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上下埃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埃及與下埃及之地圖

上下埃及,也被稱為兩地,是埃及在前王朝時期,以孟斐斯為界,位處尼羅河上下游的兩個各自獨立政權。上游南方地區為上埃及(Upper Egypt),下游北方地區為下埃及(Lower Egypt)。在埃及歷史中,上下埃及是史前埃及的最後階段,並直接引領了埃及的統一。「兩地」這一概念,體現了埃及文化中的二元性。這一概念經常出現在古埃及的藝術與文本中。法老的頭銜也能體現出這種二元性。

埃及的統一及由之而來的早王朝時期的開端,發生在前3100年左右。在那時之前,統治著上下埃及分別為兩個不同的政權。但統一對埃及的未來至關重要,因為為了對灌溉工程進行集中管理,為了確保尼羅河全線航運的暢通,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政府。據傳統說法,完成埃及統一之事業的是一位來自南方上埃及的君主,他叫美尼斯,是第一位把北至尼羅河三角洲的整個埃及都置於自己控制之下的國王,當了第一名法老,配雙重王冠(象徵上下埃及統一)。在前3100年後的大約400年間,兩個統治王朝相繼支配著一個統一的埃及。

埃及的稱號 zmꜣ-tꜣwj(埃及學發音為 sema-tawy,可見於孟圖霍特普二世的荷魯斯名和兩女神名),通常被翻譯成「統一兩地的人」。[1]。其圖像被描繪成與紙莎草和百合植物纏繞在一起的人類氣管。紙莎草和百合則分別象徵下埃及和上埃及。

登基名是法老五個王名中的一個,字面意思是「蘆葦與蜜蜂之主」(nswt-bjtj,蘆葦和蜜蜂分別是上下埃及的標誌),[2]以及「兩土地之主」(寫作 nb-tꜣwj)。女王在統治時期被稱為法老,並使用男性稱謂。而王后則可能使用第二個稱號的女性版本,包括「兩地之女士」(nbt-tꜣwj)、「兩地全域之女主人」(hnwt-tꜣwy-tm)以及「兩地之女主人」(hnwt-tꜣwy)。[3]


王冠

[編輯]

地理構成

[編輯]

古埃及被劃分為兩個地區:上埃及下埃及。下埃及位於北部,尼羅河在此分成多個分支,並形成了尼羅河三角洲;上埃及位於南部,向南延伸至阿斯旺。「上」與「下」的命名來源於尼羅河從東非高原向北流入地中海的水流方向。

那爾邁調色板

上下埃及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實現了統一,但依然保留有各自的王冠:上埃及的白冠和下埃及的紅冠。因此,法老被稱為「兩土地之主」,佩戴「紅白雙冠」,紅白兩部分分別代表下埃及和上埃及。古埃及的傳統認為,美尼斯(現在人們相信他與那爾邁是同一人)是統一上下埃及的君主。在那爾邁調色板上,那爾邁在一面佩戴紅冠,另一面佩戴白冠,展示了他對上下埃及的統治。[4]

統一與象徵

[編輯]
哈皮將紙莎草和蘆葦綁在一起,形成「sema-tawy」符號,象徵上下埃及的統一。

上下埃及的統一表示為打結的紙莎草和蘆葦。這個圖案既象徵了通過連接實現的和諧,也體現了通過束縛實現的統治。這種二元性是王室象徵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候這種二元性進一步延伸,表現為打結的植物延展並束縛來自北方和南方的外敵。[4]

第一王朝,出現了具有二元特徵的王室稱號。「上下埃及之王」(nswt bjtj)這個稱號結合了代表上埃及的植物和代表下埃及的蜜蜂。另一個二元稱號是「兩女神名」或「涅布提名」,代表上埃及尼肯的禿鷹女神奈赫貝特和下埃及布陀的眼鏡蛇女神瓦傑特[4]

有許多描繪兩地統一儀式的例子。目前還不知道這種儀式是在統治之初進行,還是僅僅是一種象徵性的表現。在許多統一儀式的描繪中,可以看到有兩位神正在綁結植物。通常是荷魯斯賽特,或者荷魯斯和托特。一些來自阿蒙霍特普三世赫爾莫波利斯)、塔哈爾卡博爾戈爾山)和阿特拉內爾薩英語Atlanersa(博爾戈爾山)的巴克船支架,展示了兩位河流之神執行的這一儀式。這些描繪與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阿布辛拜勒神廟的一處場景相符。[5]

只有少數場景展示了國王親自執行這一儀式。這些場景均來自於巴克船支架,並且可以追溯到阿蒙霍特普三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三世統治時期。後兩者可能是對第一個場景的複製。[5]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Ronald J. Leprohon, The Great Name: Ancient Egyptian Royal Titulary, Society of Biblical Lit, 2013
  2. ^ Abeer El-Shahawy, Farid S. Atiya, The Egyptian Museum in Cairo, American Univ in Cairo Press, 2005
  3. ^ Grajetzki, Ancient Egyptian Queens: A Hieroglyphic Dictionary, Golden House Publications, London, 2005, ISBN 978-0954721893
  4. ^ 4.0 4.1 4.2 Wengrow, David英語Wengrow, David, 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Egypt: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North-East Africa, 10,000 to 2650 B.C.,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5. ^ 5.0 5.1 Rania Y. Merzeban, "Unusual sm3 t3wy Scenes in Egyptian Templ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search Center in Egypt, Vol. 44 (2008), pp. 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