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查理大帝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3世紀《查理大帝傳》手稿插圖

查理大帝傳(英語:Vita Karoli Magni),是一部9世紀記錄查理大帝生平的歷史書籍,共有兩篇,第一篇由艾因哈德所著,第二篇由聖高爾修道院僧侶(佚其名)所著。歷史學家通常認為這部作品是第一部記錄歐洲國王的作品。艾因哈德被認為在這部作品中模仿了蘇埃托尼烏斯的《羅馬十二帝王傳》。

概要

[編輯]

本書以一篇序言開始,主要是艾因哈德說明他為何要撰寫此書,強調他認為這是自己的職責,並表示他對查理懷有深厚的感情,以至於認為若查理被遺忘將是一場悲劇。接著,書中敘述墨洛溫王朝的衰落以及加洛林王朝如何崛起,並簡要描述矮子丕平的統治,以及查理大帝卡洛曼一世共治的年代。[1]

書中相當大一部分篇幅用於記述查理大帝眾多的征服與軍事行動。艾因哈德費盡心思將這些征服描繪為正當甚至神聖的行動;然而,他對戰爭的具體細節多語焉不詳,僅簡略說明戰爭的起因及其結果。[1]

之後,艾因哈德詳細描述了查理大帝的外貌與個性,特別強調其各種優點,尤其是虔誠與在世俗享樂方面的節制。在這一章節中,他也談及查理的部分子女,並試圖解釋查理從未讓女兒出嫁的原因,是因為他對她們的愛太深,不願與之分離。[1]不過,艾因哈德對於駝背丕平叛亂的描述極為簡略,這段記載反而極具歷史意義,因為我們對丕平的事蹟遠比書中所述更多,許多歷史學者認為這是艾因哈德明顯的歷史修正主義[2]

本書最後一部分主要記述查理大帝於公元800年聖誕節被加冕為羅馬皇帝,以及他的死亡、遺囑與其子虔誠者路易的繼位。書中聲稱查理對皇帝加冕毫不知情,甚至寫道:

他起初對此如此反感,以至於宣稱若早知教宗有此打算,即使那日是盛大的節慶日,他也不會踏入教堂一步。[1]

對於艾因哈德所提出的這種說法,歷來史學界爭議頗大;多數現代歷史學家認為查理早就知道教宗的計劃。全書以查理大帝遺囑的全文與其葬禮的描述作結,使本書收尾於一種沉重莊嚴的氣氛之中。[1]

譯本

[編輯]

中文譯本

[編輯]
  • 1979年,戚國淦據A·J. 格蘭特英譯本譯出中文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ISBN:9787100020329;
  • 2009年,收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珍藏本)再版,ISBN:9787100063227;
  • 2017年,收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紀念版)再版,ISBN:9787100133852。

英文譯本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Internet History Sourcebooks. sourcebooks.fordham.edu. [2022-11-12]. 
  2. ^ HAMMER, CARL I. [[1](https://www.jstor.org/stable/27832082) "Pipinus Rex": Pippin's Plot of 792 and Bavaria] 請檢查|url=值 (幫助). Traditio. 2008, 63: 235–276. ISSN 0362-1529. JSTOR 2783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