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飛越奪命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桑德拉大橋
The Cassandra Crossing
基本資料
導演喬治·P·科斯馬圖斯
監製Lew Grade
卡洛·蓬蒂
編劇喬治·P·科斯馬圖斯Robert Katz
主演艾娃·加德納
李察·哈里斯
伯特·蘭卡斯特
索非婭·羅蘭
馬田·辛
O·J·辛普森
李·斯特拉斯伯格
英麗德·圖林
配樂傑里·戈德史密斯
攝影Ennio Guarnieri
剪輯Roberto Silvi, Françoise Bonnot
製片商ITC娛樂[*]
片長129分鐘
產地英國意大利西德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1976年10月8日
發行商AVCO/Embassy Pictures

卡桑德拉大橋》(英語:The Cassandra Crossing)是一部由英國意大利前西德聯合製作的災難片,於1976年12月8日上映,導演是喬治·P·科斯馬圖斯。本片由媒體大亨Lew Grade爵士(英國聯合電視負責人)和意大利電影製片人卡洛·蓬蒂擔任製片,利用全明星陣容旨在大面積吸引國際關注,電影上映前的播映權已經發放給英國美國的分銷商。[1]製片人卡洛·蓬蒂的妻子索非婭·羅蘭擔任本片女主演。片中的卡桑德拉大橋實際取景自法國加拉比高架橋。1980年代初,由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引進中國大陸。[2][3]

劇情[編輯]

影片假想在冷戰時期,三名恐怖分子襲擊位於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其中一人當場喪生,一人感染鼠疫後逃進了一列開往斯德哥爾摩火車,導致鼠疫病毒在車內蔓延開來。美國駐世衛組織的代表、陸軍情報部「麥肯齊」上校負責處理此事。

火車原計劃由瑞士日內瓦始發,經巴塞爾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等西歐主要城市,最後抵達瑞典斯德哥爾摩。一路上各地均對病毒避之不及,最後麥肯齊上校說服華約成員國波蘭接收受感染的整列火車,並宣稱在波蘭為乘客提供隔離點和治療區。

美軍方為了阻止病毒傳播和掩蓋真相,在紐倫堡由美國駐德憲兵武裝登車接管,並為整列火車安裝了臨時供氧設備。火車改道前往波蘭,終點為波蘭一處曾為前納粹集中營的地方,途中需通過波蘭境內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橋」,以圖通過火車事故消滅感染乘客,阻止病毒蔓延。後發現過量氧氣可能可抑制病毒,車上乘客症狀正在緩解,但麥肯齊上校仍堅持駛往卡桑德拉大橋。最後乘客通過武力搶奪控制權,切斷火車連接部分,後部二等車廂在大橋前剎車停止,乘客倖存下來;前部由士兵把控的一等車廂大橋墜橋,無人生還。[4]

演員[編輯]

  • 李察·哈里斯 飾 張伯倫(Jonathan Chamberlain)醫生,乘客,神經外科醫生,組織車上乘客自救
  • 伯特·蘭卡斯特 飾 麥肯齊(Col. Stephen MacKenzie)上校,火車行動指揮者,美國駐世衛組織的代表、陸軍情報部人員
  • 索非婭·羅蘭 飾 詹妮弗(Jennifer Rispoli Chamberlain),作家,張伯倫醫生的前妻
  • 馬田·辛 飾 羅比·納瓦羅(Robby Navarro),偽裝成登山者的毒販,正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
  • O·J·辛普森 飾 海利(Haley),偽裝成神父的國際刑警組織探員
  • 李·斯特拉斯伯格 飾 赫爾曼·卡普蘭(Herman Kaplan),猶太小商販,二戰時從納粹集中營逃出
  • 艾娃·加德納 飾 妮可(Madame Nicole Dressler),羅比的女友,軍火商妻子
  • 英麗德·圖林 飾 斯屈德納(Elena Stradner),世界衛生組織醫生

參考[編輯]

  1. ^ Thompson, Nathaniel. "The Cassandra Crossing (197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urner Classic Movies. Retrieved 3 February 2012.
  2. ^ 银色经典《卡桑德拉大桥》. 新浪網. CCTV-6. 2006-07-04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3. ^ 译制片时代的佳作:《卡桑德拉大桥》. 搜狐. CCTV-6. 2019-09-01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1). 
  4. ^ 百部穿影政治篇94:《卡桑德拉大桥》. 鳳凰網. [2022-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