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尼泊爾關係
![]() | |
![]() 中國 |
![]() 尼泊爾 |
---|---|
代表機構 | |
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 | 尼泊爾駐華大使館 |
代表 | |
大使 陳松 | 大使 克里希納·普拉薩德·奧利[1] |
中國—尼泊爾關係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泊爾之間的外交關係。1960年4月28日,兩國簽署了《中尼和平友好條約》。儘管尼泊爾最初並不熱衷,但最近一直在努力增加與中國的貿易和聯繫。1960年3月21日,兩國簽署了《中尼邊界協定》,解決了中尼邊界的所有邊界爭端,尼泊爾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締結邊界條約的中國鄰國,尼泊爾和中國的關係由此得到提振。1961年10月5日,中尼兩國政府批准了邊界條約。自1975年起,尼泊爾一直奉行平衡中國和尼泊爾南部鄰國印度之間競爭影響力的政策。自從錫金王國加入印度後,印度是尼泊爾僅有的兩個鄰國。[2][3]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加入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尼泊爾也一直支持將中國納入該區域組織的提議。自1975年以來,中尼關係一直密切且發展迅速,儘管印度仍然是尼泊爾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自2015年起,中國成為尼泊爾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4]也是繼卡塔爾和阿聯酋之後尼泊爾第三大匯款來源國。[5][6][7]不過,尼泊爾政府估計,截至2021年,印度約有100萬尼泊爾移民工人,而在中國的尼泊爾人數量卻微乎其微(中國大陸有3,500人,香港有15,950人)[8] as of 2017.
歷史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
[編輯]尼泊爾與西藏對西藏商業的控制權向來有不少的紛爭。自明朝開始。尼八剌(古代中國對尼泊爾的舊稱)就對中國期貢。1792年廓爾喀之役尼泊爾軍隊被清朝軍隊打敗後,尼泊爾被迫簽訂向清朝朝貢的條約。[2]清朝後來於1814年拒絕尼泊爾對英尼戰爭的協助請求,因此尼泊爾被大英帝國再打敗。[2]尼泊爾從此在中國和英屬印度之間搖擺。[2][9]尼泊爾於1855年入侵西藏,不過廓藏戰爭在清朝的介入下很快結束,並簽訂了中尼條約。[2]到了1908年,尼泊爾決定在英國侵藏戰爭中支持英國。[2]當清朝於1910年準備再取回西藏的主權時,尼泊爾與當時的西藏政府和英國結盟並於1911年將中國軍隊趕走。[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
[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0年發動了昌都戰役,令尼泊爾開始關注其領土完整和安全的問題。[10][11][12]中國下令限制尼泊爾入藏的朝聖者(參見藏傳佛教的朝聖),並支持尼泊爾共產黨對抗尼泊爾王國。[2][11] 1955年,尼泊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又於1960年互換大使。1956年,兩國終止了1856年簽訂的藏尼條約,尼泊爾同時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份。[2]1960年,尼泊爾和中國簽訂了邊界協議。尼泊爾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2]1961年,尼泊爾與中國同意建設一條全天候道路連接加德滿都與西藏。1962年中印戰爭時期,尼泊爾宣佈中立。[2]
1996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尼泊爾,成為第一個訪問尼泊爾的中國最高領導人。
201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尼泊爾,與尼泊爾總統比迪婭·戴維·班達里共同宣布,將兩國關係升級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將擴大各領域交流合作[13][14]。2020年8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比迪婭·戴維·班達里互致賀電,熱烈慶祝兩國建交65周年[15]。
由於尼泊爾是內部國家,被印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包圍,中國側背靠喜馬拉雅山,因此一直只能經印度進口所有的石油供應及大部分醫藥品和生活必需品。然而,印度卻多次曾以此為威逼,插手尼泊爾的國內事務及外交政策。在2015時,為了逼使尼泊爾修改新憲法,甚至利用2015年4月的地震,封鎖尼泊爾與印度的邊境,阻止救援物資進入,造成人道危機,兩國關係裂痕持續擴大,因此尼泊爾決定減少依賴印度來分散風險,與中國交好並簽領協議修建中尼鐵路,[16][17]但也因此引發印度非常不滿。[18]
經貿關係
[編輯]2022年中尼雙邊貿易額為16.8億美元,同比下降14.6%,其中中國向尼泊爾出口16.6億美元,同比下降14.6%,中國從尼泊爾進口0.2億美元,同比下降17.9%。中國對尼出口商品主要有計算機通訊技術產品、非針織鉤邊服裝、塑料底鞋、儀器儀表等;從尼進口商品有青貯飼料、皮革、金屬製品、小麥粉、小電器等[19]。
