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蒲
外觀
張蒲(355年—426年),字玄則,本名謨,是十六國後燕至南北朝北魏時期的官員,河內郡修武縣人。
張蒲是後燕御史中丞、兵部尚書張攀之子,在慕容寶麾下歷任陽平郡太守、河間郡太守,後升任尚書左丞。北魏道武帝平定中山後,後燕官員多被降職後再任用,而張蒲因早已為道武帝所知,仍以尚書左丞之職被任用。天興年間,他被任命為東部大人,後被封為太中大夫。
魏明元帝即位後,張蒲任內都大官,受封泰昌子爵位,負責處理司法事務,以公正的態度獲得當時的高度評價。416年(泰常元年),丁零人翟猛雀在北魏發動叛亂,張蒲與冀州刺史長孫道生等人奉命討伐。長孫道生等想要以大軍進攻,張蒲反對道:「多數人是被脅迫才追隨翟猛雀的,若以大軍攻打,會斷絕他們歸降之路。應先派使者勸降,官吏和百姓定會欣然歸附。」長孫道生採納其建議,並上奏明元帝,北魏隨後發布安撫詔書,成功使翟猛雀的多數部下歸降。翟猛雀率親信百餘人逃亡,張蒲與長孫道生等人追擊,斬殺翟猛雀,將其首級送往平城。後來劉裕發動北伐,張蒲被任命為南中郎將、南蠻校尉,在平南大將軍長孫嵩麾下防禦劉裕軍隊。劉裕攻入長安後,張蒲返回。此後他改封壽張子,與安平公叔孫建一同率軍從平原東渡黃河,攻克劉宋的青州、兗州諸郡,因功加任陳兵將軍、濟州刺史。後來他又與叔孫建一同攻打重新歸入劉宋版圖的青州,未能奪回。
魏太武帝即位後,張蒲任相州刺史,於 426年(始光三年)在相州去世,享年七十二歲。死後追贈平東將軍、廣平公,諡號文恭。張蒲死後,其子張昭繼承爵位,歷任幽州刺史、開府、寧東將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