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正廣和汽水廠

座標31°15′40″N 121°30′57″E / 31.260991°N 121.515932°E / 31.260991; 121.51593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正廣和汽水廠
位置楊浦區通北路400號
建成時間1935年
評定時間1999年9月28日
參考編碼G-III-06

正廣和汽水廠,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之一,位於中國上海市通北路400號。正廣和汽水廠由英國商人在1892年建立,在1921年遷至現址(一說為1923年遷廠,1935年竣工)。

在1930年代,該廠是中國最大的汽水廠,其商標在中國沿海地區非常知名,並幾乎完全控制中國的汽水銷售,被形容為「汽水大王」。抗日戰爭期間,汽水廠被日本商家佔領,廠房損壞嚴重,難以維持生產;戰後,汽水廠與華商建立合作關係,得以恢復生產。

中國共產黨控制上海後,正廣和汽水廠在1954年7月由上海市地方工業局代管,易名為正廣和汽水公司,其後在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而更名為上海汽水廠,直至1992年(一說為1997年)才恢復原名。汽水廠的產品在改革開放初期仍然具知名度,但在1980年代後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普及程度和經濟效益出現驟降。

正廣和後來改為生產飲用水,在2012年成為梅林股份的業務板塊之一。正廣和汽水廠在1999年獲列入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並在2004年列入第一批楊浦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編輯]

抗日戰爭前[編輯]

正廣和汽水廠在1930年《申報》的廣告,標榜產品符合衛生

1864年,英國商人史密斯在上海英租界創立廣和洋行,主要經營洋酒汽水。同是英國商人考爾伯克和麥克利格兩人在1882年加盟洋行,但史密斯不久後停止合作關係,另外開設老廣和洋行;考爾伯克和麥克利格便把廣和洋行易名為正廣和洋行,以示與史密斯的老廣和洋行區分,並取意自「正本清源、廣泛流通、和顏悅色」[1]。二人在1892年於上海虹口提籃橋附近籌建正廣和汽水廠(當時名為泌樂水廠),並在1921年(一說為1923年遷廠,1935年竣工)把工廠遷至韜朋路(今通北路400號,即現址)[1][2]

正廣和汽水廠在1920年代末採用了改進式三重蒸餾裝置,是上海當時最複雜、最完善的飲料機器,以確保產品素質[3]。汽水廠努力宣傳,在各大報刊登廣告,又成為上海首家以馬車運送飲料的飲料企業,並首創汽車送貨[4]。正廣和汽水廠是英國商人開辦,因而在上海租界享有多種特權,例如生產經銷權、豁免衛生監督檢查、商標保護等;汽水廠亦有英國在華銀行作資金後盾,例如滙豐銀行便為汽水廠擴張時的資金周轉給予極大便利[1][5]

1930年,正廣和汽水廠成為中國最大汽水廠,多款產品銷售至中國國內、其他遠東地區、英國澳大利亞[1]。到了1930年代中期,正廣和汽水廠的商標在中國沿海地區已經非常知名[5]。在抗日戰爭前夕,正廣和汽水廠鼎盛發展,幾乎完全控制中國的汽水銷售,被形容為「汽水大王」[1]

抗日戰爭後[編輯]

抗日戰爭期間,正廣和汽水廠被日本商家佔領,生產的汽水和鮮桔水供應給日軍兵員飲用,其後被投靠侵略者的中國人接管,終被迫停產[4]。抗戰勝利後,汽水廠重新回到英國商人手上,但由於受日本掠奪、受投靠侵略者的中國人破壞,廠房損壞嚴重,難以維持生產;而正廣和原本的企業高管曾被拘禁至日軍集中營,獲釋時身無分文,無力恢復汽水廠的生產[6]

