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闕特勤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闕特勤碑(突厥文)。

闕特勤碑後突厥汗國(西方稱突厥第二汗國)時期的一塊石碑,立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是毗伽可汗為紀念其弟闕特勤所立。1889年,俄羅斯考古學家雅德林采夫英語Nikolai Yadrintsev蒙古鄂爾渾河舊河道發現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鄂爾渾碑銘。闕特勤碑和附近出土的毗伽可汗碑均是公元8世紀初期後突厥汗國所立的石碑。闕特勤碑的突厥銘文以毗伽可汗的口吻敘說了突厥復國的征戰和對唐朝和周邊民族的關係。在碑文中突厥稱唐朝為桃花石(Tabgach),即指中國。[1]

歷史

[編輯]

公元731年,毗伽可汗之弟闕特勤於47歲去世,唐玄宗派人弔祭並立闕特勤碑,碑的一面為唐玄宗親自撰寫的漢字銘文[2],另三面為突厥文銘文,以毗伽可汗口吻所述的祭文和突厥征戰的歷史。毗伽可汗與闕特勤死後不久,後突厥汗國內部瓦解,突厥阿史那氏對鐵勒諸部的統治徹底終結,回鶻汗國接替其成為了鐵勒諸部的共主。《舊唐書》即記載其立碑過程:「闕特勤死,〈玄宗〉詔金吾將軍張去逸、都官郎中呂向、齎璽書入蕃弔祭,並為立碑,上自為碑文,仍立祠廟,刻石為像,四壁畫其戰陣之狀。」[2]元代耶律鑄耶律楚材的兒子)文集、《陳秋岩詩集》(四庫全書本)「和林城北唐闕特勒墳」[3]均提到過闕特勤碑的存在。

闕特勤碑原本矗立於原野,1911年(清宣統三年)庫倫辦事大臣三多慮其無保護設施,便仿照中原習慣建一碑亭保護,誰知曠野上的建築便成了雷擊的目標。石碑的西北角遭雷擊損壞,導致兩螭龍相對的碑額左側缺一角[4]

民國初年駐庫倫辦事大員陳籙曾於1916年8月前往哈拉和林親見闕特勤碑,並將漢字碑文錄於其著作《止室筆記·奉使庫倫日記》中[5]。該碑現藏於蒙古國哈拉和林博物館。該碑的複製品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土耳其館中展出[6][7]

碑文內容

[編輯]

漢字和突厥文內容之差異

[編輯]

據《舊唐書》和突厥文碑文,闕特勤的陵墓及此碑皆為唐玄宗所遣的中國工匠所造。石碑漢文銘文與突厥文銘文內容不相一致,尚不清楚兩種銘文是否同一時間點篆刻。唐玄宗所題碑文訴說了東突厥和唐朝的友好,以及毗伽可汗唐玄宗的養父子的關係,謂:

陳籙所記《故闕特勤碑 御製御書》全文[5]

彼蒼者天,罔不覆燾。天人相合,寰寓大同。以其氣隔,陰陽適用,別為君長。彼君長者,□□□□裔也。首自中國,雄飛北荒。來朝甘泉,願保光祿,則恩好之深舊矣。洎我高祖之肇興皇業,太宗之遂荒帝載,文教施於八方,武功成於七德。彼或變故相革,榮號迭稱,終能□□□□修邊貢。爰逮朕躬,結為父子。使寇虐不作,弓矢載櫜,爾無我虞,我無爾詐,邊鄙之不□□□賴歟。君諱闕特勤,骨咄祿可汗之次子,今苾伽可汗之令弟也,孝友聞於遠方。□□□□□□斯豈由曾祖伊地米斯匐積厚德於上,而身克終之。祖骨咄祿頡斤行深仁於下。□□□□□不然,何以生此賢也。故能永順友愛,輔成規略。北燮眩雷之境,西隣處月之郊。尊操□□□□受屠耆之寵任,以親我有唐也。我是用嘉爾誠續,大開恩信,而遙圖不騫,促景俄盡,□悼惜疚於朕心。且特勤可汗之弟也,可汗猶朕之子也。父子之義,既在敦崇,兄弟之親,得無連類,俱為子愛,再感深情。是用故製作豐碑,發揮遐壤,使千古之下,休光日新。詞曰沙寒之國,丁零之鄉,雄武鬱起,於爾先王。爾君克長,載赫殊方,爾道克順,謀親我唐。孰謂若人,罔保延長,高碑山立,垂裕無疆。大唐開元念年嵗次壬申七月辛丑朔七日丁未建。

毗伽可汗在突厥文碑文中除緬懷闕特勤、記載其功績外,還講述了突厥征戰立國的歷史和對突厥國民的訓誡。其中,特別訓誡突厥子民,認為漢族唐朝和九姓烏古斯是突厥南、北兩大敵人:

美國突厥學家郭爾登英語Peter Benjamin Golden將突厥碑文視為半歷史、傳記和突厥復國後的政治宣傳[9]

研究價值

[編輯]

學術界普遍認為,《闕特勤碑》是操突厥語諸民族共有的文化遺產,對研究古突厥民族的歷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極其重要的價值。[10]

漢文、突厥文內容各以中國人、突厥人的不同角度看待本族歷史、唐突關係。不過為了更深入了解突厥碑文就必須知道,無論是早期的粟特文柔然婆羅米文《布谷特碑》,或公元8世紀的漢文、突厥文《闕特勤碑》,銘文的記載內容均為墓誌銘,其性質往往以溢美華麗之辭,極盡讚美已故的志主,但由於墓誌銘可歸為第一手資料,同時能補充文獻上記載的不足之處,因此也有其重要的史料價值。[11]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吳志根. 关于“桃花石”. 《江漢論壇》. 1979, (2). 
  2. ^ 2.0 2.1 《旧唐书》卷一九四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突厥上. [2019-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3. ^ 《陈秋岩诗集》和林城北唐阙特勒坟. [2019-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4. ^ 阙特勤墓地. 絲綢之路世界遺產. 2021-03-26 [2025-04-01] –透過遺產數據庫. 
  5. ^ 5.0 5.1 陳籙著. 陳籙奉使庫倫日記1916年8月篇(附)故闕特勤碑 御制御書. 《止室筆記》 (PDF). 商務印書館. 1917: 頁147-153. 
  6. ^ 组图:盘点世博会上各馆“镇馆之宝”_世博. 騰訊. 2010年05月31日 [202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5). 
  7. ^ 茅海建論清朝的宗藩關係. 跨越千年的异文,迟滞百年的研究_突厥. 搜狐. 2019-12-18 [202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4) (英語). 
  8. ^ 阙特勤碑汉语译文. [2011-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1). 
  9. ^ Golden, Peter B. Turks and Khazars: Origins, Institutions, and Interactions in Pre-Mongol Eurasia. Ashgate Variorum. 2010: p.24–5. ISBN 978-1409400035 (英語). 
  10. ^ 阙特勤碑拓片.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2025-04-01]. 
  11. ^ 朱振宏,隋唐時期突厥人漢文墓誌的初步整理,《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19期,2012年。

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