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河外五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外五城」也簡稱為「五城」[1]。指唐代在河套地區的五座主要的軍城:豐安軍定遠軍西受降城中受降城東受降城[2]。因在河套平原賀蘭山-陰山一線的黃河外圍修築,故稱為河外五城。

五城都築於黃河岸不遠處,每城約相隔400-700里(唐代一里為530米)[3]

詩歌[編輯]

杜甫〈塞蘆子〉:「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邊兵盡東征,城內空荊杞。 思明割懷衛,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來,崤函蓋虛爾。 延州秦北戶,關防猶可倚。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賊起。近聞昆戎徒,為退三百里。 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

李益〈五城道中〉:「五城鳴斥堠,三秦新召募。 天寒白登道,塞濁陰山霧。」

參考文獻[編輯]

  1. ^ 《舊唐書》:開元十年(722年)四月,唐玄宗「敕(張)說為朔方節度大使,往巡五城,處置兵馬。
  2. ^ 《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九》:河外舊有五鎮,今夏國偽升為州。按唐史元載獻議以靈武五城為之形勢;開元中,朔方節度張說往巡五城處置兵馬,即此地。
  3. ^ 《古今圖書集成》:朔方國之北門,西禦犬或,北虞檢貌,五城相去三千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