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跨界作品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跨界作品(英語:Crossover)亦稱交叉,是在漫畫小說動畫等領域,不同作品的角色保留了原來的虛構世界或角色設定,在另一部作品內登場共同進行故事。作品間的設定衝突經常被忽略。這類作品的產生來自相關著作權持有者之間的法律協定,或是由於未經授權愛好者創作。

概要[編輯]

通過來自不同故事的角色共演來引起話題,在冷門系列中讓人氣角色登場聯動以增加銷量,在短時間內展開複雜宏大故事,防止陳腔濫調

跨界項目從一開始就決定好的跨界主題,然後投入很多已成型的來自各系列不同世界角色的「全明星作品」。可以是單篇作品,也可以形成新系列作品,構建與原系列不同的新宇宙。

不同世界角色登場但是沒有干涉故事連貫性英語Continuity_(fiction)的客串聯動,也常被稱為跨界。

另外,作者沒有明確宣布為共同世界,雖然在作品中暗示或明示處於同一世界,但達到了跨界的效果,以這種偽跨界的聯動方式構建共同宇宙。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手塚治虫首先建立並固定了角色的外表和名字,然後將其分別分配到不同作品中的不同角色中。即手塚治虫所說的「明星體系」,某個系列的次要角色,作為系列主人公的衍生作品,有時是主角,有時是配角,有時是點睛之筆,也有只是被提及的作品。為了再現真實社交,巴爾扎克創作了《人間喜劇》展開的人物再現法。多名作者以同一個世界為舞台的共享世界、多部作品在虛構的漫長編年史中成為點綴的「未來史日語未来史」。

背景[編輯]

官方跨界[編輯]

跨界通常由官方主導,以便知識產權持有者通過結合兩個或多個受歡迎的系列來獲得經濟回報。其他情況下,跨界可以用於引入舊概念的新衍生物。另一個目的是賦予虛構角色更多的情感可信度,從而增加粉絲的投入感。

跨界通常發生在單一持有者擁有的知識產權之間,但更罕見的是,只要能夠克服固有的法律障礙,它們可能涉及來自不同持有者的知識產權。它們還可能涉及使用已進入公有領域的角色以及同時受版權保護的角色。

一個跨界故事可能會試圖解釋跨界產生的原因,比如背景實際為共同世界的偽跨界(如《黃金女郎》和《空巢英語Empty Nest》中的鄰居)和不同世界通過維度裂縫或類似現象相遇(科幻系列跨界的常見解釋),而有些跨界沒有解釋。其他則在虛構背景下是荒謬或根本不可能的,並且必須被該系列各自的連貫性英語Continuity_(fiction)所忽略。還有故意使兩個或多個虛構宇宙之間的關係變得混亂,就像《辛普森一家》和《乃出個未來》一樣,每個節目都是虛構的。

非官方跨界[編輯]

與合法跨界相比,非官方跨界完全是因其創作者獲得的藝術樂趣而創建的。非官方跨界通常以同人小說和同人藝術的形式出現,但在愛好者電影和音頻中這種隱喻越來越普遍。雖然官方的跨界經常受到版權、版稅、寫作質量和角色所有權等問題的阻礙,但非官方跨界不受這些問題的約束,只要知識產權持有者不行使其禁止作品發布的權利。如未經授權的愛好者電影《蝙蝠俠:死角英語Batman: Dead End》,它將蝙蝠俠異形終極戰士英語Predator (franchise)的交集在一個世界中。

非官方的跨界也可能發生在「假設」場景中。羅傑英語Roger_(American_Dad!)在《蓋酷家庭》中客串,而布萊恩則在《特工老爹》中客串!羅傑、羅羅·塔布斯Klaus出現在《蓋酷家庭》與《星際大戰正傳三部曲》跨界惡搞的最後一集中,分別飾演星區總督傑傑羅德、尼恩·南布和阿克巴上將斯圖威還以《識骨尋蹤》的幻覺中出現。來自《芝麻街》的艾蒙在情景喜劇《托克爾森一家》中在康妮·雷的幻覺中出現。常見的不同科幻系列同人跨界,例如《星際大戰》和《星艦奇航記》或《巴比倫五號》和《星際之門》。

M.U.G.E.N是一個格鬥遊戲引擎,具有許多愛好者創作的虛構角色和舞台,來自各種漫畫、影視以及電子遊戲。

美國漫畫[編輯]

