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弄蝶
外观

稻弄蝶![]()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鳞翅目 Lepidoptera |
总科: | 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 |
科: | 弄蝶科 Hesperiidae |
属: | 稻弄蝶属 Parnara |
种: | 稻弄蝶 P. guttata
|
二名法 | |
Parnara guttata Bremer & Grey, 1853
|
稻弄蝶(学名:Parnara guttata),又名单带弄蝶、一字弄蝶、直纹稻弄蝶,为弄蝶科稻弄蝶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guttata”意为“点状纹样的”。
描述
[编辑]雌雄差异不明显。雄蝶头部覆毛,呈褐色,触角短于前翅前缘一半,腹面具褐白相间鳞片,末端细小裸露,呈钩状。口器褐色;下唇须直立,前两节白色有毛,末节细小、褐色呈棒状。胸、腹部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足为白色。
前翅长15-19 mm,呈三角形,外缘略突出;后翅为扇形,臀区稍突出如叶状。翅背为褐色底并带透明斑,翅基近处覆淡褐毛。前翅M2、M3及CuA1室各有一斑,斜排列,中室末端有两小斑,翅尖附近另有二至三小斑点。后翅中央斑列由M1、M2、M3与CuA1的白斑构成,同样斜排列。
翅腹色泽较淡,呈黄褐色,斑纹与背面类似,但后翅中央斑列为银白色,中室末端常见额外小斑点。缘毛为黄白色。雌蝶外形与雄蝶相近,但翅较宽。[1]
分布
[编辑]广泛分布于中亚、南亚与东亚多处地区。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地区、中南半岛北部、朝鲜半岛、日本、华西至中国东北及华东,以及台湾。
台湾主要分布于本岛低海拔地区,离岛如彭佳屿、龟山岛、绿岛、兰屿、金门与马祖亦有记录。本种在台湾出现地点分散且不稳定,较常见于北部及东海岸低地秋季期间。[1]
栖地
[编辑]出现在草泽、草地及常绿阔叶林,一年可发生多代。成蝶飞行迅速,具访花习性,能进行长距离飞行。幼虫以禾本科的稗、印度鸭嘴草等禾草为食。
虽然本种在国外常被视为稻作害虫,但在台湾因个体数量少,尚不构成农业危害。[1]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徐堉峰、千叶秀幸、筑山洋、梁家源、黄智伟. 臺灣蝶類誌第三卷弄蝶科.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9-01. ISBN 9789860586657.
- 稻弄蝶 Parnara guttata Bremer & Grey, 1853.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3-01-24]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