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樱
外观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4年12月11日) |
沉樱(1907年8月16日—1988年4月14日),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锳。笔名小铃、非兆、陈尘英、陈因等。山东潍县人。1907年出生,父亲陈寄园。
近人章诒和喜读沉樱的作品,并盛赞她:“我正在阅读沉樱,她的散文简约纯朴,感情真挚,不眩惑于奇巧华丽,不刻意追求艺术特色。我能学到她的一半,就满足了。可能一半也学不到。”
生平
[编辑]- 1907年4月16日,沉樱生于山东省潍县城里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名叫陈树芝,母亲高氏。祖父是清朝的学官。
- 1920年,陈家迁居济南,沉樱进入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 北大毕业的顾随先生担任她的国文老师,知识渊博的先生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 1927年,转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在复旦大学时已经出版过3本小说集(《喜筵之后》、《夜阑》、《某少女》)
- 1928年,处女作短篇小说《回家》发表于陈望道主编的《大江》月刊。冬,马彦祥修完复旦大学规定的学分提前半年毕业。
- 1929年,与马彦祥结婚。
- 1930年,生下了女儿马伦
- 1931年,与马彦祥离婚,沉樱离开上海迁居北平,在一所中学任教。
- 1933年,何瑞琼状告梁宗岱离婚案,梁宗岱败诉。
- 1934年夏,沉樱与梁宗岱离开北平远赴日本。
- 1935年,沉樱与32岁的诗人、翻译家梁宗岱在天津结婚。
- 1937年,长女梁思薇出生,七七事变后,一家人被迫离开天津,辗转至重庆,寓居重庆郊外的北温泉“琴庐”。梁宗岱被迁至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聘为教授。
- 1941年,沉樱生下次女梁思清。
- 1944年,梁宗岱在回广西百色处理家务时,与当地的粤剧演员甘少苏相识相爱。她给丈夫送去书信,上面只有四个大字:不复相见!
- 1945年,沉樱诞下三子思明,重新找了一份教书工作,白天赚钱,晚上回家照顾孩子。抗战胜利后,沉樱带著三个孩子辗转开封。
- 1946年,在赵清阁的介绍下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教员。
- 1947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 1948年,沉樱随母亲与弟弟、四妹、六妹迁居台湾,弟弟陈钊是国民党雷达部队指挥官。新竹县私立大成初级中学任教师(苗栗县私立大成高级中学,头份镇斗焕坪)。
- 1953年,台湾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学任教师。
- 1967年,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1]退休。后在斗焕坪大成中学宿舍。
- 1972年,去美国居住[2]。
- 1982年4月,沉樱从美国回国探访亲友,先后到上海、济南、北京,见到了巴金、赵清阁、田仲济、朱光潜、卞之琳、阳翰笙、罗念生等亲朋好友。她最初打算,是想回国定居。但她在河南开封闲居了数月,始终不能习惯,只好又飞回美国[3]。
- 1983年11月,梁宗岱在广州病逝。
- 1988年4月14日病逝于美国马里兰州老人疗养院。
主要著作
[编辑]短篇小说集《夜阑》、《喜宴之后》、《女性》、《一个女作家》;译作《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怕》、《断梦》、《蓓蒂》、《爱丝雅》、《车轮下》;论著《世界名诗欣赏》、《拉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