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波多利斯克步兵和炮兵干部学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Подольское пехотное училище,ППУ)和波多利斯克炮兵学校(Подольское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ое училище,ПАУ)位于苏联莫斯科州波多利斯克。该校因其学员于1941年莫斯科会战中奔赴前线抗击德军进攻而闻名。

学员肩章

背景[编辑]

1939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开始扩充军队数量,因而兴建波多利斯克炮兵步兵学校。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在校学员超过3,000人。

1941年10月初,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台风进攻会战,苏联西方面军与预备方面军主力在维亚济马被合围,10月5日,苏军莫斯科防空区的国土防空歼击机飞行员发现一支庞大的德军摩托化纵队往尤赫诺夫方向急进,莫斯科西南的尤赫诺夫-小雅罗斯拉韦茨方向几乎无正规军布防,莫札伊斯克防线上的伊利因斯科耶俄语Ильинское (Малоярославецкий район)无兵可守。

1941年作战经过[编辑]

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1941年10月战斗纪念章

1941年10月5日,该军校2,000名军校生被编成支队,另外1,500军校学员被疏散。校长斯米尔诺夫少将与副校长炮兵上校指挥学院支队,担负守御伊利因斯科耶5至7天的任务,直至预备队到来,当地民警、后勤部队与坦克第17旅均投入战斗。

10月7日,军校政委迈克尔·马克西莫维奇·波兹诺夫(Михаил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остнов)战死身亡。

10月13日,在连续多天击退德军后,德军迂回后方伪装成苏军发起进攻,但被苏军识破并击退。同时,德军坦克第4集群歼灭了维亚济马被围的苏军,并再次向莫斯科发动猛攻。

10月16日,随著德军攻占伊利因斯科耶,该地的学员支队损失殆尽。 10月17日,坚守库迪诺沃俄语Сельское поселение «Село Кудиново»的学员被包围。

10月19日,幸存的学员支队接到撤退命令,移动到留克亚诺沃俄语Лукьяново (Серпуховский район)坚守,并被编入第43集团军序列。

10月20日,该部队驻防纳拉河一线坚守。 10月25日,学员步行撤出战斗,恢复学校教育。

战后研究与纪念[编辑]

最初开始研究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战绩的是莫斯科州克利莫夫斯克第四中学学生。1965年,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博物馆开馆。1966年,克利莫夫斯克的学生与波多利斯克共青团在当年战斗之地进行多天野营,考证出军校第4营阵亡学员在卡卢加州萨维诺弗(Савиново)与瓦西索弗(Васисово)的集体墓葬。其后在奥布宁斯克建立军校学员牺牲纪念碑。

1967年,波多尔斯克第二工业大街改名为波多尔斯克学员大街。1975年5月7日,波多尔斯克基洛夫街与公园街路口立起波多尔斯克学员纪念碑。5月8日举行纪念碑落成仪式,并在伊利因斯科耶点燃了长明火,同日伊利因斯科耶前线博物馆开馆。

1985年5月6日,萨兰斯克的纪念碑建成。同年10月,华沙公路战斗胜利40周年在库迪诺弗(Кудиново)举行纪念碑落成仪式。1989年莫斯科的第二公路改名为波多利斯克学员路俄语Улица Подольских Курсантов。以波多尔斯克学员命名的街道、桥梁、城镇分布在波尔多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布哈拉、萨兰斯克(Саранска)与莫斯科。此外,俄罗斯境内共有5所学校以波多尔斯克学员命名。

照片[编辑]

电影[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 Михеенков С. Е. «Примкнуть штыки!». Война. Штрафбат. Они сражались за Родину. Москва: Эксмо. 2009. ISBN 978-5-6993-2697-6 (俄语). 
  • Панков Д. В., Панков Д. Д. Подвиг подольский курсантов. - М.: Моск. рабочий, 1980. - 120 с.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