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日野拒絕伴奏君之代訴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最高裁判所判例
案件名戒告處分取消請求事件
案件編號平成16年(行ツ)第328號
2007(平成19)年2月27日
判例集民集第61卷1號291頁
法庭判決
校方針對市立小學音樂專科的教師,因拒絕在校長在入學式齊唱國歌時,要求其以「君之代」鋼琴伴奏為內容的職務上的命令不違反憲法第19條的內容。
第三小法庭
裁判長那須弘平日語那須弘平
陪席裁判官上田豐三日語上田豊三 藤田宙靖 堀籠幸男日語堀籠幸男 田原睦夫
法庭意見
多數意見那須弘平 上田豐三 堀籠幸男 田原睦夫
意見
反對意見藤田宙靖
適用法條
憲法第19條

日野拒絕伴奏君之代訴訟(日語:日野「君が代」伴奏拒否訴訟ひのきみがよばんそうきょひそしょう Hino kimigayo bansōkyohi sosyō)是一起圍繞《日本國憲法第19條訴訟[1]。本案中,原為東京都日野市一家市立小學音樂教師的X(原告、上訴人、上告人),因拒絕在開學典禮的齊唱國歌儀式中以鋼琴為《君之代》(君が代伴奏,而受到了東京都教育委員會的警告處分。原告以校長要求伴奏的命令違反了規定「思想及良心的自由」的《日本國憲法》第19條為由,請求最高裁判所撤銷上述處分。

經審理,最高裁判所裁定,本案所涉及的職務命令不違反上述憲法條文,從而駁回了X的訴訟請求。由於此前在日本已出現過多次音樂教師拒絕在學校儀式上以鋼琴伴奏《君之代》的事件,因此本案成為初次作出判決的最高裁判所判決,對日本司法政治具有重大意義。這一案件也受到了日本國內各大媒體的關注:判決下達後,主要媒體都發表了社論[2]

案件概要[編輯]

案件背景[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日本軍國主義的引領下,日本對亞洲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各國犯下了侵略罪行,對各國人民造成了極其沉重的傷害。同時,日本的國旗日之丸」(日の丸,俗稱「太陽旗」)以及歌頌日本天皇的國歌《君之代》,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兩個主要的象徵符號。1945年,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後,並沒有廢止上述國歌國旗的使用。但是,隨着日本民主化以及「和平憲法」的推行,日本民眾對於本國的侵略歷史逐漸有了新的認識;其中左傾日本共產黨等團體更是主張廢除天皇,並一直將《君之代》和「日之丸」作為軍國主義的殘骸加以抵制和批判。戰後50多年來,是否重新立法確立「日之丸」、《君之代》的國旗、國歌地位,在日本國內爭議很大。1999年(平成11年)8月,日本國會才通過《國旗及國歌相關法律》(簡稱《國旗國歌法》),將「日之丸」和《君之代》分別定為日本的國旗和國歌。

在日本的學校教師中,多次出現具有左派思想的教師拒絕在日之丸升旗儀式時起立,或者拒絕齊唱國歌的事件。對於這一系列事件,各級法院多次作出判決,但本案是首個被提到日本最高法院層次的案件。

相關法令[編輯]

以下所列法令,均為在本案入學典禮時有效的法律規定。

日本《學校教育法》第18條2號規定,小學教育的目標之一是「關於鄉土和國家的現狀及傳統,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理解,進而培養國際合作的精神。」根據該法與其實施細則而制定的日本《小學學習指導要領》第4章第3-3規定:入學典禮或畢業典禮上,根據其性質,除了懸掛國旗外,還要齊唱國歌。

本案經過[編輯]

原告X是日野市立公立小學的音樂專職教師。1999年舉行的學校入學典禮上,校長命令X在唱國歌儀式中提供鋼琴伴奏,但X表示不能按指令行事。此後,在同年4月6日舉行的入學典禮上,主持人宣布「齊唱國歌」之後,X仍坐在鋼琴前毫無反應。校長在等待了10秒左右後,判斷X將不會開始伴奏,於是指示使用事先準備好的《君之代》的錄音帶進行伴奏。

此後,東京都教育委員會以X違反相關法令、遵從上級指令的義務以及禁止出格行為的日本《地方公務員法》第32條及第33條為由,給予其警告處分。對此,X以校長的職務命令違反憲法第19條為由,請求法院判決撤銷上述處分。

下級各法院的判決[編輯]

本案第1審的東京地方裁判所與2審的東京高等裁判所均認為本案中的處分合法,駁回了X的請求。關於憲法第19條,東京高裁認為「在法律規定要求某人教授某種知識的時候,負責公共教育的公務員不能以其違背個人思想或良心為由而拒絕提供教育。從這種意義上,對於實現公共利益必要的行為,即使限制了公務員個人思想和良心的自由,也是不得不忍受的。儘管公務員被強制接受這種限制,但仍不能說這違背了憲法第19條的精神」,不支持X的主張。對此判決,X表示不服,最終向最高裁提起了上訴。

判決要點[編輯]

