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
外觀
伯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中文也用「伯爵」來翻譯相應的爵位等級封號(例如法國之Comte、英國之Earl、德國之Graf、北歐之Jarl等)。
中國
[編輯]自中國先秦時代開始,已有君主賜封伯爵,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諸侯國中國君的爵位是伯爵的有燕國、秦國、曹國、鄭國、梁國等。
- 中國歷代伯爵
歐洲貴族
[編輯]歐洲國家貴族爵位中,從最低級以上的第三級一般在中文裏譯作「伯爵」,在侯爵之下,在子爵之上。
歐洲大陸部分國家的伯爵爵位名稱出自羅馬帝國的頭銜「隨從官(拉丁文:Comes)」,本意為侍從。例如,法語「伯爵」為Comte,出自拉丁文comitem,即comes的賓格。
而在北歐國家,則有不同源的爵位名稱Jarl,原意是「部落首領」,與此同源的是英國的「伯爵」:Earl。Earl是英國爵位中,唯一不源於法語的單詞。同時,女性頭銜Countess(伯爵夫人、女伯爵),則與其他英國爵位頭銜同樣源於法語[1]:349。
德國的伯爵則稱爲Graf,使用這一名稱的還有奧地利、匈牙利等其他曾經受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直接統治的國家。
法國的伯爵代表國王,擁有國王的權力。公爵是領地更大的伯爵,侯爵則是統治邊疆的伯爵,侯爵通常是優秀的戰士[2]。
此外,英語裏的行政區劃county(一般譯作「郡」或「縣」)則來自法語Comte的英譯,即Count,原意是「伯爵的領地」。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牛惠霞. 浅析英语中的法语外来词. 《瀋陽建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遼寧省瀋陽市: 瀋陽建築大學). 2007, (2007年第9卷第3期): 346—349. ISSN 1673-1387. doi:10.3969/j.issn.1673-1387.2007.03.026 (簡體中文).
- ^ 吳圳義 <法國史> P67起
![]() | 這是一篇關於政府官制演進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