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
外觀
千紀: | 2千紀 |
世紀: | 19世紀 | 20世紀 | 21世紀 |
年代: | 1920年代 |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年份: | 1946年 | 1947年 | 1948年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紀年: | 辛卯年(兔年);尚明國尚明元年;民國四十年;日本昭和二十六年 |
1951年日曆表
大事記
[編輯]1月
[編輯]- 1月9日——聯合國大廈正式開始投入使用。
- 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
- 1月17日——朝鮮戰爭:中國和北朝鮮軍隊占領漢城。
- 1月21日——阿爾卑斯山大雪崩。
- 1月25日——朝鮮戰爭第四次戰役。
2月
[編輯]3月
[編輯]- 3月4日——首屆亞洲運動會在印度新德里開幕。
- 3月7日——朝鮮戰爭:聯合國軍開始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反攻。
- 3月7日——伊朗總理拉茨馬拉被宗教信徒殺死。
- 3月14日——朝鮮戰爭:聯合國軍再次占領漢城。
- 3月15日——伊朗國民議會通過石油國有化法案。
4月
[編輯]5月
[編輯]- 5月2日——美國廣播公司在帝國大廈播放彩色電視節目。
- 5月7日——青幫頭目黃金榮向上海軍管會呈交《自述悔過書》。
- 5月12日——美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 5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建交。
- 5月23日——西藏政權在北京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6月
[編輯]- 6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明令公布「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
- 6月15日至7月1日——美國及加拿大西部多處發生森林大火。
- 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再一次提出建議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並提議以交戰雙方「談判停火與休戰」和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線」作為第一個步驟,建議立刻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響應[1]:937。
- 6月29日——泰國水兵發動「曼哈頓」起義,劫持鑾披汶·頌堪,在之後與政變小組中戰爭中造成了3000多人的傷亡。
- 6月30日——當戰線基本穩定在三八線南北後,李奇微以「聯合國軍總司令」之名義,發表聲明表示願意接受停戰談判建議[1]:937-939。
7月
[編輯]- 7月1日——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合發表聲明,同意與李奇微舉行停戰談判[1]:939。
- 7月5日——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宣布發明三極管。
- 7月10日——朝鮮戰爭停戰談判之首次會議在朝鮮三八線上之開城西北郊來鳳莊舉行[1]:939。
- 7月15日——台灣政工幹校建校,設校於台灣日治時期之北投競馬場。
- 7月17日——博杜安接替退位的父親利奧波德三世為比利時國王。
- 7月25日——輔仁大學校務長芮歌尼神父等人在北京被捕。
- 7月26日——朝鮮戰爭:停戰談判就談判議程達成協議但其後陷於僵局。
8月
[編輯]- 8月7日——美軍在板門店地區以輕機槍、衝鋒槍向中朝方面徒手人員射擊[1]:940。
- 8月8日——周恩來為毛澤東起草的致李克農並告金、彭電,手稿:「敵人因為懂得我們不會在這類枝節問題上與之破裂,故得一再使用流氓挑釁和恫嚇,我們在這類事件上與之破裂是不必要的,但如表示軟弱,不給以嚴正回駁,對板門店事件不立即抗議,那正中敵人的恫嚇詭計。」[1]:940-941政務院頒布並施行《城市房地產暫行條例》。
- 8月18日——10月22日——朝鮮戰爭:夏秋防禦戰役。
- 8月19日——美軍由武裝人員侵入開城中立區,襲擊中朝方面軍事警察,打死排長姚慶祥[1]:940。
- 8月22日——美軍以軍用飛機掃射、轟炸中朝方代表團住所,使停戰談判無法繼續而陷於中斷[1]:940。
- 8月30日——美菲在華盛頓簽訂《美菲聯防條約》。
9月
[編輯]- 9月4日——梵蒂岡駐華公使黎培里被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驅逐出境。
- 9月8日——舊金山和約,48個國家在舊金山與日本簽署和平條約,正式結束太平洋戰爭。
- 9月10日——英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
- 9月11日——美方被迫第一次承認美機掃射中立區事件之後,中朝方就提議立即恢復停戰談判[1]:941。
10月
[編輯]11月
[編輯]12月
[編輯]出生
[編輯]- 1月4日——史鐵生,中國作家、思想家。
- 1月24日——五輪真弓,日本唱作人。
- 1月30日——菲爾·柯林斯,英國歌手。
- 2月1日——中村雅俊,日本歌手、演員。
- 2月3日——龔保雷,布吉納法索總統。
- 2月20日——戈登·布朗,英國首相。
- 4月2日——王文洋,台灣企業家,宏仁集團董事長。
- 4月4日——洪森,柬埔寨首相。
- 4月23日——常寶坤,中國相聲演員。
- 5月3日——段崇智,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 5月8日——麥克·狄安東尼,美國及義大利籃球教練。
- 5月13日——李洪志,氣功功法法輪功創始人。
- 5月17日——李一奎,中國企業家,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創始人。
- 5月22日——鄭則士,香港電影及電視演員。
- 5月23日——阿納托利·葉夫根耶維奇·卡爾波夫,俄羅斯國際象棋大師。
- 7月21日——段鍾潭,台灣滾石音樂總經理。
- 7月21日——羅賓·威廉斯,美國演員。
- 7月31日——尼古拉斯·特魯,英國政治人物。
- 8月20日——穆罕默德·穆爾西,埃及前總統。(2019年逝世)
- 8月22日——劉家輝,香港武打演員。
- 8月29日——黃鶯鶯,台灣歌手。
- 9月8日——柯建銘,現任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
- 9月29日——蜜雪兒·巴奇利,智利總統。
- 10月1日——黃毓民,香港時事評論員,香港立法會議員。
- 10月9日——吳相式,韓國外交官,前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駐加彭大使、駐法國公使。
- 10月10日——林保全,香港著名配音員。(2015年逝世)
- 10月16日——永井愛,日本劇作家、導演。
- 10月18日——張家生,中華民國空軍少將。
- 10月27日——狄波拉,香港演員。
- 10月30日——小野,台灣作家。
- 10月30日——劉曉慶,中國演員。
- 11月1日——謝雪心,孔子第76代後人(原名孔令馥),橫跨香港泳界、粵劇界、影視界、話劇界名人。
- 11月9日——劉志榮,香港演員。(2008年逝世)
- 11月26日——金超群,台灣演員。
- 12月4日——張菲,本名張彥明,台灣主持人。
- 12月10日——羅斯瑪·曼梳,馬來西亞第六任首相納吉·阿都拉薩的夫人。
- 陳樹菊,台灣人,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逝世
[編輯]1951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諾貝爾獎
[編輯]- 物理:約翰·考克饒夫(英國)和歐內斯特·沃吞(英國)
- 化學:埃德溫·麥克米倫(美國)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美國)
- 生理和醫學:馬克斯·泰累爾(美國)
- 文學: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瑞典)
- 和平:列翁·茹奧
(第24屆,1952年頒發)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美國的悲劇》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漢弗萊·博加特(Humphrey Bogart)《非洲皇后號》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費雯·麗(Vivien Leigh)《欲望號街車》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卡爾·莫爾登(Karl Malden)《欲望號街車》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金·亨特(Kim Hunter)《欲望號街車》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