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足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足球
国家日本
治理单位日本足球协会
国家队日本国家足球队
日本国家女子足球队
俱乐部竞赛
国际竞赛

足球日本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1][2],与棒球网球高尔夫球相扑格斗运动并列主要运动项目[3]日本足球协会作为全国性管理机构,负责运营包括J联赛在内的职业足球联赛体系。J联赛被广泛认为是亚洲最成功的职业足球联赛[4][5]。国际媒体指出,J联赛的发展轨迹与日本国家整体进步密切相关[6]

日本在男子足球女子足球室内足球沙滩足球领域均建立起完整的发展体系,被视为亚洲足球发展最全面的国家[7],被认为对日本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有奠基性贡献[8]

名称

[编辑]

虽然日本足球协会的官方英文名称使用了“Football”这个词,但实际上“サッカー”(从英语“Soccer”音译过来)这个源自“soccer”的词比“フットボール”(从英语“Football”音译过来)更常用。日本足球协会的日文名称是“日本サッカー協会”。

日本足球术语的演变历程深刻体现了语言接触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从1900年代初期至1940年代,日语对“Football”的翻译呈现多元尝试:最早的“フートボール”直接音译自英语,见于1903年《运动年鉴》记载;而协会足球(Association Football)则被音译为“アッソシエーションフットボール”全称则出现在1918年早稻田大学社团纪录中[9],显示当时对规则系统引进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 庆应义塾大学在1921年创立“ソッカー部”时采用截短音译,此命名方式与牛津大学1889年形成的学生俚语传统相呼应,反映日本早期足球发展与英国校园文化的连结[10]

汉字表记方面,“蹴球”一词的出现具有文化融合特征。此称谓虽借鉴平安时代“蹴鞠”传统,但实际运用初期存在概念混淆现象。根据中岛敦1942年小说《斗南先生》描写,当时知识分子仍混用“アソシエーション”与传统蹴鞠概念[11] 。真正确立“蹴球”独立意涵的关键在于“ア式蹴球”称谓的普及,此复合式命名透过附加“ア式”(协会式)区别于橄榄球的“ラ式”,体现日本对足球规则体系的本土化理解[12]

战后语言政策成为术语转折点。1946年GHQ推行当用汉字政策,将“蹴”字排除于法定用字外,直接导致媒体全面改用“サッカー”片假名表记。此转变受双重因素驱动:一方面美国占领当局倾向推广美式英语称谓,另一方面当时日本教育体系参照美式体育分类,将足球美式橄榄球球明确区分。值得关注的是,《蹴球タイムス》等专业媒体仍坚持汉字表记,形成官方用语与业界传统的并存现象。

高等教育机构的称谓选择具特殊文化意义。庆应义塾大学维持“ソッカー部”原名,此命名源于1899年既存的“蹴球部”(现时橄榄球部)区隔需求;早稻田大学持续使用“ア式蹴球部”称谓,其官方解释强调历史连续性价值[13];相较之下,东京大学一桥大学分别在2004年与1992年更名为“サッカー部”,反映职业化时代的国际接轨需求。这种光谱式差异,实质映射了传统校园文化与现代体育建制化的张力。

历史

[编辑]

足球运动传入

[编辑]

日本足球的传来有几种说法,最早的说法认为是在1872年神户市外国人居留地举行的比赛为首次。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1866年英国军队在横滨市山手进行的比赛才是最早的。当时的比赛编制包括“军人”对“市民”以及“横滨市民3年以上居住者”对“横滨市民3年以下居住者”等组合。1873年,英国海军中佐阿奇博尔德·卢修斯·道格拉斯(Commander Archibald Lucius Douglas)率领的英国海军军事顾问团在东京市京桥区海军兵学校介绍了足球,这也是一个被认可的传来说法,但并不明确[14]。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1874年时,来自苏格兰的测量技师莱默·琼斯教授在工学院工学寮(现为东京大学工学部)足球作为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日本足球协会官方支持道格拉斯的说法。

随著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1870年代末,富国强兵政策促使国民健康与军事训练的概念逐渐兴起,“体育”和“体操”的概念也开始出现。1879年,体操传习所成立,专门培养体育教育的教师。体操传习所的坪井玄道在1885年出版的《户外游戏法》中提到将联盟式足球称为“足球”。