洋行買辦方安圃認為可以趁機討好英商,便聯絡華商李耀文,二人組成富華公司,與英國商人談判,成功建立合作關係,讓正廣和汽水廠恢復生產;他們約定,廠房等不動產由英商提供,其他開支則由富華公司負責。於是,正廣和汽水廠在1946年5月復工生產,所有產品由富華公司經銷。同年7月,麥克利格之子想從正廣和汽水廠謀取利益,聲稱要以30萬英磅出售汽水廠,逼使李耀文讓步;因此,英商在1946年8月至1948年沒有投放任何資金,卻得到汽水廠全數利潤。[6]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正廣和汽水廠曾駐紮了國民革命軍的一個團部,後因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上海的情勢而撤走[7]中國共產黨控制上海後,正廣和汽水廠在1954年7月由上海市地方工業局代管,易名為正廣和汽水公司[8][9]。1956年,正廣和汽水廠與多個小食品廠合併[10]。在1950年代,汽水廠進行技術革新,並成功克服原料匱乏等問題[1]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有些評論批評「正廣和」這名字是由外商所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原則不符;因此,正廣和汽水廠在1966年更名為上海汽水廠[5]。1978年,否定部分文化大革命思想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後,汽水廠領導層決定恢復「正廣和」商標;但汽水廠仍名為上海汽水廠,直至1992年(一說為1997年)才恢復原名[1][5][11]

改革開放初期,上海汽水廠的產品仍然具知名度[1]。1980年代,汽水廠引進了英國、德國美國等地的生產設備,形成六條汽水生產線[9]。到了1980年代後期,汽水廠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陷入被動,普及程度和經濟效益驟降,市場佔有率由90%跌至50%[1]。1990年代初,外國飲料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國內的飲料品牌節節敗退;可口可樂更曾申請使用正廣和的英文商標「AQUARIUS」,惟未果[1][3]。正廣和後來改為生產飲用水,在2012年成為梅林股份的業務板塊之一[1]

歷史建築[編輯]

正廣和汽水廠廠址內現存一座六層建築。該建築由公和洋行設計,1933年開工,1935年落成,共花費白銀1.5萬兩。建成後該建築作為汽水倉庫使用。1996年建築被改建為辦公樓。2013年,汽水廠所處的地塊被開發,該建築被整體頂升並向西北方向平移38米。[12]1999年,正廣和汽水廠獲列入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13],2004年,建築又被列為第一批楊浦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4]

汽水廠倉庫占地1,321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000餘平方米,高22米,重1.2萬噸[12];建築風格為現代主義,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採用橫豎線條構圖,外牆為清水紅磚牆[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正广和”的“前世今生”. 東方網. 2014-06-06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3). 
  2. ^ 2.0 2.1 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2016-06-04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5). 
  3. ^ 3.0 3.1 嚴遠 (編); 韓慶 (編); 葛俊俊; 韓慶. 品牌上海:【品牌印象】“正广和”149年持之以恒正、广、和. 人民網. 2013-12-16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5). 
  4. ^ 4.0 4.1 70后記憶中的幸福可樂 "正廣和"百年蝶變解密. 東方網. 2014-05-22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5). 
  5. ^ 5.0 5.1 5.2 5.3 白光. 中外早期广告珍藏与评析.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3: 189–190. ISBN 9787504340825. 
  6. ^ 6.0 6.1 陸堅心. 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 上海書店. 1999: 46. 
  7. ^ 上海解放四十周年纪念文集. 學林出版社. 1989: 330. 
  8. ^ 施叔華. 杨浦区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5: 97. 
  9. ^ 9.0 9.1 第二节 食品.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5). 
  10. ^ 朱友亭, 正广和今昔 (12), 中國工商, 1988 
  11. ^ 英国商人的上海家园: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5). 
  12. ^ 12.0 12.1 黃勇娣. 梅林正广和大楼将平移38米 费用或超新建一栋楼. 解放日報. 2013-10-30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6). 
  13. ^ 四、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1999年公布的337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一览表(第二批、第三批).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5). 
  14. ^ 上海市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一览表(4).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16-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