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利南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利南共和國
Republiek Suriname(荷蘭語)
格言:Justitia, pietas, fides拉丁語
「正義,虔誠,忠誠」
國歌:國家的兒子們
(英語:"God be with our Suriname")
深綠色為蘇里南無爭議領土 淺綠色為宣稱但未控制的地區
深綠色為蘇里南無爭議領土
淺綠色為宣稱但未控制的地區
首都巴拉馬利波
最大行政區錫帕利維尼區
最大城市巴拉馬利波
官方語言荷蘭語
官方文字荷蘭語
族群
宗教
  • Winti 1.8%
  • 喀嘉文 0.8%
  • 猶太教 0.03%
  • 無宗教 7.52%
  • 未統計 2.04%
  • 不知道 1.11%
  • 其他 0.85%
政治體制單一制
總統制
法律體系大陸法系
國家憲法《蘇里南共和國憲法》
政府共和國
• 總統
珍妮弗·赫爾林斯-西蒙斯
格雷戈里·魯斯蘭英語Gregory Rusland
面積
• 總計
163,821平方公里(第92名
• 水域率
1.1%
人口
• 2022年估計
632,638[2]第170名
• 密度
3.9/平方公里人/平方公里(第231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106.76億美元[3]第153名
• 人均
17,300美元[3]第73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29.88億美元[3]第147名
• 人均
4,842美元[3]第63名
貨幣蘇利南元SRD
時區UTC-3
行駛方位靠左行駛
電話區號+597
ISO 3166碼SUR
主要節日獨立日:11月25日 農曆過年:農曆一月一日
中央銀行蘇利南中央銀行
人類發展指數0.724[5](第98名)
國家象徵蘇里南國旗
最長河流科蘭太因河
最大湖泊布羅科蓬多水庫
海岸線386公里
互聯網頂級域.sr
網站
gov.sr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Suriname」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蘇里南
港澳蘇利南、蘇里南
星馬蘇里南
臺灣蘇利南
蘇里南蘇里南、洵南

蘇利南共和國荷蘭語Republiek Suriname),通稱蘇利南Suriname/ˈsʊərɪnæm, -nɑːm/ SOOR-in-A(H)M),舊稱洵南[註 1]荷屬圭亞那英語Dutch colonisation of the Guianas[註 2],位於南美洲東北部,地理上亦屬加勒比地區西印度群島範疇。該國北臨大西洋,西接圭亞那,東鄰法屬圭亞那,南界巴西,總面積約163,820平方公里(63,251平方英里),為南美洲面積最小的國家[註 3]。根據聯合國2021年數據,蘇利南人口約61.3萬,同樣位居南美洲末位[6]。首都帕拉馬里博坐落於蘇利南河河口,集中全國近半人口,是該國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

蘇利南地處赤道稍北,全境90%以上被熱帶雨林覆蓋,森林覆蓋率居全球之冠[7]。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年,原住民阿拉瓦克人卡利納人英語Kalina people瓦亞納人英語Wayana印第安部落在此定居。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競逐該地區,至17世紀末荷蘭共和國確立統治地位。荷屬圭亞那時期,蘇利南發展為以蔗糖種植為核心的莊園經濟,1640至1800年間約有30萬非洲奴隸被販運至此[8]。1863年廢奴後,殖民政府改從英屬印度荷屬東印度引進契約勞工,奠定當代多元族群基礎。1954年成為荷蘭王國的自治構成國後,最終於1975年11月25日和平獨立,但仍與荷蘭保持密切外交、經濟及文化聯繫。

作為開發中國家,蘇利南憑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鋁土礦黃金石油及農產品)達到高人類發展水平[9],現為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伊斯蘭合作組織加勒比共同體等國際組織成員。其文化深植荷蘭殖民時期遺產,是歐洲以外唯一以荷蘭語為官方語言且廣泛應用於政府、商業、媒體及教育領域的主權國家,約60%人口以荷蘭語為母語[10];英語基礎的克里奧爾語蘇利南湯加語則為通用語

蘇利南社會以多元文化主義著稱,主要族羣包括印度裔蘇利南人(約27%)、馬龍人(逃亡奴隸後裔,約22%)、克里奧爾人(歐非混血,約16%)、爪哇裔蘇利南人(約14%)及華人(約7%)等[11],沒單一族羣佔絕對多數。宗教分佈同樣多元,基督宗教(含新教天主教)約佔48%,印度教佔22%,伊斯蘭教佔13.9%,後者比例冠絕美洲[12]。全國人口高度集中於北部沿海地帶,致使該國成為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這種多元性體現在官方節日中,除基督教節日外,排燈節開齋節等均被列為國定假日。經濟上,鋁土礦開採長期主導出口收入,近海石油資源的開發預計將重塑其產業結構[13]。約35%蘇利南裔人口現居荷蘭,形成重要的僑匯經濟網絡[14]