20世紀70年代末印度併吞錫金王國後,比蘭德拉國王提議將尼泊爾作為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和平區」,並於20世紀80代開始進口中國產武器。[2][3][10]在尼泊爾內戰期間,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曾直接統治該國,鎮壓了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的毛主義叛亂。當美國、英國和印度拒絕向賈南德拉政權提供武器時,中國卻作出回應,向尼泊爾運送武器,儘管尼泊爾毛主義共產黨在意識形態上與中國相似。[20][21]2008年,尼泊爾和平進程和全國選舉結束後,毛派領導的新政府宣布廢除尼泊爾與印度1950年簽訂的條約,表明尼泊爾將更加積極地發展與中國的密切關係。[20][22][23]
尼泊爾曾大力支持中國2007年成功申請成為南盟觀察員。[24](p. 192)
尼泊爾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大受益者,2009年至2012年,尼泊爾與中國的貿易額增長了五倍。[18]自21世紀以來,尼泊爾受益於中國對南亞地區援助的增加,其中包括中國資助修建從加德滿都到日喀則的鐵路(即中尼鐵路)。 [24](p. 198)2021年,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承諾通過「北部地區邊境發展計劃」為尼泊爾北部15個區的發展項目提供資金。[25]
跟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一樣,尼泊爾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與中國的關係。[26](p. 215) 中尼印經濟走廊由中國於2018年4月提出。[27]這是中尼雙方商定的「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向印度的延伸。儘管中國和尼泊爾對改經濟走廊作出了積極反應,但印度卻「無動於衷」。[28]這種冷漠被認為是由於中尼印經濟走廊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對尼泊爾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以及「印度對尼泊爾過境點的壟斷以及尼泊爾試圖結束對印度的依賴」的結束。[28]批評者將尼泊爾的博卡拉機場和跨喜馬拉雅多維互聯互通網絡描述為潛在的「債務陷阱」。[29][30][31][32][33]
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國取消了對從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且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所有國家(包括尼泊爾)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34]
交通
[編輯]阿尼哥公路於20世紀60年代由中國人在一條古老的氂牛道上修建而成。[35]如今還計劃在2012年拓寬這條道路,但季風引發的山體滑坡使維持道路暢通變得更加困難。[35]如擴建完成,這條公路成為中國和尼泊爾之間大量貿易的通道,也成為印度和中國之間部分貿易的通道。[35]
2008年,中國打算建設西藏首府拉薩和毗鄰尼泊爾的樟木鎮之間770公里的鐵路,並計劃通過樟木口岸將尼泊爾的鐵路連接至中國的鐵路網。[36]2008年4月25日,在中尼官員會晤中,中國代表團宣布將青藏鐵路延伸至尼泊爾邊境的樟木。尼泊爾要求延伸鐵路以促進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旅遊。在尼泊爾總理訪華之際,據報道,該鐵路將於2020年完工。拉薩至日喀則段(即拉日鐵路)已於2014年8月開通。
拉薩與加德滿都之間有航線。[18]
2018年6月,中國和尼泊爾宣布達成協議,重申通過一條新鐵路連接西藏日喀則和加德滿都。[37]
2018年9月,尼泊爾商務部官員拉比·尚卡爾·塞因朱宣布,中國已允許尼泊爾使用天津、深圳、連雲港和湛江等港口以及蘭州、拉薩和日喀則等陸路口岸。[38]使用中國港口減少了尼泊爾對印度在貿易方面的依賴,這種依賴在2015年尼泊爾封鎖事件中凸顯出來。[38][39]
人權
[編輯]2020年6月,尼泊爾成為在聯合國支持香港國安法的53個國家之一。[40]2022年10月,尼泊爾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有關中國新疆種族滅絕指控的辯論中投了反對票。[41][42]尼泊爾對此的看法是,新疆問題與人權無關,而是反恐、反分裂問題。 [43][44]
據報道,中國邊境安全部門向尼泊爾藏人施壓,要求他們不得展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的肖像。[45]
參考資料
[編輯]- ^ 驻华大使到任顺序及递交国书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4-02-02 [2024-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5).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Sino-Nepalese relation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31).
