港澳譯名;若原條目命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個則不需要再移動頁面。

然後還有一個問題:關於連字號的使用。《導則》裡面有寫"八字及以上地名在首個單詞後加-",但我個人還是認為應該儘量避免使用連字號以減少歧義,除非是兩個市鎮合併而成的新市鎮,比如沙勒維爾-梅濟耶爾;而像聖伊里耶-拉佩爾什這種,讀者很容易誤解為"聖伊里耶"和"拉佩爾什"合併而成的市鎮。

最後,畢竟維基百科存在"重定向"還有"消歧義"這種東西,所以我覺得就算地名翻譯有偏差也關係不大,讀者輸入非正確地名也可以導入目標頁面。所以,除了明顯錯誤和無必要的消歧義以外,本人現階段已不再大規模的移動界面,而更多地擴充條目內容。

AirScott留言) 2019年3月25日 (一) 00:07 (UTC)

لغة عربية[編輯]

User:AirScott السلام عليكم أخي لقد كتبت في صندوق مقالاتك انك تستطيع المساهمة ب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لذا اريد منك ان تترجم لي هذه الجملة الصينية التقليدية إلى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ترجمة صحيحة الجملة هي

概要

於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Comic Bom Bom連載。東京電視台以漢字表記《韋駄天翔》,在2005年10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每週的星期六早上9:30開始播放、全52話。 محمد ماجد السورميري留言) 2019年4月5日 (一) 12:46 (UTC)

"تم بثه باستمرار في Comic Bom Bom من أبريل 2004 إلى أكتوبر 2006. استخدمت محطة التلفزيون في طوكيو الصينية "Wei Wei Tian Xiang" للعب في الساعة 9:30 صباحًا يوم السبت من 1 أكتوبر 2005 إلى 30 سبتمبر 2006. كان هناك ما مجموعه 52 حلقة.‎"

--AirScott留言) 2019年4月10日 (三) 18:57 (UTC)

User:AirScott شكرا لك اخي على مساعدتك لي شكراً جزيلاً لكن لدي سؤال هل قمت بالترجمة من مجهودك الشخصي أم إنك إستعنت بترجمة غوغل وفقط ملاحظة Comic Bom Bom في العربية تترجم إلى كوميك بومبوم أما المصطلح الصيني بين الشارحتين Wei Wei Tian Xiang" فهو إسم هذا الانمي والذي عندما يترجم إلى العربية يكون إيداتين شو هذه هي ملاحظاتي على ترجمتك وأرجوا أن تجيبني على تساؤلي بخصوص كيفية قيامك بترجمة الجملة.محمد ماجد السورميري留言) 2019年4月13日 (六) 17:48 (UTC)

User:AirScott المعذرة يا اخي لقد مضت 6 أيام منذ ان ارسلت لك رسالة توضيح هذه ارجوا ان تقوم بالرد على طلبي رجاءا.محمد ماجد السورميري留言) 2019年4月20日 (六) 19:32 (UTC)

آسف يا أخي ، أنا لا أتقن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جيدًا ، لذا أتمنى أن تبحث عن شخص آخر لمساعدتك --AirScott留言) 2019年4月20日 (六) 20:09 (UTC)

關於閣下的新書[編輯]

我想閣下的《世界地名譯名詞典》應該已經到了,故想藉此勞煩閣下查一下之前《大辭典》上翻譯的有疑問的地名,這些地名有以下幾種:


1.錯得離譜的德語源地名:

Drulingen,實際發音為[dʁyliŋən],理應譯作「德呂林根」,被誤譯成了「德呂蘭讓」

Reichshoffen ,實際發音為[ʁaiʃsofən] 或 [ʁaiçsofən],理應譯作「賴什索芬」,被誤譯成了「雷什奧芬」

Bantzenheim,實際發音為[bant͡sənaim],理應譯作「班策奈姆」,被過於仿德誤譯作「班岑海姆」(其實這個不能說太離譜,但說過於仿德是因為其他《大辭典》裡其他帶有-heim的法語地名的「h」都沒翻,就單單這一個翻了)

鑑於新詞典有上中下三本共三千多頁,有可能收錄的很多《大辭典》裡沒有的上下萊茵及摩澤爾省的地名,閣下可以在這三省市鎮列表里挑一些在新詞典里查查有沒有,看看翻譯成了什麼。


2.其他法語地名:

Ruoms,實際發音為[ʁy.ɔ̃s],理應譯作「呂翁斯」,被誤譯成了「呂奧姆」

Laguiole,實際發音為[laˈjɔlə] 或 [laˈjɔl],理應譯作「拉約勒」,被誤譯成了「拉吉約勒」

Lons-le-Saunier,s發音,理應譯作「隆斯勒索涅」,被譯作「隆勒索涅」

Saint-Gaudens,實際發音為[sɛ̃godɛ̃ːs],理應譯作「聖戈丹斯」,被誤譯成了「聖戈當」(再不濟也該譯成「聖戈當斯」)

