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紹葵
鍾紹葵(1901年—1938年4月),福建武平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福建軍閥,土匪出身。1929年—1938年,間斷割據武平、上杭一帶。
生平
[編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鍾紹葵出生於福建省汀州府武平縣岩前鎮龍井村,父親是秀才,在當地經營當鋪,家境殷實。
1914年,時年13歲的鐘紹葵隨父居於當鋪內,一邊讀書一邊學習經商。某夜,3名土匪闖入當鋪搶劫,鍾紹葵以土銃擊斃一名正捆綁其父的匪徒,余匪驚逃,此事轟動一時。1918年,他因私人恩怨槍殺一名曾姓婦女。此後不久,他糾集數名心腹,擊斃一名縣保安團士兵,奪得兩支駁殼槍。到1927年,他已組織起一支三四十人的隊伍,配有洋槍、土銃。同年春天,率部襲擊岩前一連自衛隊,繳槍60餘支;秋天,投奔國民革命軍藍玉田部,活躍於武平縣南部。
1928年春,中國共產黨成員李長明潛入鍾部試圖策反,鼓動其發起農民暴動。鍾紹葵曾採納李長明的建議,繳獲當地大地主「賤狗老」的槍械,並獲得數千大洋罰款,但隨後卻將繳獲物資用於擴編隊伍,組建保安隊。李長明身份曝光後被迫離隊,鍾紹葵隨即派兵燒毀其住所,並奪走其所有財物。同年9月11日,他率部進犯象洞蘇區,燒毀民房237間,搶糧1000餘擔,掠奪農具4000餘件;11月4日,再度進攻,造成更大破壞。
1929年,鍾紹葵部從岩前轉駐武平縣城文昌閣。當時,軍閥盧新銘指示駐武平的湯學銘與梁姓軍官合力吞併鍾紹葵部,鍾紹葵覺察陰謀後,聯合地方武裝鍾冠勛、鍾文才設下「鴻門宴」,反將湯、梁扣押,繳槍300餘支。隨後,將部隊改編為「武平武裝救鄉團」。夏天,他轉駐上杭,所部改稱「汀屬武裝救鄉團」。1931年,吞併上杭兩個警察中隊,奪槍200餘支,此時部隊擴展為2個團、19個連。
1932年,鍾紹葵歸順廣東軍閥陳濟棠,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三軍,任新編獨立第一旅旅長,成為閩西的一支重要割據勢力。他多次出兵攻打武平縣北部和西部的蘇區,對紅軍與工農群眾進行殘酷打擊,燒毀房屋1000餘間,殺害游擊隊員、紅軍戰士和平民1000餘人。
1932年3月17日,紅十二軍攻入鍾紹葵部的據點龍井,殲滅其三分之二兵力,鍾紹葵率100餘名殘兵自下壩逃往廣東。1933年,廣東軍閥黃任寰將其部編為「閩西剿匪第一支隊」,後又被第十九路軍第六十師改編為「閩西游擊第一支隊」。同年秋,再被福建省保安處長蕭乾收編為福建省保安第十四團,鍾紹葵任團長。
1934年3月13日,鍾紹葵部便衣隊聯合地方民團大刀會,於永平楓樹嶺伏擊由中共中央軍委總司令部參謀處長許卓率領的紅軍檢查團,6名幹部、戰士全部被殺。
1935年2月中旬,鍾紹葵命二營營長李玉率兵騷擾上杭、長汀蘇區。2月24日晨,在長汀濯田水口小逕村包圍護送瞿秋白等人赴廣東的福建省蘇維埃政治保衛局護送隊,鄧子恢突圍逃脫,何叔衡中彈而死,瞿秋白、張亮(項英之妻)、周月林(梁柏台之妻)被俘。次日,3人被押往上杭交鍾紹葵處。鍾紹葵以酷刑逼供數日,瞿秋白始終不吐實情。4月15日,鍾紹葵將其移交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師師部。5月22日,鍾紹葵向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發電索賞。
1937年,因擒獲瞿秋白之功,鍾紹葵得以進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將校班學習,蔣介石親自接見,授予其少將軍銜和「中正劍」。同年冬,鍾紹葵畢業返閩,任職於汀漳師管區。1938年春,他率部投奔粵軍余漢謀,任少將參謀。福建省政府忌憚其驕悍難馴,遂於同年4月,由省保安處副處長黃蘇下令,將其處決於上杭監獄門前[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