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加索的俘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加索的俘虜
原名Кавказский пленник
中文名高加索的俘虜
作者托爾斯泰
譯者樓適夷
發行資訊
出版時間1872年
出版地點俄羅斯帝國

高加索的俘虜》(俄語:Кавказский пленник羅馬化:Kavkazsky plennik)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於1872年所作的中篇小說,首次發表於雜誌《曙光》[1]。小說情節的靈感來自於托爾斯泰自己在俄國擴張時期在軍隊中服役時的往事及普希金同名的詩。故事以高加索山區的戰事為背景,講述了兩位俄國軍官被敵人俘虜後嘗試逃脫的故事。[2][3]1996年的電影《高加索的俘虜》是由此篇小說改編。[4]

故事簡介[編輯]

高加索服役的俄國軍官席林和柯斯狄林在離開要塞時被韃靼人綁架並俘虜,被逼向家裡寫信要贖金。席林知道家裡支付不起,打算逃跑。

席林手巧,通過做玩具和干手藝活獲得了韃靼人的好感,被稱為「伊凡」,並和善良的韃靼少女吉娜成了朋友。山下的一個與俄羅斯人有仇的老人想要殺死席林,卻未能成功。

被俘虜了一個月後,席林觀察了附近的地形,準備和柯斯狄林一起逃離,卻因為韃靼人要舉行喪禮而推遲了。兩人在一天夜晚嘗試逃走,柯斯狄林卻體力不支,最後他們又被抓起。主人警告,如果兩個星期內收不到贖金,就用鞭子抽死他們,並將他們關在一個五六尺的坑裡。

就在席林正在苦惱如何逃脫時,吉娜為他送來了餅和櫻桃。他心生一計,想到讓吉娜幫他的忙。他為吉娜做了許多泥玩具,可是她沒有收下。吉娜說老人們命令主人殺了席林,可是她捨不得他。席林懇求吉娜給他一根長棍子,她卻拒絕了,說有人會看見。

席林快要打瞌睡時,吉娜為他帶來了長杆子。席林想要帶上柯斯狄林離開,卻被他拒絕了。席林靠吉娜的幫助逃離了韃靼村子,卻在樹林中又遇到了韃靼人,他使出最後的力氣跑向了哥薩克人和兵士,終於回到了要塞。後來,柯斯狄林也被贖了出來,可是已經半死不活了。

評價[編輯]

一位未署名的作者在《環球畫報》上稱贊道:「《高加索俘虜》是用一種完全特別的新的語言寫成的。敘述簡潔被放到了第一位。沒有一個多餘的詞,沒有一點藻飾。……這篇小說藝術上的樸素無華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1]

美國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張昕認爲小説未能免俗「東方主義」的視角,文中高加索象徵著俄羅斯想象中的「蠻荒」和「自由」。高加索蠻族的落後及野蠻的形象幫助俄羅斯人找到了定義自己文明的標杆,並為俄羅斯對高加索的武力征服和政治統治提供了正當性。[5]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編輯]

  1. ^ 1.0 1.1 编写《识字课本》_灵感家_列夫·托尔斯泰传. www.lingganjia.com. [2023-10-18]. 
  2. ^ Blood and Tragedy: The Caucasus in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The New Yorker. 2013-04-19 [2022-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1) (美國英語). 
  3. ^ 托爾斯泰短篇作品選2. 尚儀教育有聲雲. 2023-10-18 [202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4. ^ 王靜.詩文與影像的高加索——俄羅斯經典《高加索的俘虜》:從文學到電影的比較[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8(2):119-122.
  5. ^ 两个《高加索的囚徒》-搜狐财经. business.sohu.com. [2023-10-1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