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長山島

座標37°55′17″N 120°44′38″E / 37.9213°N 120.7440°E / 37.9213; 120.744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長山島
南長山島在山東的位置
南長山島
南長山島
南長山島在山東省的位置
自然地理
坐標37°55′17″N 120°44′38″E / 37.9213°N 120.7440°E / 37.9213; 120.7440
所處海域亞洲渤海黃海
所屬群島廟島群島
總面積13.2128平方公里(5.1015平方英里)
長度7.35千米(4.567英里)
寬度3.85千米(2.392英里)
岸線長度25.45千米(15.814英里)
最高海拔156.1米(512.1英尺)
最高點黃山
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
山東省
地級市煙臺市
市轄區蓬萊區
街道辦事處南長山街道
居民
人口24,414(2010年)
人口密度1,847.75人/平方公里(4785.65人/平方英里)
語言漢語膠遼官話登連片
地圖
南長山島位置

南長山島,古稱大謝島沙門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半島以北的渤海海峽中的一座島嶼。該島是山東省最大的海島[1]:78,也是廟島群島(長山列島)中面積最大、常住人口最多、位置最南的一座島嶼,南隔登州水道蓬萊角相望,距大陸最近距離為6.7千米[2]:49。南長山島屬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南長山街道管轄,是試驗區管委會駐地,亦是長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50

名稱

[編輯]

唐代稱大謝島,在此設大謝戍。宋代稱沙門島[a]。後因山脈南北走向且與北長山連為一體,猶如海上一條長長的山脈而與北長山並稱為長山島。清末、民國時期因島在南而得名南長山島。[4]:118[2]:51

行政區劃

[編輯]

南長山島由山東省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南長山街道管轄。長島綜合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中共長島試驗區工委駐地在南長山島。[5]南長山島也是南長山街道唯一管轄的島嶼。島上共有南城村、樂園村、連城村、王溝村、黑石嘴村、荻溝村、趙王村、山前村、孫家村、後溝村和鵲嘴村十個行政村。

歷史及沿革

[編輯]

長島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王溝村附近曾出土約3.5萬年前的智人頭骨。島上也存在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出土了各種陶器、獸骨等[2]:61。島上有西周至漢代的古墓,出土過青銅、玉、陶等多種材料的禮器、兵器、日用器等。[2]:62

唐朝神龍三年(公元707年),蓬萊建縣,包括南長山島在內的廟島群島隸屬於蓬萊。貞觀二十年時,廟島群島成為海路討伐高句麗的重要中轉站,遂在南長山島上設置了大謝戍,數年後便廢置。宋代屬於蓬萊縣沙門寨,建隆三年開始作為流放地。元、明屬沙門島社。[2]:51

1927年,長島被奉系海軍占領,並作為奉系海軍第二艦隊的基地。1939年為日偽軍占領。1949年8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長山島戰役華東野戰軍殲滅防禦南長山島的國軍海軍陸戰隊第二團,這是解放軍的首次渡海登陸作戰。[6]

地理

[編輯]

南長山島位於廟島群島最南部,東臨黃海,西面渤海,北部和北長山島通過玉石街大壩陸路相連[2]:50,南隔登州水道(廟島海峽)和蓬萊區的蓬萊角相望。[2]:16

南長山島是廟島群島及山東省最大的海島[7]:36。南長山島南北長,東西短,略呈長條形[4]:118。東西長7.35千米,東西寬3.85千米,面積13.2128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4.45千米。

島嶼地貌類型為低丘陵為主[1]:78,整體地勢東高西低,丘陵集中在東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側,為海積平原,山脈間分布有黃土台地[2]。山脈多成南北方向條狀分布,島上有餑餑山高山北山黃山信號山烽山半劈山葉台山等山峰[7]:41。陸地最高點為黃山,位於孫家村西,海拔156.1米。[7]:37南長山島也是廟島群島中地勢最平緩的海島。[2]:19

南長山島沿岸有許多小島礁,自北部逆時針分別為北龍鬚、南龍鬚、坑石板、蓮花池、豬嘴石、老頭礁、雙石礁、石板礁、馬石礁、長石礁、高山走石、四黑石礁、北石礁、大石根、沙船碇、外二道礁、北頭礁。[2]:51

氣候

[編輯]