駁回上訴。

判決書的多數意見認為,X基於自身的歷史觀和世界觀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信念[3],對於《君之代》在過去的日本發揮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念,這點應得到認同。

但是,多數意見從以下3點出發,認為本案中的職務命令沒有違反日本國憲法第19條,從而駁回了X的上訴。

  1. 一般來說,X的思想良心與在入學典禮上拒絕伴奏這一行為並不是密不可分的。
  2. 在入學典禮齊唱國歌的時候用鋼琴伴奏《君之代》這一行為本身,並不能被視為X本人將其特有的思想向外部表達。
  3. X作為公立小學的教師,應該遵守法令和職務上的命令。而該校校長在學校的活動中向其做出上述指令,可以被視為是根據法令而做出的正當指示。

此外,本案的判決書同時記載了藤田宙靖法官的反對意見和那須弘平法官的補充意見[4]

相關條目[編輯]

腳註[編輯]

  1. ^ 最高裁判所判決書全文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1-12.
  2. ^ 日本各大主要報紙對本案判決的評論摘要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2
  3. ^ X的思想良心是:《君之代》與日本曾對亞洲犯下的侵略罪行相關,因此不能公然歌唱或伴奏這首歌曲。在沒有對兒童正確說明《君之代》與侵略行為的關係之前,不能簡單地讓學生歌唱這首歌曲,否則就是對學生思想和良心自由的嚴重侵犯。
  4. ^ 《東京新聞》轉載:君之代伴奏訴訟判決書的補充意見和反對意見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07-06-24

參考文獻[編輯]

書籍:

  • (日語)「日の丸・君が代」強制反対予防訴訟をすすめる会編輯,《強制で、歌声はあがらない―「日の丸・君が代」強制反対予防訴訟第一審裁判記録》,明石書店,2007年8月出版,ISBN 978-4-7503-2603-0
  • (日語)市川須美子著,《学校教育裁判と教育法》(學校教育審判與教育法),三省堂,2007年7月出版,ISBN 978-4-385-32135-6

論文:

  • 「君が代」斉唱の強制は違憲・違法である--予防訴訟判決の意義 (憲法・教育基本法の価値を再認識させた〔2006年〕9・21判決--「日の丸・君が代」強制反対・予防訴訟で画期的な勝利) / 青木茂雄 現代の理論. 10 [2007.新春]
  • 「日の丸・君が代」訴訟第一審判決の憲法学的検討/ 成嶋隆 法律時報. 79(2) (通号 979) [2007.2]
  • 日の丸・君が代訴訟東京地裁平成18年九月二〇日判決の分析--行政法の視点から/ 石崎 誠也 法律時報. 79(2) (通号 979) [2007.2]
  • 教師の思想・良心の自由と教育の自由--東京地裁国歌斉唱義務不存在確認訴訟判決の教育法的分析/ 市川須美子 法律時報. 79(2) (通号 979) [2007.2]
  • 教育基本法「改正」と日の丸・君が代強制反対訴訟の意義/ 尾山 宏 法律時報. 79(2) (通号 979) [2007.2]
  • 東京地裁2006.9.21--「日の丸・君が代」予防訴訟判決の検討 法学セミナー. 52(1) (通号 625) [2007.1]
  • 権利闘争の焦点 教育の自由と思想・良心の自由を保護した画期的な判決--「日の丸・君が代」予防訴訟2006.9.21東京地裁判決 / 水口洋介 季刊労働者の権利. (通号 268) [2007.1]
  • 日の丸・君が代 思想良心の自由をいかに獲得するか--二つの教育訴訟判決から見えてくるもの (特集 「内心の自由」「表現の自由」はどこへ?) / 澤藤統一郎 世界. (760) [2007.1]
  • 小特集・日の丸・君が代訴訟東京地裁判決を読んで 教育. 57(1) (通号 732) 2007.1
  • 東京「日の丸・君が代」訴訟の事態の推移 (特集 教育基本法「改正」案の本質) / 伊藤清江 法と民主主義. (411) [2006.8・9]
  • 都立校における「日の丸・君が代」強制の実態とこれをめぐる訴訟の経過 (教育における公共性の再構築) -- (第2分科会=教育の自由・学問の自由の危機) / 澤藤統一郎 日本教育法学会年報. (34) [2005]
  • 日の丸・君が代「新実施指針」糾弾--内心の自由を守る「予防訴訟」を提起 (労働者通信 労働・生活・闘争の現場から) / 池谷紀夫 社会評論. 30(1) (通号 136) [2004.冬]
  • 教師の告発 現代版「踏絵」を許してはならない--「国歌斉唱義務不存在確認請求訴訟」の試み (特集 「日の丸・君が代」戒厳令--脅かされる思想・良心の自由) / 澤藤統一郎 世界. (725) [2004.4]
  • 都立学校における「君が代」強制問題から--「日の丸・君が代」強制反対予防訴訟をすすめる会 (特集 教師のつらさと生きがい) / 宮村博 人間と教育. (通号 44) [2004]
  • 揺るがない心のままで--北九州「君が代」訴訟--ココロ裁判がめざすもの/竹森真紀 法学セミナー. 46(10) (通号 562) [2001.1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