名稱起源

[編輯]

蘇里南的國名可能源於一個叫蘇里寧(Surinen)的當地原住民土著,在與西歐人首次接觸時就居住在該地區[15]。而「-ame」字尾可能來自阿拉瓦克語中的aimaeima,為「河口」之意[16]

歷史

[編輯]

早在西元前3,000年時,蘇利南地區就已開始有人類的蹤跡,在居住此地區的原住民裡,最大的族群當屬濱海游牧民族阿拉瓦克人,以及稍後才進入此地區的征服者、航海民族的加勒比人。除了這兩支主要的民族之外,在內地的熱帶雨林內尚有更多小型的部族。直到1650年時,開始有了第一批的歐洲人來到此地——由當時的巴巴多斯總督威洛比爵士(Lord Willoughby)所率領的英國移民在蘇利南建立了第一個歐洲殖民地。但沒過多久英國殖民地就遭到亞伯拉罕·克賴恩森(Abraham Crijnsen)所率領的荷蘭殖民地荷屬圭亞那英語Dutch colonisation of the Guianas部隊攻擊,這場紛爭一直到1667年時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年-1667年)結束才獲得初步的解決,在當年英國與荷蘭簽署了布雷達條約,荷蘭以他們在曼哈頓島所建立的要塞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日紐約市的前身)與英國交換蘇利南,並且正式改名為荷屬蘇利南

透過荷屬蘇利南與加勒比海地區的其他幾個殖民島嶼,荷蘭王國壟斷了當時世界主要的蘭姆酒生產事業,歐洲人從非洲引進大量的奴隸至此地區勞動,而成為日後非裔南美人口的起源。1799年時,趁著荷蘭被拿破崙所領導的法國併吞這機會,英國人重新獲得蘇利南的統治權,但在1816年拿破崙帝國瓦解之後又將該地歸還給荷蘭。雖然英國曾在他們短暫統治蘇利南的期間解放了黑奴,但是重回荷蘭統治的蘇利南,要到1863年以後才正式宣佈奴隸制度的廢除,使得荷蘭成為最晚放棄奴隸制度的歐洲殖民國家。為了取代解放黑奴之後所損失的勞動人口,荷蘭自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天的印尼)引進了勞工,其中除了佔極大比例的印度裔族群外,也有一部份是華人,而在1873年到1916年之間,也有許多印度勞工透過荷蘭的安排,移民到蘇利南地區從事勞動。

蘇利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聯合國的決議輔導之下,於1954年時蘇利南英語Surinam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成為荷蘭王國的構成國之一(與荷蘭本土平等)[17]。而從1973年起,當地的自治政府開始與荷蘭展開溝通談判,並於1975年11月25日正式獨立。獨立後產生的權力真空使蘇利南一直處於政治不穩定的局勢,因此很多蘇利南人在這段期間選擇逃往荷蘭本土。1980年,一個由16位年輕軍事將領組成的軍政府推翻了原本的政權,由於政變時軍政府打出了掃除貪污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訴求,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軍事執政團初期蘇利南政府還大致獲得人民的信賴與當初殖民母國荷蘭政府的良好關係與經濟援助,但在1982年12月8日一場稱為十二月屠殺英語Decembermoorden荷蘭語Decembermoorden)的事件中,多達15位的政治反對領袖遭到執政政府的暗殺,此事件讓荷蘭當局非常不滿而斷絕了對蘇利南的經濟援助。

政治

[編輯]

根據1987年10月生效的新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國務委員會主席。擁有行政權,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部長會議(內閣)是最高行政機關,政府由總統副總統和內閣部長組成,副總統任總理。對總統負責。國務委員會指導國家領導機關的工作,監督政府執行國民議會的決定。國民議會一院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享有立法權。議會負責選舉總統、副總統和制定法律。

地理

[編輯]
蘇里南地圖

地形

[編輯]
  • 主要分三大區塊,由北向南分別依序是沿海的低地沼澤及平原,此區為人口主要分布區,首都亦在此;中部為丘陵台地,南部與巴西臨界則為高原。
  • 國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和低高原,沿海面大西洋沿岸有沼澤低地,向南地勢增高,南部為高原
  • 全國平均海拔400-800公尺,最高山位於南部的朱里安娜峰海拔1286公尺。

