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

座標40°00′N 117°00′E / 40.0°N 117.0°E / 40.0; 117.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位置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
北京
北京
日期1679年9月2日 (1679-09-02)
規模Ms 8[1]
震央河北廊坊市三河
40°00′N 117°00′E / 40.0°N 117.0°E / 40.0; 117.0[1]
斷層夏墊斷裂[2]
影響地區大清
最大烈度   Ⅺ度(11度)CSISCEA[1]
傷亡約45,500人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或稱京師大地震,是指發生在1679年9月2日(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國河北省北部燕山地震帶的大地震[3][4]。震中位於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夏墊鎮(時直隸省三河縣)。此震是中國東部人口稠密地區影響廣泛和損失慘重的知名歷史地震之一,是北京附近歷史上發生的最大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

影響

[編輯]

這次地震對北京東部的三河平谷鎮最具破壞性。在這兩個城鎮中,強度估計達到X(極高),而在北京,強度達到VIII(嚴重)。三河幾乎被摧毀,而在平谷,只有30-40%的家庭倖存下來。北京的許多建築物和構築物也因此損壞,北海白塔德勝門都被摧毀。康熙帝倖存下來這次地震,但有許多官員和平民喪生[2]。雖然死亡總數未知,但據估計約有超過45,500人死亡[5][6]

康熙帝的反應

[編輯]

康熙帝發了罪己詔,言道:「朕御極以來、孜孜求治、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夙夜兢惕、不敢怠荒。乃於本月二十八日巳時、地忽大震。變出非常。皆因朕躬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警。」[7]他還遣官告祭天壇,並數次率諸王、文武官員詣天壇親行祈禱。[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國家地震局震害防禦司 (編).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1911年).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5: 226. ISBN 7-5028-1152-4. 
  2. ^ 2.0 2.1 Grossi, Patricia. The 1679 Sanhe-Pinggu Earthquake: Implications for the Modern-day Beijing Region (PDF). Risk Management Solutions, Inc. [22 August 20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18). 
  3. ^ National Physical Atlas of China. Beijing, China: China 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1999. ISBN 978-7503120404. 
  4. ^ 閱世編·卷一·災祥》:七月二十八日庚申,京師地震。自巳至酉,聲如轟雷,勢如濤湧,白晝晦暝,震倒順承、得勝、海岱、彰儀等門,城垣坍毀無數,自宮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
  5. ^ Wang, Xiaoshan; Feng, Xiangdong; Xu, Xiwei; Diao, Guiling; Wan, Yongge; Wang, Libin; Ma, Guangqing. Fault plane parameters of Sanhe-Pinggu M8 earthquake in 1679 determined using present-day small earthquakes. Earthquake Science. 2014-12, 27 (6). Bibcode:2014EaSci..27..607W. ISSN 1674-4519. doi:10.1007/s11589-014-0099-3可免費查閱 (英語). 
  6. ^ Ruins of the Sanhe-Pinggu Earthquake (1679). Science Museums of China.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2 August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7. ^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81
  8. ^ 康熙应对地震:先检讨后救灾-搜狐. history.sohu.com. [202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