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納布爾納峰

座標28°35′46″N 83°49′13″E / 28.59611°N 83.82028°E / 28.59611; 83.820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納布爾納峰
日出前自安納布爾納峰基地營(4,130公尺)
眺望安納布爾納峰南面
最高點
海拔8,091公尺(26,545英尺)
第10名
地形突起度2,984公尺(9,790英尺)[1][2]
第100名
母峰卓奧友峰
列表八千公尺以上山峰
座標28°35′46″N 83°49′13″E / 28.59611°N 83.82028°E / 28.59611; 83.82028
地理
安納布爾納峰在尼泊爾的位置
安納布爾納峰
安納布爾納峰
安納布爾納峰在尼泊爾的位置
位置 尼泊爾甘達基專區
所屬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攀山
首次登頂1950年6月3日
莫里斯·荷索路易·拉什納爾
(冬季首次登頂 1987年2月3日
捷西·庫庫奇卡與Artur Hajzer)
最簡路線西北面

安納布爾納峰英語:Annapurna,梵語尼泊爾語尼瓦爾語:अन्नपूर्ण)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尼泊爾中北部境內,海拔8,091公尺(26,545英尺),是世界第十高峰。安納布爾納峰所處的安納布爾納山塊長55公里(34英里),包括一座8,000公尺以上的山峰、十三座7,000公尺以上、十六座6,000公尺以上。[3]安納布爾納是梵語音譯,意思是「食物充足」,即豐收的意思。

它因攀登難度和危險性而聞名。1950年,莫里斯·赫爾佐格帶領一支法國探險隊通過北坡成功登頂,使其成為第一個被成功攀登的八千米級山峰。[4]整個山體及其周邊地區都被保護在7,629平方公里(2,946平方英里)的安娜普爾納保護區,這是尼泊爾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保護區。該保護區擁有多個世界級徒步路線,包括安娜普爾納神廟安娜普爾納環線。多年來,安娜普爾納I峰一直保持着最高的死亡率與登頂率,但近年來這一比例已從2012年的32%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20%,略低於目前K2的約24%的死亡率估計值。這座山峰仍然對登山者構成嚴重威脅,如雪崩風險、不可預測的天氣以及其攀登路線的極度陡峭和挑戰性,特別是著名的3,000公尺(9,800英尺)南壁,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攀登的路線之一。[5] 對於徒步旅行者來說,它也是一處危險之地,例如2014年的一場暴風雪導致至少43人死亡。截至2022年,共有365人成功登頂安娜普爾納I峰,而有72人在嘗試中喪生。

名稱

[編輯]

這座山以印度教的食物與滋養女神安娜普爾娜梵語अन्नपूर्णाIAST: Annapūrṇā)命名,據說她就居住在此地。「Annapurna」這個名字來源於梵語單詞 anna(意為「食物」)和 purna(意為「充滿的」),可翻譯為「永恆的食物」或「豐饒之食」。[6]

從安娜普爾娜山群坡面流下的許多溪流,為低海拔地區的農田和牧場提供了灌溉水源。[7]

參考

[編輯]
  1. ^ Annapurna. Peakbagger.com. [2009-01-12]. 
  2. ^ Nepal/Sikkim/Bhutan Ultra-Prominences. peaklist.org. [2009-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5). 
  3. ^ H. Adams Cart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Himalaya (PDF). American Alpine Journal. 1985, 27 (59): 127–9 [2011-05-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8-13). 
  4. ^ The Eight-Thousanders. 17 December 2013. 
  5. ^ Complete ascent — fatalities statistics of all 14 main 8000ers. 8000ers.com. 19 June 2008 [30 May 2013]. 
  6. ^ Julie Loar. Goddesses for Every Day: Exploring the Wisdom and Power of the Divine Feminine Around the World. New World Library. 2011: 287–. ISBN 978-1-57731-950-4. 
  7. ^ Edith Rogovin Frankel. Walking in the Mountains: A Woman's Guide. Derrydale Press. 15 September 2003: 9–. ISBN 978-1-4617-0829-2. 

相關條目

[編輯]

安納布爾納峰照片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