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杨惟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惟义
性别
出生(1897-04-16)1897年4月16日
 大清江西省广信府上饶县
逝世1972年2月21日(1972岁—02—21)(74岁)
 中国天津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经历

杨惟义(1897年4月16日—1972年2月21日),男,江西上饶人,中国昆虫学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1]。为中国现代农业昆虫学科的创始人[2][3],对中国半翅目昆虫的分类和区系分布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4]

生平

[编辑]

杨惟义出身于江西省上饶县茶亭乡南岩村赵家塘的农民家庭,9岁发蒙,1913年考入上饶鹅湖师范学校。1918年就读于上海大同学院,半年后转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曾师从于植物学家胡先骕。1921年毕业后在安徽省南宿州第四农校任教,半年后任江苏省昆虫局技术员,工作期间到南京高师改建的国立东南大学农科(现为南京农业大学)补读本科学分,于1925年毕业,赴湖南长沙甲种农校修业农校任教。半年后又返回江苏省昆虫局,从事苏北治蝗工作。1929年到南昌筹办江西省昆虫局。

1931年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赴等国留学,成为法国昆虫学会英国皇家昆虫学会会员。

1935年回国,就职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1941年日军强占了该所,并强迫杨惟义出任伪职。杨惟义不从,追随胡先骕到江西泰和中正大学任教授。1946年后,先后在上海生物所、无锡江南大学任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昌大学教授、南昌大学农学院院长、江西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副院长;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江西昆虫学会理事长等职。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委员。1956年参加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公派援助越南,荣获胡志明友谊勋章。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政协委员。

1972年2月21日病逝于天津[3][5][6][7]

学术贡献

[编辑]

杨惟义从193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半翅目昆虫分类学和昆虫区系分布学,首次提出了中国昆虫区系分布的地理区划意见,先后发现蝽象新属种60余个,并发表了相关论文30余篇,为中国半翅目昆虫分类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倡“三耕治螟”法、红花田留种改革措施、粮食仓库害虫防治法等促进了农业生产。[3][8]

著述

[编辑]

著有《中国经济昆虫志·蝽总科》、《中国经济昆虫志·半翅目蝽科》、《中国稻害蝽象考察》、《水稻害虫的全面防治》、《新昆虫考察报告》、《中国经济昆虫志·平腹蝽科》、《中国经济昆虫志·异尾蝽科》等重要著作。发表了《江西蝽科昆虫》、《华北象志略》、《中国昆虫之分布》等论文三十多篇。[3]

纪念

[编辑]

为纪念杨惟义,上饶市于2005年4月成立了杨惟义研究会,并在城西的信江北岸建立了惟义公园、惟义路,塑有杨惟义铜像,主体工程于2008年竣工。完成了杨惟义故居修缮,并报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张可可. 纪念中国生物学先驱水墨肖像画集. 2025-02. ISBN 979-8-89660-332-0. Wikidata Q135107243 (en、zh). 
  2. ^ 杨惟义同志事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09-09-25 [2025-06-28]. 
  3. ^ 3.0 3.1 3.2 3.3 我国现代农业昆虫学科的创始人――杨惟义. [201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杨惟义. 南京大学. [2025-06-28]. 
  5. ^ 杨惟义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9-09.
  6. ^ 6.0 6.1 杨惟义:一生与昆虫结缘. [201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杨惟义:我国现代农业昆虫学科的创始人. [201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8. ^ 杨惟义(1897.4.16-1972.2.21),昆虫学家。[永久失效链接]
  9. ^ 杨惟义铜像在惟义公园落成[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