- ^ 3.0 3.1 Nepal's China-Card – Scoop News. [17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6).
- ^ A Survey Report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Nepal (PDF). Nepal Rastra Bank. June 2018 [28 Nov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7-05).
- ^ Kafle, Laxman. Over 50 Per Cent Of Remittance To Nepal Comes From Gulf Countries. Rising Nepal Daily. 28 January 2020 [202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Remittances keep Nepal's shaky economy afloat. [202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0).
- ^ Malaysia top remittance sending country to Nepal. [202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1).
- ^ Archived copy (PDF). [2017-04-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1).
- ^ Hodgson to Gov of India, 26 May 1838, Foreign Dept Sec, 13 June 1838, No 10, NAI
- ^ 10.0 10.1 India-Nepal Treaty.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11.0 11.1 Tribune India.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0).
- ^ Dick Hodder, Sarah J. Lloyd, Keith Stanley McLachlan. Land-locked States of Africa and Asia. page 177. Routledge, 1998. ISBN 0-7146-4829-9
- ^ 关系提升一层 中国与尼泊尔成战略合作伙伴. [2019-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4).
- ^ 习近平成为20年多年来首次访问尼泊尔的中国国家主席. [2019-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3).
- ^ 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贺电. 人民日報.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 ^ Sangraula, Bikash. To decrease its dependence on India, Nepal eagerly awaits China rail plan. The Japan Times. 2019-10-11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美國英語).
- ^ Nepal pushes to end dependency on India with China rail, tunnel deals. Reuters. 2019-10-13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7) (英語).
- ^ 18.0 18.1 18.2 小心中國人!為一條鐵路 印度網民氣炸大罵「叛徒」. 聯合新聞網. 2018-06-24 [2018-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 ^ 中国同尼泊尔的关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2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6).
- ^ 20.0 20.1 Tharoor, Ishaan. When the Maoists Take Over Nepal. 15 April 2008 [17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8, 2008) –透過www.time.com.
- ^ BBC NEWS – South Asia – Chinese 'deliver arms to Nepal'. 25 November 2005 [17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 ^ India willing to review 1950 treaty. [17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February 2019).
- ^ Maoists to scrap 1950 Indo-Nepal treaty. [17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8).
- ^ 24.0 24.1 Saman, Kelegama. China as a Balancer in South Asia. The New Great Game: China and South and Central Asia in the Era of Reform. Thomas Fingar.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ISBN 978-0-8047-9764-1. OCLC 939553543.
- ^ Giri, Anil. China's foreign aid agency is all set to make foray into Nepal's northern region. The Kathmandu Post. January 5, 2021.
- ^ Alfred, Gerstl. China in its Immediate Neighborhood. Kironska, Kristina; Turscanyi, Richard Q. (編). Contemporary China: a New Superpower?. Routledge. 2023. ISBN 978-1-03-239508-1.