足球在师范学校的接受程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神户市的御影师范学校。近畿地区因此成为足球的先进地,并透过师范学校的交流,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为筑波大学)等全国的师范学校也开始跟随。东京高师于1896年成立了日本最古老的足球队(原筑波大学体育会足球部)。1917年10月21日,近畿地区的师范学校举办近畿足球大会。

这些师范学校的普及,使得毕业生在各地担任教师后,足球逐渐在全国的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扩散。在近畿地区,足球的接受相对较快,并在府内的中等学校中广泛开展。受中等学校足球普及的影响,1918年大阪府丰中村(现丰中市)的丰中运动场举办第一次日本足球优胜大会,这也是现在的全国高等学校足球选手权大会的起源。该选手权大会直到1975年仍在大阪兵库两府举行。

女子足球方面,1920年代香川县立丸亀高等女学校的学生在运动会上穿著和服踢足球的照片至今仍然存在[15]。然而现代女子足球的参与者则从196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

发展中期

[编辑]

1917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代表日本参加第三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事,此为日本国家代表队首次参与国际比赛。该届赛事中,日本以0比5败于中华民国代表队、2比15负于菲律宾代表队[16]。1918年,全国高等学校足球选手权大会的前身“日本足球大会”(日本フートボール大會)开始举办,显示足球运动此时已在日本国内逐步普及。

1921年9月10日日本足球协会前身“大日本蹴球协会”成立,同年举办“日式足球全国冠军赛”(ア式蹴球全国优胜竞技会,即现时天皇杯全日本足球选手权大会),奠定日本现代足球组织与赛事基础。1923年第六届远东运动会的足球赛事,被认定为日本首场国际A级赛事[17]。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中,日本代表队击败菲律宾,取得国际赛事首胜[18]

1936年柏林奥运期间,日本代表队于足球项目击败强敌瑞典,此战被称为“柏林的奇迹”。1954年,日本首度参与世界杯外围赛,但因1和1败给韩国未能晋级。1964年东京奥运,日本代表队在分组赛逆转击败阿根廷,最终晋级八强[19]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日本于铜牌战击败墨西哥,获得亚洲国家首面奥运足球奖牌,并因优异的体育精神获颁公平竞赛奖[20]。1970年代至1980年代虽国际赛成绩低迷,但国内推动多项改革,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21][22]

职业化

[编辑]

日本职业足球联赛1993年正式创立,标志著日本足球迈入职业化时代。该联赛初期以地域密著型俱乐部为核心,首季由10支球队展开赛事,其中鹿岛鹿角于首届年度总冠军赛击败川崎读卖(现为东京绿茵)夺冠[23]。1996年提出的“日职联百年计划”进一步确立长期发展方针,目标涵盖青少年培育、地域振兴与足球文化深耕,具体措施包括全国47都道府县设置职业俱乐部的愿景,以及日本足球联赛(JFL)作为次级联赛的系统化分级制度。

国家代表队于1997年11月在1998年世界杯亚洲区附加赛中,凭借冈野雅行的延长赛致胜进球以3-2击败伊朗(日本将此战被称为“柔佛的喜悦”),首度取得世界杯决赛周资格。在法国世界杯中,日本虽于小组赛三战全败,但中山雅史在对牙买加一役攻入队史世界杯首球,此后中田英寿等新生代球员逐渐崭露头角。2002年与韩国共同主办的2002年国际足协世界杯中,日本于分组赛1-0击败俄罗斯,由稻本润一攻入致胜球创下队史世界杯首胜纪录,最终晋级十六强。

流行文化

[编辑]

日本动漫文化中,足球题材作品自1980年代起成为推动体育普及的重要媒介。首部引发全球关注的系列《足球小将》(キャプテン翼)由高桥阳一于1981年开始连载,其热潮不仅席卷日本学童群体,更深刻影响国内足球发展进程。该作品以夸张的足球技巧与热血剧情吸引读者,间接促使校园足球参与率超越传统主流运动棒球,成为日本足球职业化的重要文化推手。主角大空翼的角色塑造融合现实足球员特质,其中以1970年代赴巴西圣保罗受训的先驱球员水岛武藏为原型参考,体现早期日本足球国际化尝试的缩影[24]