Le Mesnil-sur-Oger,地名Le Mesnil-sur-Oger中的「sur」表示名為勒梅尼勒(Le Mesni)的該地與奧熱(Oger)的位置關係,而非表示通常的「在……河畔」之意,事實上也並無「奧熱河」存在。理應譯作「勒梅尼勒敘羅熱」或意譯作「奧熱附近勒梅尼勒」,被誤譯作「奧熱爾河畔勒梅尼勒」。

以上只是挑出來的部分例子,可能之後會作補充。


3.en-Montagne

事實上當初我對sur-Mer意譯成「濱海」而en-Montagne卻音譯成「昂蒙塔涅」也是很困惑的。閣下可以看看新書裡是把這些帶en-Montagne的地名意譯成了「山上/山地/山麓」還是仍音譯作「昂蒙塔涅」,若還是將「en-Montagne」音譯作「昂蒙塔涅」,則說明音譯作「昂蒙塔涅」是翻譯習慣,建議僅將意譯在頁面里以「或意譯作……「的形式作補充;若是意譯了,則可以接下來再商榷進行改動。

此為「en-Montagne」市鎮示例[2]

4.des

des譯為「德」,我有思考過,覺得應該可能是保留下來的傳統譯法,畢竟《大辭典》編委會那幫子專家不可能集體犯把des讀成[də]這種低級的錯誤,而且一錯全錯,就St-Maur-des-Fossés「聖莫代福塞」給翻譯對了,但苦於找不到「des譯成「德」歷史悠久」的例子,所以也不好判斷是不是真的傳統譯法。閣下可以在新書裡查一下,若還是將「des」音譯作「德」,則說明音譯作「德」是翻譯習慣;若還是音譯作「代」,則可以接下來再商榷進行改動。

此為「des」市鎮示例[3]

另外閣下留意一下St-Maur-des-Fossés,在《大辭典》中此地譯為「聖莫代福塞」,也就是「des」按「代」譯的,也是唯一一個按「代」譯的,比較特殊—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Bigbullfrog1996對話貢獻)於2019年4月9日 (二) 18:47 (UTC)加入。

回復[編輯]

感謝閣下的關注。截止東二區時間2019年4月10日20:00,本人尚未收到包裹。經查詢,包裹已於一個月前從美國寄出,但因不是Amazon.fr且為第三方郵寄,因此無法聯繫客服,也不知現在包裹的去向。若10天內未仍到,本人將選擇退貨,擇日回國時重新購買。附該書的情況在此:[2]

--AirScott留言) 2019年4月10日 (三) 17:52 (UTC)

@Bigbullfrog1996,由於距離該書預計的到達時間已超過10天,且聯繫客服留言遲遲無果,本人已選擇退貨。由於本人短期內無回國計劃,所以暫時無法通過其他渠道購買。話又說回來,作為"准官方"的工具書,公眾卻如此難以獲得,說明該大辭典缺乏必要的開放性和普及性,因此,無論其內容是否完整或權威,都似乎已不符合維基條目收錄的參考標準。所以,關於法國地名在中文維基上的翻譯,我認為還需要通過其他方式進一步地探討。--AirScott留言) 2019年4月20日 (六) 14:31 (UTC)

Please reply to my request for Chinese language[編輯]

Hi Mr. User:AirScott Please reply to my request for translate Chinese language to Arabic language. محمد ماجد السورميري留言) 2019年4月10日 (一) 18:37 (UTC)

參考[編輯]

  1. ^ Localisation et prononciation des noms de lieux d'Alsace commençant par A. elsasser.free.fr. [2019-03-21]. 
  2. ^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mall.cnki.net. [2019-04-09]. 
  3. ^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mall.cnki.net. [2019-04-09]. 

諸問題探討[編輯]

閣下對鄙人一直拿《大辭典》說事頗有微詞,但是目前新詞典又搞不到,於是我換了種方式,找《大辭典》之前的各種詞典或書籍,看看它們是怎麼譯的,如果一些譯法在諸詞典中是一樣的,那麼可以說明這些譯法是約定俗成的而不是《大辭典》搞錯了,這些譯法可以說是國內的翻譯中所廣泛接受並採用的譯法。我們總結出這些譯法並採用,使wiki的地名翻譯可以與國內的翻譯所廣泛採用的翻譯接軌,幫助廣大法粉、留法華與媒體工作者,而不是偏離國內越走越遠。

以下是我總結到的工具書:

《世界地名譯名詞典》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7

《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8 (即一直講到的《大辭典》)

《21世紀世界地名錄》 現代出版社 2001

《世界行政區劃圖冊》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9

《最新世界地名錄》 學苑出版社 1998

《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 商務印書館 1993

《世界地名錄(上下冊)》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4

及《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 法語》 1999

但很可惜,目前搞到的只有《大辭典》、《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和《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 法語》,其他的在網上找不到。鑑於《大辭典》網頁版閣下已經有了,於是我把後兩者附給閣下:

《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3]

《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 法語》[4]

以下是一些問題:

1.Q:St.Julien=?

