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夫人妇女会主楼
梅夫人妇女会
宗旨
[编辑]梅夫人妇女会(The Helena M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香港一座独一无二的历史建筑,一家独特的私人会所,位于交通便利的中环地段 ; 提供价格实惠的住宿,并为本地及国际会员提供多种社交活动、精致的西式餐饮、休憩花园以及富特色的图书馆。其社区外展计划延续了创辨人梅夫人的理念——关怀香港的女性与女孩,并已扩展至更多领域。该会所的使命 – 历史的传承、关怀社区与待客之道,一直延续至今,并在2016年度过了百年庆典。[1]
历史
[编辑]梅夫人是香港第15任总督梅含理爵士(Henry May)的妻子,她育有四名女儿,因此很了解在20世纪初香港这样一个繁荣城市潜在的危险,年轻单身女性很需要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她发起筹划建造这座会所,并在两位热心公益的成功商人——嘉道理爵士(Sir Ellis Kadoorie)和何甘棠先生(Mr Ho Kom Tong)——以及许多其他公众的慷慨支持下于1916年完工。建筑物选址于花园道35号,因其靠近中环的山顶缆车的下站。
梅夫人妇女会的主楼于1993年被列为法定古迹——这是历史建筑的最高级别。它采用爱德华古典复兴风格建造,并融合了其他风格如布杂艺术、巴洛克和矫饰主义的特征。由于其历史价值,主楼已被列入香港文物径。
梅夫人妇女会大楼(最初称为梅夫人院舍)开幕时,其三层楼包括办公室、图书馆、供会员阅读、用餐和社交的空间、卧室以及女舍监的住所。早期,面向花园的低层房间曾被间开用作舞蹈室和餐厅,现今用作图书馆。后来,建筑物的北侧和南侧进行了扩建,以容纳办公室并增加客房数目。50年代末,因香港缺乏出租客房,网球场在当时被改建为庭园大楼。
在1920和1930年代,梅夫人妇女会因交通方便和宽敞的地面接待区,成为举办公众音乐演奏会、讲座和舞会的热门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会所被日军占领,接待区被改为办公室和临时图书馆。战后,英国皇家空军征用了主楼,直到1947年,会所才恢复正常运作。次年(1948年),嘉露贝文芭蕾舞学校(Carol Bateman School of Dancing)在地下室开设儿童舞蹈班,至今该校的芭蕾舞课程仍在这里进行。会所的图书馆重新积累了书籍,现已成为香港最大的私人英文图书馆,拥有约25,000本藏书,涵盖多种类型。图书馆位于地下室,毗邻花园,并设有专门的儿童图书区。
在过去半个世纪,该妇女会保持其宗旨,并扩大了会员规模、活动和餐饮设施,同时增加了慈善筹款和社区外展计划。其历史建筑也成为婚礼和宴会的热门场地。
-
梅夫人妇女会新名
-
梅夫人妇女会旧称
-
主楼正门
-
现在是一家私人会所
-
宴会厅
-
图书馆
交通
[编辑]交通路线列表 |
---|
港岛巴士 |
外部参考
[编辑]- 康文署:梅夫人妇女会主楼
- 梅夫人妇女会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梅夫人妇女会主楼位置地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he Helena May Hong Kong. [2025-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2) (美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