国际足坛方面,《足球小将》的跨文化影响力体现于多位顶尖球员公开承认受其启发,包括中田英寿[25]楢崎正刚齐内丁·齐达内弗朗切斯科·托蒂费兰度·托利斯克里斯蒂安·维耶里朱塞佩·斯库利哈梅斯·罗德里格斯亚历克西斯·桑切斯[26]亚历山德罗·德尔皮耶罗[27]等,显示动漫叙事如何跨越国界形塑职业运动员生涯选择。该系列更衍生多部续作,如1994年推出的《世青篇》与2001年《Road to 2002》,紧扣日本国家队参与国际赛事的现实时程,强化民众对足球赛事的关注度。

除《足球小将》外,日本动漫产业持续拓展足球叙事的多样性。《逆转监督》以职业球队经营困境为背景,深入刻画教练与球员的互动张力;《足球骑士》透过兄弟竞合探讨天赋与努力的辩证关系;近年现象级作品《蓝色监狱》则以生存游戏形式解构传统团队运动价值观,反映新世代对个人主义与竞争意识的推崇。这些作品共同构建出从校园社团到职业联盟的完整足球生态系描绘。

女子足球

[编辑]

如同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的女子足球采用升降级制度进行组织管理。女子足球的最高级别联赛为半职业性的L联赛(目前称为“抚子联赛”)。大多数球队为独立俱乐部,但近年来的趋势是一些已成立的J联赛俱乐部设立女子部门。

日本女子代表队自2004年雅典奥运首度参赛后快速崛起。2011年德国女子世界杯决赛中,通过互射十二码大战击败美国夺冠,成为首支赢得成年组世界冠军的亚洲球队,泽穗希以5进球获得金球奖与金靴奖双料殊荣[28]。2012年伦敦奥运决赛再度对战美国,虽以1-2落败获得银牌,但永里优季的关键进球展现战术执行力。2014年越南女子亚洲杯决赛以1-0击败澳洲,第三度夺冠并取得加拿大世界杯参赛权。

注册足球员

[编辑]

在日本足球运动的普及进程中,注册人口数据折射出独特的社会文化特质。根据日本足球协会2010年度统计,全国注册的11人制足球选手达90万馀人,若加上12.6万名五人制足球参与者,总规模突破百万大关[29]。这庞大基数的背后存在显著结构差异:男子选手占比超过九成,而女子球员仅2.5万人,显示性别参与度仍存巨大落差。官方数据未涵盖大量非注册的校园社团与业馀俱乐部,实际活跃人口估计可再增加三成,反映出日本社会存在著庞大的非建制化足球参与群体。

年龄分布呈现鲜明的生命周期特征,青少年阶段的高参与率与成年后的急遽衰退形成强烈对比。15-19岁族群的行动者率达7.8%,此现象与全国高等学校足球选手权大会等赛事塑造的青春文化密切相关。然而进入职场后,30-39岁参与率骤降至2.1%,管理职层更跌破0.8%,凸显企业运动文化式微与职业发展压力对休闲活动的挤压效应[30]。值得关注的是银发族足球的逆势成长,全国逾500支40岁以上球队的活跃,既反映高龄社会的健康意识转型,也催生出专属装备市场与适龄训练体系等新兴产业[31]

地域发展呈现“一极多元”格局,静冈县持续保持足球王国地位[32]。该县不仅培育出占J联赛球员总数12.3%的职业选手,更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创造单届9名国脚的纪录[33]。。这种人才优势源自187所足球特色学校构成的青训网络,以及浜松市首创的退役球员社区教练制度。与此同时,关西地区凭借企业联队模式、九州地区依托校园联赛机制,逐步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共同构筑起日本足球的多层次生态系统。

性别平等仍是亟待突破的课题。尽管2021年WE联赛启动职业化进程,但女子注册球员2.8%的占比仍显薄弱。中学阶段67%的女性流失率远高于男性,暴露出校园体育环境的结构性障碍。对此日本足协推动的“抚子行动2030”(なでしこアクション2030)计画,正尝试通过增设U12青训中心、强化媒体曝光等举措,目标在2030年将女性参与率提升至15%。这种制度性改革能否扭转深层文化观念,将是观察日本足球社会学变迁的重要视窗。

冠军赛和锦标赛

[编辑]

国内赛事

[编辑]

在日本举行的国际赛事

[编辑]

著名选手

[编辑]

男子国家队成就

[编辑]