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區,兼具海洋性和大陸性特點。冬、春兩季風大,夏季雨多,氣候相較大陸涼爽。秋季乾燥。春、秋兩季氣溫變化慢於大陸。[1]:79

年平均氣溫12°C,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1.6°C,8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4.5°C。年均降水量549.5毫米,降水集中於6-9月份。年日照時數2771小時。[1]:80

植被和生物

[編輯]

南長山島的植被類型包括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灌木叢、草叢等。林木覆蓋率為44.8%,主要集中在東部丘陵地帶。[1]:103

南長山島附近水域有浮游植物105種,浮游動物33種,底棲生物110種[1]:80。鳥類種類豐富,途徑候鳥有200多種[1]:81。南長山島潮間帶分布有33種大型底棲生物。[2]:109

人口及教育

[編輯]
長島第一實驗學校操場

歷史上,長島人口變化很大。宋代大批罪犯流放至此,島上囚犯最多時逾千人。明洪武年間因倭寇屢屢襲擾,官府將島民遷出,長島為之一空。萬曆年間,官兵進島屯駐,一部分留島軍戶後來轉為民籍。清朝初年,受遷界令影響,島民再次奉旨外遷。隨着台灣平定,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清政府鼓勵外遷島民返回,人口逐漸增加。至1930年,南長山島有人口10800人。1939年日偽軍占領廟島,大量居民遷出,1946年時統計上有3547人。抗戰勝利後島民回遷,人口增加。1988年有人口14516人[4]:118,2000年時人口22367人。[2]:52

2010年時,南長山島有人口24414人[2]:52。絕大多數分布在島嶼西側。

目前島上設有長島第一實驗學校長島第二實驗學校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和長島中學一所高中。[2]:53

交通及旅遊

[編輯]

南長山島與大陸間無道路或隧道。島西側鵲嘴灣內設有長島港[2]:86,與蓬萊、大黑山小黑山廟島砣磯島及北部島群等有定期輪渡航班[2]:87。有旅遊航線途徑長島港,可達遼寧旅順[8]。南、北長山島之間有玉石街大壩及南北長山聯島大橋相連。[9][2]:84[10]

島內有望夫礁仙境源林海峰山等景區[2]:75。設有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展覽館、老海島事跡陳列館、長島博物館等、候鳥展覽館、地質博物館等。[11][2]:63

1949年之後,長島作為重要的軍事要塞區,長期不允許外國人進入。2008年之後,包括南長山島在內的長島南部數個島嶼對外國人開放[2]:67[12]

注釋

[編輯]
  1. ^ 沙門島有多種說法,清代的一些文獻稱沙門島應指廟島[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山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 (編). 山东省海岛志. 1995. ISBN 7533116240.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中國海島志》編纂委員會 (編). 中国海岛志·山东卷·第1册,山东北部沿岸.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3-03. ISBN 978-7-5027-8355-6. 
  3. ^ 宋代的沙门岛不是庙岛. 煙臺晚報. 2024-11-10 [2025-04-05]. 
  4. ^ 4.0 4.1 4.2 長島縣地名辦公室. 长岛县地名志. 1989. 
  5. ^ 千里海岸线 跃上新征程|穿行长山列岛-烟台要闻-水母网. 煙臺融媒. 2024-06-14 [2025-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4). 
  6. ^ 賈曉明. 长山岛战役:解放军的首次渡海登陆作战. 人民政協報. [202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1). 
  7. ^ 7.0 7.1 7.2 山東省長島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长岛县志.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0-05. ISBN 7-209-00582-X. 
  8. ^ 就在4月22日 长岛—旅顺省际海上旅游航线正式复航_齐鲁原创_山东新闻_新闻_齐鲁网. 齊魯網. 2023-04-21 [2025-04-06]. 
  9. ^ 李其波; 王寧. 我省首座海岛跨海大桥开建. 2013-04-02. 2013-04-02 [2025-04-06]. 
  10. ^ 山东首座海岛跨海大桥今日建成通车 - 海报新闻. 水母網. 2014-09-30 [2025-04-06]. 
  11. ^ 吳巧齡. 来长岛不能错过的地方 长岛“十大网红打卡地”网络评选结果出炉-烟台旅游-水母网. travel.shm.com.cn. 2022-06-19 [2025-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3). 
  12. ^ 长岛正式对境外开放. 膠東在線 (2011-05-09). [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