氣候

[編輯]
  • 熱帶雨林氣候是此地的主要氣候類型,長年高溫多雨,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約七成左右。
  • 日平均氣溫達到27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750mm到3000mm,全年濕度都很大。
  • 這裡每年有兩個雨季,一個是從4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個是從12月到1月,剩下的時間就是乾季。

水文

[編輯]

社會統計

[編輯]
蘇里南的人口增長圖。縱軸為居民數量(千為單位)。
帕拉馬里博的猶太會堂
舊版蘇里南國旗

人口

[編輯]

蘇里南的人口為632,638人(2022年),由許多不同種族人口構成。

絕大多數人口(大約90%)生活在首都帕拉馬里博或是沿海地區。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蘇里南人居住在荷蘭。2005年有大約328,300蘇里南人生活在荷蘭,其占荷蘭人口的2%。

這些族群通常被分成以下幾種類別:

類別 所占百分比
褐種人(混血,荷蘭籍印度人,和爪哇人) 49.5%
黑人(蘇里南逃亡黑奴,非洲裔蘇里南人以及其他黑人) 35.6%
黃種人(華人) 2%
白人(歐洲人,中東及猶太人) 2%
紅種人(美洲原住民/蘇里南原住民) 11%

這幾個種族在舊版的蘇里南國旗上以五顆不同顏色的星星作為象徵。

蘇里南族羣比例[19]
族羣 百分比
印度斯坦
27.4%
非裔
21.7%
克里奧爾人
15.7%
爪哇人
14%
混血
13.4%
華人
7.3%
原住民
3.8%
荷蘭裔
1%
其他
2.3%

宗教

[編輯]

蘇利南約有半數人口信仰基督宗教,為國內最大宗教。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新教,是克利奧爾人和蘇里南逃亡黑奴的主要宗教。大多數荷蘭籍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但其中也有少數人信仰回教或是基督宗教。爪哇人是回教徒或基督徒。蘇里南人口的20%是回教徒,是西半球國家中回教徒人口比例最高的[20]。除開宗教信仰分散不一外,蘇里南的人口構成與其鄰國圭亞那十分相似,但圭亞那缺少印尼裔人口。

2012年蘇里南宗教[21]
宗教 百分比
基督教
48.4%
印度教
22.3%
回教
13.9%
其他
4.7%
沒有
10.7%

語言

[編輯]

蘇里南使用多種語言,其中荷蘭語是唯一的官方語言,使用範圍包括學校、政府、商業機構及媒體。在2004年蘇里南成為荷蘭語聯盟的第三位成員國。荷蘭語是大約60%蘇里南人的母語,同時是其他人的第二語言或第三語言。在首都帕拉馬里博,荷蘭語是2/3家庭的使用語言[22],僅僅在蘇里南的內陸地區荷蘭語比較少見。蘇里南語是當地的一種以英語為基底的克里奧爾語,是在日常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同時也經常根據使用場合的正式性而與荷蘭語交替使用[23]。蘇利南的華人族群有自己發行的中文報刊《洵南日報》。

行政區劃

[編輯]
蘇利南鋁土礦坑
巴拉馬利波
首都魚市場

蘇利南全國共被劃分為10個區(Districten),其中1個為市區。目前的蘇利南行政區劃分,是根據1980年時的最後一次修訂劃分而成,包括了:

交通

[編輯]

公路

[編輯]

雖然蘇利南在獨立之前是荷蘭的殖民地,但很特別的一點是蘇利南的道路行駛方向與靠右行駛的荷蘭並不相同,是採靠左行駛的規則。這起因於雖然在歷史上蘇利南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荷蘭屬地,但卻也曾經幾度由英國統治,在英國統治期間導入了車輛靠左行駛的交通規範,雖然荷蘭曾一度意圖改變交通規範扭轉這個差異,但卻因為困難度過高而放棄,導致今日蘇利南仍採靠道路左側行車的情況。

鐵路

[編輯]

蘇里南現有225公里鐵路線,以貨物運輸為主。

水路

[編輯]

空運

[編輯]

外交

[編輯]

與荷蘭的關係

[編輯]

由於歷史因素,長期為荷蘭的殖民地,因此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受荷蘭影響很深。1975年獨立後,兩國關係曲折發展,荷蘭曾數次中止對該國的援助。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編輯]

與國際組織的關係

[編輯]