A:《大辭典》中給的是「聖於連」而非「聖朱利安」,而1993年的《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644頁上給出的也是「聖於連」而非「聖朱利安」,所以說,譯作「聖於連」才是傳統且主流的譯法,閣下所言「法國地名中無"於連"譯法」之說法是錯誤的。若閣下對「聖朱利安」有執念,可以在頁面補充「又譯作聖朱利安」,而不是把頁面移了。

2.Q:en=?

A:《大辭典》中「-en-」給出的大都是「昂」,只有極少部分才是「xx地區」,1993年的《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也是這樣,能在《大辭典》中找出來的譯為「昂」的,在《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中也都是「昂」。所以音譯作「昂」才是傳統且主流的譯法,與其說把所有的都改作「xx地區」,還不如討論討論怎麼處理掉那些少部分的「xx地區」。

3.Q:末尾為n=?

A:之前觀察過閣下改的一些譯名,都把它按「訥」譯了,事實上末尾為n的話要譯作「恩」而不是「訥」,只有「ne」才是「訥」。說一下例子,一是Tarn,這個不多說了;二是Thann,這個在《大辭典》中是「坦恩」,《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740頁上也是「坦恩」;三是Parentis-en-Born,這個在《大辭典》中是「帕朗蒂-桑博恩」,《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740頁上是「帕朗蒂-昂博恩」(事實上該地名聯誦,《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譯錯了,《大辭典》修正了,這裡只是展示「恩」的譯法)

4.Q:元音+nn/mm=?

A:之前我還抱怨過閣下把達訥馬里Dannemarie譯作「當訥馬里」,認為閣下連基本的發音規則都不知道,現在想想也可能是閣下被英語及德語等語言的譯法給誤導了。以德語Dannenberg為例,他的發音是[danənbɛɐ̯k],譯作「丹嫩貝格」,雖說有兩個n和一個n的發音是一樣的,但對於雙寫n則把它拆成「丹」+「嫩」是而不是「達嫩」是德語翻譯規則,把/danən/拆成/dan/加/nən/來音譯聽起來也沒差。而法語就不一樣了,/dan/拆不成/dɑ̃/加/n/,而且《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 法語》4.3.2.2條也說了,「當字母組合中的-m再跟隨字母m;或字母組合中的-n後再跟隨字母n時,鼻化元音消失,按一般讀音音節譯寫」。至於前面的Thann譯作「坦恩」,可能一是其作為上萊茵省市鎮來源於德語,二是防止與Tarn混淆,再怎麼說至少它沒譯成「唐訥」。

5.Q:lès與sous=?

A:在《大辭典》和《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中都是音譯作「萊」與「蘇」,沒有意譯的,所以音譯作「萊」與「蘇」才是傳統且主流的譯法。閣下要是有執念,可以在頁面補充「或意譯作xx附近XXX、xx下XXX」,而不是把頁面移了。

6.Q:en-Montagne、en-Val=?

A:《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內容較少,《大辭典》中「en-Montagne」的市鎮在《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中竟然一個也沒有,但en-Val都是音譯作「昂瓦勒」的,看這樣子估計新詞典里「en-Montagne」也都是音譯作「昂蒙塔涅」。

7.Q:村?

A:《大辭典》中Nant譯作「楠村」,《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498頁中也是譯作「楠村」,1993年法國的行政區劃也沒有村吧,所以譯作村也是可接受的傳統譯法。單字「村」的例子我只想到這一個,若閣下想到了別的可以自行去查證。

8.Q:「-」?

A:不是說我把地名譯名碎片化了,而是規則和眾書籍中都是這樣用的。不僅兩本詞典中都是這樣用的,就連《導則》4.1.11也都規定了長譯名要加「-」。

9.Q:Fontaine=?

A:閣下曾說「方丹」是現代譯名。錯,按照現代標準音譯其應該是「豐泰訥」,所以「方丹」不是現代譯名,而是傳統譯名。Fontainebleau譯作「楓丹白露」是傳統的,但不應因此把「楓丹」摳出來拓展到所有的「Fontaine」,「楓丹」只用於Fontainebleau,也沒有證據表明大家把所有的「Fontaine」都稱作「楓丹」。再看看兩本書,除了Fontainebleau外所有的Fontaine都譯作「方丹」,沒有譯作「楓丹」的。

10.Q:「-des-」=?

