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若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若渟
大清 光禄大夫、赠太子太保
赏戴花翎、赏紫禁城骑马
大清 刑部尚书管理三库大臣
国家清朝
时代清代中期
主君清高宗清仁宗
张姓
若渟
圣泉
寿雪
位阶从一品文职
族裔汉族
籍贯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庆市桐城市
出生雍正六年八月二十七日子时
1728年9月30日)
逝世嘉庆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巳时
1802年8月24日)
75岁
谥号勤恪
贡生
捐纳主事

张若渟(1728年9月30日—1802年8月24日),字圣泉,出身桐城张氏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庆市桐城市)人,清朝大臣。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之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第四子。贡生出身,乾隆十四年(1749年)捐刑部湖广司主事。随后历任内外各职,累官至兵部尚书,改刑部尚书。嘉庆七年(1802年)卒,追赠太子少保。谥勤恪,有一妻五妾,合计十二子九女。

生平[编辑]

捐纳主事[编辑]

张若渟以贡生身分,获候选州同的身分,而后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遵例请封,敕授时年19岁的若渟为从六品儒林郎散阶。其母施氏(时年42岁)和其妻夏氏(时年20岁),同时被封为六品安人。而后捐纳主事之职,抽签后被分配到刑部

乾隆十四年(1749年),22岁的张若渟补官,被任命为正六品的刑部湖广司主事,隔年(1750年)终养回籍照料父亲张廷玉,而后丁父忧。

刑部历练[编辑]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服阙,二十三年(1758年),31岁的若渟补授原官,任刑部广东司主事,并同时充任军机章京。而后擢升为从五品的刑部福建司员外郎,而后又升正五品的刑部浙江司郎中。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诰授正五品奉政大夫散阶,其母施氏(时年56岁)和其妻夏氏(时年34岁),同时被封为五品宜人。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被评为京察一等,并且在该年的五月二十七日(6月19日),若渟与同为一等的共计48员,入朝引见给乾隆皇帝。[1]

外任地方[编辑]

乾隆三十年(1765年),38岁的张若渟被升任为从四品的云南澂江府知府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43岁的张若渟,被诰授从四品朝议大夫散阶,其母施氏(时年66岁)和其妻夏氏(时年44岁),同时被封为四品恭人。而后同年被升任为正四品的四川建昌道道员

家庭[编辑]

  • 母亲:施氏(1705-1780)
  • 正室:夏氏(1727-1780),安庆桐城人,浙江处州同知夏启珍之女,封三品淑人,累赠诰命一品夫人,前八子俱其所出。
  • 侧室:
    • 谢氏(1759-1789)
    • 董氏(生卒无考),曾咏为其所出。
    • 石氏(1773-),曾询为其所出。
    • 何氏(1774-),曾谌为其所出。
    • 赵氏(1781-1812),曾䜣为其所出。
  • 子:
    • 长子:张曾谧,早殇。
    • 次子:张曾谊(1747-1797),字正夫,号励堂,监生,官至正三品浙江按察使,兼署理浙江布政使
    • 三子:张曾诣(1749-1781),字翕如,监生,官至正六品布政司经历
    • 四子:张曾诚(1752-?),字墨存,号缄庄,监生,官至候选布政司经历。
    • 五子:张曾让(1753-1809),字逊夫,号省斋,监生,官至从九品大理府云南州吏目
    • 六子:张曾谐(1754-?),字奕梅,号晋堂,监生,官至从九品镇西府哈密司巡检
    • 七子:张曾诗(1762-1814),字纯夫,监生,官至正七品广东高州府信宜县知县
    • 八子:张曾谦(1767-1813),字吉甫,正二品荫生,官至正六品户部福建司主事。
    • 九子:张曾咏(1768-1805),字持之,附监生,官至正九品江苏松江府娄县主簿
    • 十子:张曾谌(1799-?),字巽言。
    • 十一子:张曾询(1800-?),字承露。
    • 十二子:张曾䜣(1802-?),字悦青。

参考资料[编辑]

官衔
前任:
金士松
兵部汉尚书
嘉庆五年正月甲子-嘉庆五年六月丁卯
(1800年2月4日-1800年8月6日)
继任:
汪承霈
前任:
梁肯堂
刑部汉尚书
嘉庆五年六月丁卯-嘉庆七年七月戊戌
1800年8月6日 -1802年8月27日
继任:
熊玫
  1. ^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六百六十一》:“吏部带领京察保送一等之兵部郎中福勒贺等、四十八员引见。得旨、福勒贺、暻善、魏椿年、五霖布、本忠、图敏、郭鹏翀、素澄、色尔布、兴安、伊克坦布、诚泰、五德、根长、多善、喀宁阿、四达、观文、鄂忻、觉罗法明、杜玉林、尹嘉铨、张若渟、卢谦、陶其愫、孙孝愉、海成、穆精阿、伊兰泰、李师敏、台履善、泰宁、德永、五查里、勒尔逊、舒吉泰、宝格、坤禄、长龄、苏冲阿、图巴扎布、翰班、五格、萨哈布、柏龄阿、书世德、俱准其一等。加一级。佛尔庆额、德庆、著改为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