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讀書記
何焯是長洲人,通經史百家之學,藏書數萬卷。先世在元朝曾以「義行」旌門,他便取義門名書塾,學者稱何焯為義門先生。何焯與藏書家毛扆、徐乾學等人交往密切,又經常與書賈來往,訪購不少宋元舊槧。又在武英殿校書二十多年。何焯卒後,何焯之子何雲龍、從子何堂與門人沈彤等人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整理了《春秋三傳》、兩《漢書》、《三國志》等書校勘成果,編成《義門讀書記》六卷本。蔣維鈞又根據家藏的何焯批校本,將《讀書記》擴增至五十六卷,新增有《昌黎集》、《河東集》、《歐陽文忠公文》、《元豐類稿》、《文選》、《陶靖節詩》、《杜工部集》等,並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刊刻成書。
何焯一生評閱不輟,考據精審,多發前人所未發,生前手批或者過錄何批的古籍不下百種,足本《讀書記》僅收十八種,只佔很小的部分,而且有大量刪削。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刊刻成書的楊倫《杜詩鏡銓》引錄何焯評語極多,其中的一些批語為《讀書記》所無。今北京大學圖書所藏毛氏汲古閣刻本《後漢書》有何焯批校三千七百餘條,足本《讀書記》中收《後漢書》批校僅七百餘條,幾乎是刪削殆盡。
何焯擅長對校法,並且熟練本校、他校和理校法。若原字訛誤,則劃掉原文,在其旁寫上正確字;若有脫文,則在所脫之處補上脫文。何焯校勘之時,還會引用前人的校勘成果,同時還對箋、注、傳中的錯誤進行校勘。如《後漢書》卷十九〈耿夔傳〉:「北擊匈奴,轉車騎都尉。」何焯眉批:「此車騎將軍之都尉,劉謂衍『車』字,非也。」此處是指劉攽的《東漢刊誤》曰:「按,官無車騎都尉,明衍『車』字。」
1987年6月中華書局出版《義門讀書記》,共五十八卷,內容包含何焯闡發經義、評閲史書、闡釋詩文的一部內容,係後人根據他生前所評閲的古籍整理彙集而成。[1]此書集中體現了何焯的學術思想,為其後乾嘉考據學開創了先河。[2]
注釋
[編輯]- ^ 何焯 著 蔣維鈞 輯. 義門讀書記(58卷). 日本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版. 1769年刻印.
- ^ 汪紹楹稱:「清儒說經之書,標明古學,以自尊異於講章帖括之義。吳門三惠,皖南江、戴,實為魁桀。然於校勘,實衍義門昆仲之緒餘。」
參考文獻
[編輯]- 李娟. 何焯《义门读书记》研究. 首都師範大學. 2012.
- 韋胤宗,浩蕩遊絲:何焯與清代的批校文化,中華書局,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