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翁承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翁承贊(859年—932年),字文堯,一字文饒,號狎鷗翁。福州福清縣萬安鄉光賢里漆林村(今福清市新厝鎮漆林村)人。

翁巨隅之長子。二弟翁承裕,為唐昭宗光化三年進士。[1]承贊於大中十三年(859年)出生。乾寧三年進士第三名,又中博學宏詞科。早年任京兆府參軍天祐元年以右拾遺身份,前往閩中冊封王審知為瑯琊王。[2]後拜諫議大夫後梁時,再度成為閩王冊禮副使。不久,拔擢為福建鹽鐵使,加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後依王審知,用為宰相。同光二年(924年),王審知卒,諸子為爭奪政權,閩政日非,遂辭官歸隱建安(今福建建甌市)。長興三年(932年)以病卒。工於詩,有《晝錦》、《弘詞》等集,已佚。[3]全唐詩》存其詩一卷,[4]《全唐詩續拾》補六首。

注釋[編輯]

  1. ^ 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載:「光化三年裴格榜:福清縣翁承裕,承贊弟。」《十國春秋》卷九五《翁承贊傳》中附有其弟翁承佑事跡,謂「弟承佑,舉光化中進士。」此處疑翁承佑即翁承裕。
  2. ^ 十國春秋》卷九五:「天祐元年,受詔冊封太祖為瑯琊王,賜金紫以行易。其居處名號曰文秀亭。」
  3. ^ 乾隆《福清縣誌·文苑傳》載翁承贊「有《詩集》、《諫議集》及《晝錦宏詞》等集」
  4. ^ 維基文庫《全唐詩‧卷七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