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巒仙人井
外觀
22°34′19″N 120°34′10″E / 22.571890°N 120.569465°E
萬巒仙人井 | |
---|---|
![]() | |
位置 | 屏東縣萬巒鄉萬和村李氏宗祠 |
類型 | 人文景觀 |
萬巒仙人井,位於臺灣屏東縣萬巒鄉萬和村李氏宗祠,傳說為六堆客家人開墾萬巒的起源地。
傳說
[編輯]清治時期,六堆客家人是以萬丹濫濫庄為基,至屏東各處開墾[1][2]。相傳1698年,住在濫濫庄的溫、張、林、鍾姓客家人沿河至莊坪聚居開墾,一日他們發現耕牛失散,循著足跡至萬巒時發現了耕牛泡在一口水池裡,於是便集體遷來此,日後形成萬巒庄[1]。
在自然地理上,萬巒鄉褒忠、中正路一帶的地下水豐富,每年秋季10月會自然湧出泉水,若遇夏季豪雨可噴至2、3公尺高[3]。萬巒也因水源豐富,吸引客家女性在此繁衍[2]。
此傳說與六堆美濃庄的拓墾傳說極為相似,皆由失蹤耕牛的尋獲來發現水源,進而以水源地作定居地,間接突顯出拓墾是神蹟的意涵[1]。之後此水池面積變小,被居民以磚圍起,成為萬巒李氏宗祠東廂房的水井,並立碑稱作「仙人井」紀念[4]。像是萬巒鄉長林昌德就認為仙人井是萬巒鄉的開庄起源[5]。附近的萬巒豬腳餐廳也會對客人介紹此井[6]。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徐國明. 如何記憶地方的過去? ─六堆客家聚落拓墾傳說的歷史表徵 (PDF). 靜宜中文學報. 2017-12 [2025-07-03] (中文(臺灣)).
- ^ 2.0 2.1 曾喜城. 《客家諺語故事》 萬巒妹仔無便宜. 聯合報. 1996-01-03 (中文(臺灣)).
- ^ 溫筆良. 豪雨過後水量豐 萬巒泉湧. 聯合報. 2002-08-22 (中文(臺灣)).
- ^ 康子瑛. 寶島雙重唱 仙人井 無仙人. 聯合報. 1997-06-09 (中文(臺灣)).
- ^ 曾俊彰. 縣長盼萬巒規劃成觀光鄉鄉長表認同並推介「萬巒豬腳」、「仙人井」等地方特色. 中國時報. 1995-01-08 (中文(臺灣)).
- ^ 王安國. 萬巒鄉代廖芳英 推銷豬腳. 中國時報. 2005-12-1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