由一家公司或出版商擁有的多個角色聯動被用於連貫性英語Continuity_(fiction)設定,其中角色可以在同一背景下經常相遇。對於漫畫出版商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各種漫威DC勇士漫畫中的不同角色經常互動,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共享宇宙」中。在漫畫中,這些「明星」客串角色很常見,通常視為非跨界的聯動,這種短期合作被稱為聯動組隊英語Team-up,其設定規範符合連貫性英語Continuity_(fiction)。而公司間漫畫跨界不太常見。

漫畫跨界為其中一家出版商擁有的角色和元素一起出現並與另一家出版商擁有的角色和元素互動,通常採用單篇或限量迷你系列的形式,不屬於共同世界。漫威和DC之間著名的交叉包括1976年《超人vs超凡蜘蛛俠》[1]、1996年《DCvs漫威》、2003年《正義/復仇者聯盟》和汞合金漫畫英語Amalgam_Comics系列,其中原創角色被認為是DC和漫威角色的合體。與其他出版商還有《蝙蝠俠/忍者神龜英語Batman/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阿奇與懲罰者英語Archie Meets the Punisher》。漫畫出版商之間的其他合作可能不包括傳統的跨界作品,而是以原創角色或其他媒體為特色,例如 WildStorm(DC漫畫子公司)和Dynamite2007年的迷你系列《Freddy vs. Jason vs. Ash》[2]

卡通動畫[編輯]

動畫跨界比較常見,其中大多數(如漫畫或真人電視節目)通常為同一家公司擁有的角色。如卡通頻道的《小孩大聯盟特別篇它有五個跨界作品:《搗蛋三傻》、《小孩大聯盟》、《愛酷一族》、《飛天小女警》和《史酷比》的聯動,這些都是卡通頻道系列。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動畫跨界在漢納巴伯拉動畫中尤為常見,如《新史酷比影片英語The New Scooby-Doo Movies》中出現的《哈林環球旅行者英語Harlem Globetrotters (TV series)》、《嬌西少女隊》、《珍妮英語Jeannie (TV series)》、《高速越野英語Speed Buggy》、《蝙蝠俠的冒險英語The Adventures of Batman》、《阿達一族英語The Addams Family (1964 TV series)》角色。後來《漢納巴伯拉 Superstars 10英語Hanna-Barbera_Superstars_10》為10部影視跨界聯動影集。在 1977年至1979年的《史酷比全明星英語Laff-A-Lympics》中達到極致,該系列本質上是漢納巴伯拉系列角色的聚會。

跨界不一定由共同所有權下的角色組成。迪士尼電影《誰陷害了兔子羅傑》中的角色來自迪士尼、華納和米高梅。《卡通全明星救援英語Cartoon All-Stars to the Rescue》這部卡通片包含周六早間卡通片中的流行角色,ABCCBSFoxNBC聯合播出了這個半小時的特別節目以宣傳禁毒,其中有來自他們各自電視網絡的角色,包含輝兒、杜兒、路兒維尼跳跳虎史萊姆英語Slimer米開朗琪羅英語Michelangelo (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兔八哥達菲鴨花栗鼠阿爾文藍精靈阿福加菲貓科米蛙豬小姐英語Miss Piggy剛左英語Gonzo_(Muppet)。動畫公司為這個項目授予了無限制的、免版稅的卡通人物使用權,這一壯舉在之前或之後都是無與倫比的。這部作品也由當時的總統喬治·H·W·布什芭芭拉·布什介紹,並將在全國學校和音像店免費發行。

網絡卡通也可以與不同的其他網絡卡通、知識產權系列、YouTuber等進行跨界聯動。

電影[編輯]

環球影業一系列怪獸電影中的第一部跨界電影是1943年的《弗蘭肯斯坦遇狼人》。 在漫畫出版社漫威漫畫涉足電影製作後,他們開始為復仇者聯盟成員製作電影,即將上映的電影中的角色在另一位超級英雄主演的電影中客串,導致了聯動電影《復仇者聯盟》。受到漫威成功的啟發,擁有DC漫畫英雄電影版權的華納兄弟宣布製作《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並進一步計劃開發電影擴展宇宙,而派拉蒙影業Entertainment One宣布計劃創建一個變形金剛電影宇宙。

日本電影界有過無數的跨界。怪獸電影的繁榮見證了東寶製作的大量跨界作品,一些怪物在許多電影中組成了團隊。哥斯拉摩斯拉拉頓各自首次出現在獨立電影中,然後相互對抗,甚至聯手對抗更強大的敵人。他們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64年《魔斯拉決戰哥斯拉》,幾個月後在《三大怪獸 地球最大決戰》中相遇。1962年,東寶發行了《金剛大戰哥斯拉》。形成了新的怪獸宇宙。

日本動漫[編輯]