女子国家队成就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Japanese baseball finds itself at a crossroads. 路透社. 202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2. ^ J-League History Part 1: Professional football begins in Japan. Goal.com. 2013-09-09 [201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3. ^ The 8 Most Popular Sports in Japan. 2016-12-28 [2017-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4. ^ Japan Comment: The Standard Of Football Is Rising In Japan – Time For The Media To Follow. Goal.com. 2009-11-10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3). 
  5. ^ Japan raising eyebrows :: Total Football Magazine – Premier League, Championship, League One, League Two, Non-League News. Totalfootballmag.com.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2). 
  6. ^ The success of the J-League mirrors the success of Japan the country « World Soccer World Soccer. Worldsoccer.com. 2012-10-20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7. ^ Asian Cup Japan is On The Up. 纽约时报. 2011-02-02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30). 
  8. ^ Blickenstaff, Brian. The success of the J-League mirrors the success of Japan the country « World Soccer World Soccer. Slate.com. 2013-02-26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9). 
  9. ^ 出典: “日本サッカー・ブックガイド - 明治・大正・昭和戦前期”、2007年4月7日 (土) 09:06 (UTC)阅覧、日本サッカーブック・ガイド
  10. ^ ソッカー部について. [2025-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11. ^ 出典:中岛敦、“斗南先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初出1942年)、2007年3月15日 (木) 14:24 (UTC)阅覧、青空文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祖父が出した国語辞典から消えた言葉 辞書マニアの孫が読み解いた. 朝日新闻. 2023-08-09 [202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3) (日语). 
  13. ^ よくあるご质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早稲田大学ア式蹴球部
  14. ^ 出处:“JFA足球Q&A 足球传入日本是什么时候?”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19:26 (UTD)检视,日本足球协会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元祖抚子?穿著袴踢足球的照片被发现 香川・丸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sahi.com 2011年11月30日报导
  16. ^ 日本サッカーアーカイブ ホーム > 日本サッカー史 > 1917(大正6年). 日本サッカーアーカイブ. [2014-5-3]. 
  17. ^ 日本サッカーアーカイブ ホーム > 日本サッカー史 > 1923(大正12年). 日本サッカーアーカイブ. [2014-5-3]. 
  18. ^ 日本サッカーアーカイブ ホーム > 日本サッカー史 > 1927(昭和2)年. 日本サッカーアーカイブ. [2014-5-3]. 
  19. ^ 1964年東京オリンピック「アルゼンチンに逆転勝利」. 贺川サッカーライブラリー. [2014-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1). 
  20. ^ 日本サッカー草創期に開花した世界レベルの技とフェアプレー精神. 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 [2014-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3). 
  21. ^ サッカー日本代表の歴史. nippon.com. 2014-4-10 [2014-5-17]. 
  22. ^ 1970~80年代の日本サッカー. ライブドアニュース. 2012-7-25 [2014-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1). 
  23. ^ 日本サッカー协会‘Jリーグオフィシャルガイド1993’讲谈社、1993年
  24. ^ J3藤枝 新監督に“キャプ翼モデル”水島武蔵氏就任が濃厚. スポニチ Sponichi Annex. 2014-01-06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2). 
  25. ^ 星期日泰晤士報. Timesonline.co.uk. 2013-11-10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月6日). 
  26. ^ Los cracks que confesaron su admiración por los Supercampeones | Goal.com. www.goal.com. [2019-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5). 
  27. ^ Leading News Resource of Pakistan. Daily Times. 2002-05-10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7). 
  28. ^ FIFA Technical Report: FIFA Women's World Cup Germany 2011, p.15
  29. ^ 年度別登録数-日本サッカー協会公式HP. [2025-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30. ^ 山田稔. 卓球やバドミントン以下…実は日本でサッカー競技人口が驚くほど少ない理由. ビジネスジャーナル/Business Journal | ビジネスの本音に迫る.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23). 
  31. ^ 60過ぎてもボールを追いかけたい!いまシニアサッカーチームが熱い. サライ.jp|小学馆の雑志‘サライ’公式サイト. 2018-06-03 [2020-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19) (日语). 
  32. ^ 統計/教育・スポーツ. 静冈県. [2014-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1-23). 
  33. ^ W杯「静岡出身2人」時代は変わった、「関西から9人」を誇りに思う 運動部長・野瀬吉信. 产経新闻. 2014-6-14 [2014-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