1975年12月蘇利南加入聯合國,此外,目前也是世界貿易組織加勒比共同體加勒比開發銀行南美洲國家聯盟東亞-拉美合作論壇伊斯蘭會議組織美洲開發銀行的成員國。

邊界糾紛

[編輯]
  • 蓋亞那存在科蘭太因河上游地區的新河三角洲,涉及面積一萬七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分爭議。
  • 蓋亞那的部分海洋邊界有爭議,2007年9月20日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進行仲裁,國際海洋法法庭作出裁決,基本採用中間線原則劃定兩國海洋邊界。

經濟

[編輯]
財政部大樓

蘇里南的經濟受鋁土礦業支配,其占GDP總值比例超過15%,而占出口所得更超過70%。其它重要的出口產品包括稻米香蕉。蘇里南最近準備開始開發其可觀的石油[24]黃金[25]礦產。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口工作在農業領域。蘇里南的經濟極度依賴貿易,其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包括荷蘭美國加拿大加勒比海國家。

自從韋登博斯政府在1996年秋接管政權之後,就終止了前政府實行的經濟結構調整計劃,聲稱其對於貧弱階層不公平。由於原有的稅種下滑的同時,增收新稅種的計劃失敗,因此導致政府收減少。到1997年底,蘇里南政府與荷蘭的關係惡化,新荷蘭發展基金的資金遭到凍結。隨着礦產業、建築業和公共事業部門的衰退,經濟增長在1998年下降。過多的政府支出、減少的稅收、龐大的公共服務以及1999年外國援助資金的減少都導致了財政赤字,預計達到了GDP的11%。政府尋求通過擴大貨幣供應的手段來平衡財政預算,結果導致了巨大的通貨膨脹

  • GDP(2006年預計):211百萬美元
  • 實際GDP年度增長為(2006年預計): 5.8%
  • 人均GDP(2006年預計):4,000美元
  • 通貨膨脹(2006年):5.6%
  • 天然資源:鋁土礦、黃金、石油、鐵礦以及其他礦產、森林、水利資源、水產資源
  • 農業:稻米、香蕉、橡膠、柑橘類水果

貨幣

[編輯]

知名人士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如蘇里南最大的中文日報《洵南日報》。
  2. ^ 1975年以前
  3. ^ 法屬圭亞那福克蘭群島雖面積更小,但分別為法國海外省與英國海外領土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ensus statistieken 2012. 蘇里南統計總局. [2014-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3). 
  2. ^ 苏里南. 世界概況. 中央情報局. 2013 [2013-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3. ^ 3.0 3.1 3.2 3.3 Suriname.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5) (英語). 
  4.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1-18). 
  5.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1-18). 
  6. ^ Suriname country profile. BBC News. 2023-11-23 [2023-11-23]. 
  7. ^ Surinam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23-11-29 –透過CIA.gov. 
  8. ^ The Dutch Atlantic: Slavery, Abolition and Emancipation. Pluto Press. 2015. ISBN 9780745331059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9.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1-22 (報告). UNDP. [2023-12-01]. 
  10. ^ Taalonderzoek in Nederland, Vlaanderen en Suriname (2005). taal:unie. [2021-09-17]. 
  11. ^ Suriname's Diverse Ethnic Mosaic. Al Jazeera. 2021-05-15. 
  12. ^ Religious Composition by Country. Pew Research Center. [2023-06-20]. 
  13. ^ Suriname's Oil Boom Potential. Bloomberg. 2023-01-10. 
  14. ^ The Surinamese Diaspora in the Netherlands.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20. ISBN 9789463725402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15. ^ "Suriname",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Volume 5. Edition 15,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2, p. 547
  16. ^ Patte, M.-F. Arawak vs. Lokono. In a Sea of Heteroglossia. 2010: 1–10. 
  1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decolo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8. ^ 18.0 18.1 存档副本. [200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8). 
  19. ^ South America :: SURINAME. CIA The World Factbook. [2012-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4). 
  20. ^ Muslim Minorities in the West: Visible and Invisible By Yvonne Yazbeck Haddad, Jane I. Smith, pg 271
  21. ^ 2012 Suriname Census Definitive Results (PDF). Algemeen Bureau voor de Statistiek – Suriname.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4). 
  22. ^ Algemeen Bureau voor de Statistiek. Update Census 7 (PDF). ABS. [2008-07-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9-10). 
  23. ^ Simon Romero. In Babel of Tongues, Suriname Seeks Itself. New York Times. 2008-03-23 [2009-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3). 
  24. ^ (英文) Rigzone Staatsolie Launches Tender for 3 Offshore Block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5. ^ (英文) Cambior Development of the Gross Rosebel Mine in Surina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