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孟凡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孟凡人
出生(1939-10-02)1939年10月2日(農曆八月二十)
 中國遼寧省義縣
逝世2023年6月21日(2023歲—06—21)(83歲)
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北京大學
職業考古學家
研究領域考古學
政黨中國共產黨
Bilibili 資料
個人空間孟凡人教授
活躍時期2021年12月—2023年6月
粉絲數9.9萬
(截至2025年7月5日)

孟凡人(1939年10月2日—2023年6月21日),本名孟繁仁祖籍山東省壽光市,生於遼寧省義縣,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學家。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後分配至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後任副研究員、研究員、考古研究所漢唐與邊疆考古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等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

孟凡人研究範疇廣泛,涉及到北庭、高昌樓蘭與鄯善都城方位、于闐焉耆龜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新疆考古綜論、中國都城和帝陵等方面。參與過殷墟阿房宮漢長安城唐長安城元大都方城遺址東下馮遺址漢魏洛陽故城北庭故城遺址等處的考古發掘。出版近20部相關著作,發表過百餘篇論述,並在人生末年在嗶哩嗶哩上傳考古科普視頻。

生平

[編輯]

早年生涯和學業

[編輯]

孟凡人祖籍山東省壽光市,父親是基督教會牧師,母親是家庭主婦。1939年農曆八月二十(10月2日),孟凡人出生於遼寧省,先後生活在義縣綏中縣。受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影響,孟凡人早期並未接受完整的教育。直至1949年舉家前往北平,孟凡人進入僧格林沁祠內的懷幼小學,才開始受到正式教育。1952年開始,孟凡人分別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學北京市第五中學就讀初高中。中學期間,因早期基礎教育較差,使孟凡人不喜歡數學和理科,並對文科產生興趣。1959年,孟凡人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班。大學期間,孟凡人曾在陝西省華縣元君廟—泉護村遺址北京市懷柔縣戰國至漢代古墓實習。1962年,孟凡人和同學到湖北省博物館實習,並完成畢業論文《武昌六朝墓的等級》。畢業後,孟凡人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

剛畢業的孟凡人和同事們一起前往山東省黃縣勞動學習。1965年起,孟凡人先後前往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陝西省西安市西周遺址、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長安城、漢唐帝陵等古遺址學習工作。1965年底,又前往山西省永濟縣參加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反京的孟凡人負責了一段時間元大都城牆遺址的發掘工作。但不多時便前往河南省息縣五七幹校。1972年,孟凡人返回北京,與趙桂蘭結婚,生下一兒一女。期間又前往山西省夏縣東下馮遺址曲沃縣方城遺址從事考古發掘工作。1975年,因農民起義引發的熱潮,孟凡人等人至陝北調查李自成起義,並發表《論李岩》一文。[2]

新疆考古與研究

[編輯]

1975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計劃重組,孟凡人加入其中。10月份,孟凡人及新疆隊成員前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克蘇專區庫車縣等地考察,但因領隊不諳考古事宜,故此行並無建樹。1977年,孟凡人負責整理黃文弼的《新疆考古發掘報告(1957-1958)》,《報告》後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78年,孟凡人轉入剛成立的新疆考古工作隊,但因未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無法前往新疆工作。所以被借調參加洛陽市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古發掘工作。同時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新中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等撰稿。[2]

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隊入疆,首個考察對象便是北庭故城遺址。孟凡人隨考古隊考古發掘北庭故城遺址和遺址西側的高昌回鶻佛寺遺址。其成果發表於《北庭史地研究》《北庭高昌回鶻佛寺壁畫》等著作中。此後,孟凡人將重心放在20世紀初西方對新疆的考察研究方面,參與出版《新疆古代雕塑輯佚》《高昌壁畫輯佚》。1986年,孟凡人回到新疆,考察新疆阿克蘇地區全境,確定烏什縣別迭里達坂即玄奘西行經過的勃達嶺。同時,孟凡人上報發掘蘇巴什佛寺遺址的計劃,但最終並未獲批。[2]

