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保羅·尼普科夫電視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保羅·尼普科夫電視台
Fernsehsender „Paul Nipkow"
類型電視台
國家納粹德國 德國
創立1934年
持有者帝國廣播公司

保羅·尼普科夫電視台(德語:Fernsehsender „Paul Nipkow",以下簡稱「尼普科夫電視台」),又名德國電視廣播(德語:Deutscher Fernseh-Rundfunk),是納粹德國時期的一家電視台,也是二戰期間世界上唯一能夠進行常規播出的電視台。其名稱源自發明了尼普科夫盤波蘭裔德國物理學保羅·高特列本·尼普可夫。尼普科夫電視台於1934年4月18日開播,1944年10月19日停播[1]

歷史[編輯]

保羅·尼普科夫電視台播出畫面

隨着電視的發明,英國美國日本先後進行了電視傳輸試驗。1928年,德國開始在首都柏林進行電視傳輸試驗,同年,德律風根製造出了電視機樣機,並在當年的柏林國際廣播展進行了展示。1929年,電視節目開始通過柏林廣播塔英語Funkturm Berlin定期傳輸,並於1934年4月18日開始正式向公眾廣播。

尼普科夫電視台雖然只能覆蓋柏林及其周邊地區,但仍大受歡迎。1936年柏林奧運會期間,尼普科夫電視台進行了轉播,約有160,000名觀眾收看了電視轉播,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透過電視播放的奧運會。對於當時的德國來說,電視的娛樂意義遠大於宣傳意義(納粹德國宣傳事務負責人約瑟夫·戈培爾認為,電台廣播才是便於進行宣傳的「大眾媒體」)。由於技術限制,當時的電視節目幾乎全部是現場直播(但仍有部分節目以35毫米膠片的形式記錄下來)。1942年至1944年,德國還在被占領的法國巴黎進行了電視廣播。

盟軍諾曼底登陸之後,尼普科夫電視台於1944年10月19日停播。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之後,人們發現了大約280盤記錄有尼普科夫電視台節目的電影膠捲。這些影像後來被多個紀錄片引用,如1996年西德廣播公司北德廣播公司聯合拍攝的《第三帝國的電視業》(德語:Televisionen im Dritten Reich),以及1999年由Michael Kloft拍攝的《萬字旗下的電視業》(英語:Television Under the Swastika)。

參考資料[編輯]

  1. ^ 22.3.1935: Erstes Fernsehprogramm der Welt. Deutsche Welle. [2016-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30).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