- ^ PTI. India China Nepal economic corridor: China moots India-Nepal-China economic corridor through Himalayas. The Times of India. 18 April 2018 [2021-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5) (英語).
- ^ 28.0 28.1 Behera, Anshuman; Mayilvaganan, M. The China–Nepal–India Economic Corridor: wishful thinking or regional aspiration beyond rhetoric?. The Round Table. 2021-03-04, 110 (2): 250–263. ISSN 0035-8533. S2CID 233464054. doi:10.1080/00358533.2021.1904586.
- ^ How expensive Pokhara airport could become another China-funded debt trap for Nepal. The Economic Times. 2023-10-18 [2023-10-19]. ISSN 0013-0389.
- ^ How Nepal's Deal With China for an Airport Became an Albatross.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6, 2023 [October 19,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0).
- ^ China's BRI pushes Nepal into debt trap after Pokhara airport deal. Firstpost. 2023-10-17 [202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0) (英語).
- ^ Mori, Hiroshi. China's Debt Traps: Nepal's Trans-Himalayan Railway Could be Next. japan-forward.com. 2022-10-20 [2023-10-20] (美國英語).
Although costs have not been finalized,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 project could cost around $4.8 billion USD for the Nepal segment alone. Nepal will not be able to shoulder such a cost, as it exceeds 10% of its GDP. That means a major chunk of the loans will come from China. This is how projects financed by China turn into debt trap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struggle to pay interest are eventually forced to hand over their infrastructure to Beijing.
- ^ Paudel, Ramesh. Hamid, Shahirah; Bartlett, Chris , 編. A potential debt trap in Nepal (報告). 2023-03-28. doi:10.54377/e01a-e857
(英語).
- ^ China sharpens edge in global trade with zero-tariff deal for developing worl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4-10-29 [202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0) (英語).
- ^ 35.0 35.1 35.2 China's Nepalese friendship road leads to the heart of India's market. TheGuardian.com. 23 April 2013 [202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 ^ Online, Asia Time. Asia Times Online :: South Asia news, business and economy from India and Pakistan. [17 April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4 July 2008.
- ^ Press Trust of India. China, Nepal to build Tibet-Kathmandu railway link. Zee Media Corporation Limited. June 22, 2018 [202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0).
The new railway line will connect the Gyirong trading port in the city of Xigaze in Tibet with the Nepali capital Kathmandu, Vice-Foreign Minister Kong Xuanyou was quoted as saying by the China Daily, after the two meetings.
- ^ 38.0 38.1 Nepal says China to allow access to ports, ending Indian monopoly on transit. FMT Media Sdn Bhd. Reuters. September 7, 2018 [202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0).
- ^ Gill, Peter. High Expectations as China's Xi Lands in Nepal. The Diplomat. October 12,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22, 2019).
The last blockade, which followed the launch of BRI and Xi’s projection of greater Chinese power abroad, resulted in Nepal seeking to bolster connectivity with China
- ^ Lawler, Dave. The 53 countries supporting China's crackdown on Hong Kong. Axios. 2 July 2020 [3 Jul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4) (英語).
- ^ South Asian nations back China's take on human rights in Xinjiang. The Economic Times. 2021-10-23 [2023-07-15]. ISSN 0013-03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2-13).
- ^ Nepal votes against the western resolution on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 China. The Annapurna Express.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1-30) (Nepali).
- ^ 'Nepal supports China's legitimate position on Tibet, Xinjiang, Hong Kong and other internal affairs'. People's Review. 2022-08-13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美國英語).
- ^ Foreign Ministry Spokesperson's Remarks on the Human Rights Council's Vote Against a Draft Decision on Xinjiang. np.china-embassy.gov.cn.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5-01-30).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4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官方網站(簡體中文)(英文)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尼泊爾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官方網站(簡體中文)
- 尼泊爾駐華大使館官方網站(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