日本動畫與漫畫有許多以來自同一公司的角色或節目的跨界活動,如包含三個《週刊少年Jump》漫畫系列《七龍珠》、《ONE PIECE》、《美食獵人TORIKO》跨界聯動的一小時的特別動畫《美食獵人 & ONE PIECE & 七龍珠Z 超夢幻合作特別篇!!》,如同大多數跨界聯動一樣,這個特別節目是一個愛好者服務劇集,遵循共同劇情線。這種跨界聯動的獨特之處在於,當三部劇中的角色分成幾組時,成員們都擁有相同的角色特徵,例如主要角色悟空、路飛和特瑞科都屬於愚蠢、善良、堅強的類型。[3]

同人社團二次創作亦是角色跨界的常見領域,如:CLAMPTYPE-MOON07th Expansion等,各自的不同系列作品中均有相同的人物、世界觀、設定,看似共同世界,卻是不同平行世界的跨界。

電子遊戲[編輯]

當電子遊戲中原本無關的虛構人物、故事、場景、宇宙或媒體相遇並相互時,就會發生電子遊戲中的跨界。這些可以從簡單地作為遊戲中的可玩角色或BOSS出現,作為特殊的客串角色,或者兩個或多個系列以跨界為主題的遊戲。

跨界多出現於多角色可玩的遊戲中。在不以跨界為主題的遊戲中,角色跨界作為擴展內容附加,從而不影響遊戲本體內容的連貫性英語Continuity_(fiction)

1988年,科樂美製作了第款跨界電子遊戲《科拿米世界》,其中包括《惡魔城》中的西蒙‧貝爾蒙多、環球影業的金剛、華納電影《七寶奇謀》的Mikey。2007年11月發行的《瑪利歐與音速小子在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兩個月後發行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是瑪利歐音速小子(以及相關角色)的首次遊戲跨界。

以跨界為主題的遊戲:

週刊少年Jump》連載漫畫系列以跨界為主題的遊戲:

印刷媒體[編輯]

在文學中,一些作者通過將他們寫的不同小說中的人物納入其中來進行跨界。文學中第一個流行的跨界作品是1885年馬克·吐溫的小說《頑童歷險記》,湯姆·索亞客串了該小說。

插畫家霍華德·皮爾將他的作品《Twilight Land》構思為這樣的跨界作品。在其中,一位無名的敘述者被傳送到「Twilight Land」,並在一家旅館的晚會上遇到了著名的童話人物:鵝媽媽灰姑娘福圖內特斯英語Fortunatus (book)辛巴達阿拉丁艾思蘭英語Askeladden勇敢的小裁縫等人聚集同框,互相講述其他文學人物的冒險故事。

公有領域[編輯]

作者使用進入公有領域的角色「跨界」也很常見,因此在其他作品中使用這些角色不需要版權或版稅。如阿蘭·摩爾和凱文·歐尼爾的《非凡紳士聯盟》,所有主要角色和大多數次要/背景角色都是版權已過期的虛構角色,並且都是不同作者和創作者的角色,匯集在一個巨大的擴展宇宙中。菲利普·約瑟·法默的《沃爾德·牛頓家族》系列也利用並交織了許多原本不相關的虛構人物,通過推測他們之間的家庭聯繫(例如夏洛克·福爾摩斯泰山之間的血緣關係)。羅傑·澤拉茲尼的小說《寂寥十月某一夜英語A Night in the Lonesome October》結合了夏洛克·福爾摩斯、弗蘭肯斯坦博士、開膛手傑克和克蘇魯神話。

有時,作者會將版權仍由原作者持有(或作為遺產被繼承)的經典虛構角色跨界,角色的標誌性特徵足以從一些描繪和表現中被識別,而無需直接使用原名(因此不需要向版權所有者支付版稅)。一個突出的例子出現在漫畫《非凡紳士聯盟》第一卷中,一個重要的反派在外表和描述上被明確認為是傅滿洲的角色。然而,由於這個角色在撰寫時不屬於公有領域,他的創造者薩克斯·羅默的遺產仍擁有版權,因此在作品中沒有直接使用原名。

參見[編輯]

注釋[編輯]

  1. ^ GCD :: Issue :: Superman vs. The Amazing Spider-Man #[nn]. www.comics.org. [2023-07-01]. 
  2. ^ "Freddy Vs. Jason Vs. Ash" #1-4 Reprint Covers. CBR. 2008-03-27 [2023-07-01] (英語). 
  3. ^ One Piece and Dragon Ball Z Collide in this TV Special. Kotaku. 8 April 2013 [2020-03-18]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