A:在《大辭典》和《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中都是譯作「德」而不是「代」,所以說「des」譯作德應該是傳統譯法,哪怕它的發音確實是/dɛ/。另外《大辭典》裡唯一的特例在《外國地名譯名手冊(中型本)》中沒有,姑且認為是打錯字了,

最後總結一下。閣下很多想法和出發點是好的,但這與國內傳統且普遍的譯法所脫節。wiki來源於大眾,但也要服務於大眾,與大眾接軌,建議閣下三思。另外鄙人的WeChat號與wiki號一樣,需要的話可以添加。 Bigbullfrog1996留言) 2019年4月29日 (一) 19:38 (UTC)

回復[編輯]

@Bigbullfrog1996首先,維基百科需要參考資料,但不能成為任何參考資料的網頁版,否則我們不需要任何編輯,直接給個鏈接就行了。

然後,法國有三萬多個市鎮,95%以上都沒有中文傳統譯名。各種辭典也好手冊也好,或許總結的是不錯,可惜沒有在法國華人圈當中得到有效的普及(翻譯的名字大多數是來源於內部研究,而不是通過在當地的華人圈中走訪調查或者投票選舉),甚至連駐法大使館的官方文章都自創翻譯方式[5],導致這些工具書提供的內容不符合Wikipedia:命名常規#先到先得(時間優先)Wikipedia: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維基百科不是這些工具書的鏡像網站,沒有義務幫助推廣。

最後,維基百科有各種消歧義、重定向等功能,只要能夠在條目內的顯眼位置把地名及其來源解釋清楚,或者創建一個"法國地名中文維基翻譯對照表"之類的條目,並不會對讀者造成困擾。

閣下提出的十條總結,就大致回復一下吧:

1. 在User_talk:Bigbullfrog1996#聖於連-德佩羅拉當中已有解釋。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的"官方"翻譯在維基百科中應儘量避免(誤譯除外)。

2. 根據Wikipedia: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第二條,在明顯可以意譯的情況下,漢文名優先於非漢文譯名。

3. 認同

4. 認同

5. 類似於2,屬於基本的位置關係,意譯為佳。

6. 自然類地理事物屬於地名通名,都偏向於意譯。《導則》當中的總則里有所提到,後面的附錄裡面也有列舉。

7. 不加行政單位的單字名翻譯是事實存在的,比如Meaux

8. 待議。Beaujeu-Saint-Vallier-Pierrejux-et-Quitteur恐怕得加三個連字號了

9. "楓丹"在Clairfontaine當中亦有出現[6]

10. "des"翻譯成"德"與《導則》當中的音譯表衝突。

--AirScott留言) 2019年4月29日 (一) 20:36 (UTC)

布雷斯特[編輯]

你好,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規定,消歧義的級別應當盡可能高級。--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9年6月5日 (三) 14:40 (UTC)

就連法國境內的系統名稱都不統一。既然不統一,就由我來統一好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9年6月5日 (三) 14:59 (UTC)
對了,其實巴黎有很多地鐵、通勤鐵路、有軌電車之類的城市軌道交通路線條目標點都是半形的,看來需要你把他們全形化和擴充更新。 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9年6月6日 (四) 05:10 (UTC)
巴黎地鐵、RER、有軌電車的路線條目Infobox和RDT我大致處理完畢了。請你幫忙核對一下有沒有錯誤,站名有沒有誤譯,因為我下一步會整頓一下早已outdate的車站列表,需要你的修正。--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2019年7月31日 (三) 11:20 (UTC)
感謝貢獻。--Patriotard 2019年7月31日 (三) 17:07 (UTC)
@OwennsonRER C D E已整理完畢。一些車站譯名可能存在繁簡差異,所以已建立的條目都暫時不做修改。另外我覺得按照支線來排列車站有時會顯得比較混亂,尤其像C線那種複雜的線路,容易出現重複或順序顛倒的情況。不過我也沒想到別的代替辦法--Patriotard 2019年8月2日 (五) 20:00 (UTC)

第十七次動員令報名無效通知[編輯]

中文維基百科第十七次動員令

The 17th Domestic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

致AirScott閣下:

感謝您報名參與第十七次動員令,一個提升維基百科條目品質與數量的計劃。由於目前您尚未提報任何貢獻到個人貢獻申報頁面,因此閣下的報名暫時為無效(不符參與資格)。您只需要加入一條有效的貢獻(即達標條目),即可獲得參與資格。我們希望您能在動員令結束之前提交貢獻,以便達到參與資格。

再次感謝您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如有任何意見或問題,請至動員令的討論頁提出,謝謝!

通知您的主持人是:Bowleerin留言)2019年7月9日 (二) 01:4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