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嚴昌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嚴昌榮(1913―1943),湖北省松滋縣沙道觀鎮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新四軍軍事指揮員。

生平[編輯]

貧農成分,僱工出身。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1933年入黨。

1935年8月3日,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五師在湖北省來鳳縣板栗園(地名,今宣恩縣李家河鄉利福田村)堵截紅二六軍團賈若瑜(1955年開國少將)陣前起義,與紅四師偵察連嚴昌榮取得聯繫,將一個完整的機槍連交給了紅軍。第八十五師在向李家河前進途中於板栗園東南利福田谷地被紅軍伏擊,至當夜23時,全殲第八十五師師部另兩個團又一個營,擊斃師長謝彬,俘一千餘人,繳獲槍近千支、迫擊炮六門。1936年1月19日,嚴昌榮奉命率領紅四師偵察連十餘人組成的尖刀班為紅十二團開路,從石阡縣奇襲奪占了婁山關

長徵到陝北後進入抗大學習。1938年抗大畢業後分配到新四軍皖南軍部教導總隊任軍事教員、第一大隊長。[1]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四團與第五團任營長。1941年1月參加皖南事變突圍渡江,1941年2月任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第七團(「老虎團」)團長,團政委彭德清,團參謀長朱傳保。1943年9月7日,進攻興化縣唐子鎮日軍據點犧牲。

紀念[編輯]

粟裕給嚴昌榮的輓聯:「揮戈殺敵,迭奏膚公,蘇皖健兒稱翹楚;濺血成仁,無負我黨,江淮勇士學楷模。」

1943年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將唐子鎮改名昌榮鎮,沿用至今。

2015年8月24日,國家民政部公布全國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湖北省36名英烈入選,包括嚴昌榮[2]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人物誌》「嚴昌榮」詞條,第206頁。 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1月版,ISBN 9787506533652
  2. ^ 松滋作協:追憶松滋籍抗日英雄嚴昌榮烈士[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