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烏魯木齊市基督教會明德路堂

座標43°47′25.6″N 87°37′31.4″E / 43.790444°N 87.625389°E / 43.790444; 87.62538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魯木齊市明德路堂
烏魯木齊市基督教會明德路堂
地圖
43°47′25.6″N 87°37′31.4″E / 43.790444°N 87.625389°E / 43.790444; 87.625389
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明德路1號
國家/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宗派基督教
歷史
創建日期1945年 (1945)
地圖
烏魯木齊市基督教會明德路堂

烏魯木齊市基督教會明德路堂[網 1],(原為新疆中華基督教會明德路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最大、信徒最多的基督教堂[網 2]

歷史[編輯]

江蘇省南京市人李開煥曾就讀於河南聖安德烈神學院,屬內地會。李開煥是中華郵政的郵務員,曾先後前往河南省和雲南省就職。他的妻子為江蘇省泰興縣人翟明霞,翟明霞於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考入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任教員。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開始信仰基督教,屬浸禮宗。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開始就讀於中華神學院,並於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畢業,畢業後在雲南布道。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李開煥與翟明霞結婚[刊 1]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的2月,夫婦二人主動請調前往新疆省[刊 1]。二人途徑蘭州市時,與胡進潔相遇,胡進潔表示迪化城(今烏魯木齊市)內有內地會福音堂提供教務活動。李開煥與翟明霞不願依靠外國教會,故拒絕了胡進潔的邀請[書 1][書 2]。二人於當年5月抵達迪化。抵達迪化後,李開煥在《新疆日報》連續刊登了7天的告示,邀請迪化城的基督徒聚會聯絡[刊 1]。因為1942年河南饑荒,很多河南難民遷往新疆謀生,分別被安置在沙灣縣阜康縣等地,而留在迪化的難民部分是基督徒[書 2][書 1]。告示登出後,超過30名迪化基督徒前往聚會點,另外還有來自阜康、奇台哈密尉犁等地的基督徒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其聯絡[刊 1]。到了8月26日,李開煥召開了全體教徒大會,並開始教會成立籌備工作。新疆中華基督教會於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2月24日正式成立,烏魯木齊為總會,其他各地設置分會,李開煥為主任委辦。由於當時沒有專門的教堂,夫妻二人選擇租用新疆省藥房(今烏魯木齊市大十字一帶)的兩間會議室作為聚會地點,每周日組織大禮拜,並將水磨溝香泉浴池作為施洗禮拜之地[刊 1]。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3月,李開煥、王金銘等人組成建堂委員會,開始為建堂籌資。9月份共籌得新疆省幣120萬元(黃金20兩),選擇在明德路購買了一院有3到4間房間的平房。時任新疆省主席張治中也參與捐款[刊 1][書 2][書 1]

隨後李開煥從郵局辭職,開始正式任教牧專職人員。並選擇12名教徒為辦理教會事物的委辦。前往新疆中華基督教會的信徒逐漸增多,超過100人。教會還創辦了基督教刊物《江河》,並在上海印刷,向全國發行,共發行超過100期。新疆中華基督教會有大禮拜、小禮拜、家庭聚會等宗教活動,每周日舉行大禮拜,小禮拜則分為星期一的見證會,星期二的查經會,星期三的禱告會,星期四的向交會以及星期五的唱詩會等。1946年到1959年間,新疆中華基督教會共設立六道灣家庭聚會點、和田街家庭聚會點、二道橋家庭聚會點和東關家庭聚會點,每個聚會點有1人負責召集。新疆中華基督教會的運營經費由信徒資源奉獻,並一直不攤派、不募捐、不勸助[刊 2][書 3]

新疆中華基督教會成立後,李開煥牧師等人經常巡迴新疆各縣。綏來縣(今瑪納斯縣)、景化縣(今呼圖壁縣)、米泉縣(今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阜康縣、奇台縣、哈密縣(今哈密市)等地教會成為新疆中華基督教會分會。新疆中華基督教會信徒大多為漢族基督徒,不過經常有超過10人的歸化族(現俄羅斯族)基督徒前往新疆中華基督教會進行大禮拜,由於語言不通,每次大禮拜結束後,他們會單獨進行一次俄語禮拜。也因此,新疆中華基督教會與在伊寧市的歸化族教會取得了聯繫[刊 1]

李開煥於1959年去世,葬於東山公墓,翟明霞繼續開展宗教活動。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新疆中華基督教會的活動中止,新疆境內公開的基督教活動基本停滯。新疆中華基督教會教堂被電子研究站占用。直到1985年,明德路大院被政府歸還給了新疆中華基督教會,並補償修建了40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作為禮拜堂。禮拜堂完工後,新疆中華基督教會更名為烏魯木齊市中華基督教會。烏魯木齊市中華基督教會辦教原則為「自治、自養、自傳」。中國基督教協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先後按立陳孝卿、黃清治、范晨等人為牧師,王金銘、崔鴻凱、張錄庭、范子舟等人為長老。除此之外,明德堂每年選舉7位執事。隨着信徒的增多,兩層樓房逐漸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在大禮拜時,常常因為屋內無地容身,院內也被信徒擠滿[刊 3]。1994年10月,開始興建新的禮拜堂,1995年聖誕節之前,總面積2400平方米的新的禮拜堂落成。新的禮拜堂高6層,其中頂部三層為寫字間,下三層和地下室組成了聖殿,其中三樓是主會堂。每天有超過3000餘信眾前往明德堂進行宗教活動[網 3]

參考文獻[編輯]

書目
  1. ^ 1.0 1.1 1.2 黃清治. 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十八卷)·民族宗教编.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6: 895–899. 
  2. ^ 2.0 2.1 2.2 中國人民政協商商會議烏魯木齊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乌鲁木齐文史资料 第16辑. 烏魯木齊: 新疆青年出版社. 1993: 134–143. 
  3. ^ 烏魯木齊市黨史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乌鲁木齐市志 第一卷 总类.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4: 289-290. ISBN 7-228-03205-5. 
期刊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唐世民. 基督教在新疆的传播. 新疆社會科學. 1984, (04): 140–143. 
  2. ^ 王靜. 民国时期新疆基督教本土教会研究. 西域研究. 2019, (04): 98–103, 145. doi:10.16363/j.cnki.xyyj.2019.04.011. 
  3. ^ 陳孝卿. 乌鲁木齐将建新堂. 天風. 1994, (05): 16. 
網站
  1. ^ 教堂风采之新疆乌鲁木齐明德路基督教堂. 福音時報. 2014-09-03 [2021-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7). 
  2. ^ 何夕. 新疆基督教会明德堂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教堂先进集体. 福音時報. 2017-01-13 [2021-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7). 
  3. ^ 范晨光. 新疆乌鲁木齐明德路堂. 福音時報. 2008-04-16 [2021-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