隨即孟凡人的工作又轉入室,開始系統的研究新疆古代歷史文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基於歷史文獻和出土簡牘,編撰發表《樓蘭新史》《樓蘭鄯善簡牘年代學研究》等成果。1987年,孟凡人升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草原絲綢之路考察,孟凡人參與其中,考察中亞五國主要遺址,參觀各國主要博物館。1992年,孟凡人升任研究員。同年,孟凡人返回新疆參加紀念斯文·赫定新疆探險百年穿越和田河的活動。不久,孟凡人開始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2]

1994年,孟凡人建議編寫《中國考古學》獲批,並在立項後擔任宋遼金元明卷主編。1995年,孟凡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黨支部書記。同年,孟凡人兩度前往日本,5月參加奈良縣立橿原考古學研究所附屬博物館學術報告會,以《從北魏洛陽城到隋唐長安城》為題作學術報告;11月又至奈良文化財研究所作《中日古代都城的比較研究略論》的學術報告。這一年,他也兩次前往新疆,分別參加庫爾勒市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參加中日尼雅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同時,孟凡人還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劉文鎖巫新華李肖等人為其學生。[2]

1997年,孟凡人前往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參觀元上都元中都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等古遺址,並參與調查黑城遺址。同一年,孟凡人還與新疆尼雅遺址發掘隊出訪日本,在佛教大學作《近期尼雅遺址考古學術課題構成略說》的學術報告。1998年,孟凡人卸任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第二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邊疆考古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外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此後,孟凡人因參與學術活動、陪領導視察等,輾轉中國大陸多地。同時也參加國家文物局國保單位陪審會、國家文物局學術立項與驗收等不同活動。2001年,孟凡人作為首席專家,參加北京電視台進駐樓蘭古城的專題節目。[2]

退休逝世

[編輯]

2004年,孟凡人退休後即返聘。此時他既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學委委員參與國家文物局等組織的學術活動,也繼續培養博士研究生。不過,他將重心主要放在來《中國考古學·宋遼金元明卷》等專著的編撰上。除《中國考古學·宋遼金元明卷》外,孟凡人退休以後還出版過《新疆考古論集》《明代宮廷建築史》等專著。[2]

2021年年底,孟凡人以「孟凡人教授」的賬號開始在嗶哩嗶哩UP主生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子公司負責組織拍攝和運營。[3][4]在嗶哩嗶哩,孟凡人主要發布科普短視頻,截止2024年8月,共計38條科普短視頻,175萬閱覽量,近10萬粉絲。孟凡人還參與《考古大師課:文明、記憶與歷史現場》等節目的拍攝。[5]

2023年6月21日,孟凡人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1]同一年,孟凡人花費數十年編撰的《中國考古學·宋遼金元明卷》出版。[5][6]

學術成果

[編輯]

截止2021年,孟凡人出版著作近20部(包括合著),主要著作包括《北庭史地研究》《樓蘭新史》《樓蘭鄯善簡牘年代學研究》《絲綢之路史話》《新疆考古與史地論集》《明代宮廷建築史》《新疆考古論集》《明朝都城》《尼雅遺址與于闐史研究》《北庭和高昌研究》《宋代至清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等。參與主編《中國考古學·宋遼金元明卷》《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等著作。孟凡人發表的論述百餘篇,所涉及方面包括北庭、高昌樓蘭與鄯善都城方位、于闐焉耆龜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新疆考古綜論、中國都城和帝陵等,也翻譯有俄文日文的研究資料。[2][1]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著名考古学家孟凡人因病去世 享年83岁. 中國新聞網. 2023-06-21 [2025-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7-05).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肖小勇. 聚才揽粹著新篇 孟凡人先生八秩华诞颂寿文集.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9: i-xxiii; 1-15; 407-414. ISBN 9787030625281. 
  3. ^ 陳亞傑; 馮雨昕. 86岁老教授孟凡人,决定去做视频博主. 戀愛婚姻家庭. 2022, (36): 10–11. 
  4. ^ 青山. 考古学家孟凡人:“云端”课堂里授业年轻人. 中國老年. 2022, (08): 15–16. 
  5. ^ 5.0 5.1 張南冰. 考古老兵网络育人建新功 ——追忆孟凡人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報 (第07版:語絲). 2024-08-02 [2025-07-05]. 
  6. ^ 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 中國考古. 2024-02-08 [202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