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 (纪录片)

天安门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 |
---|---|
![]() 影片《天安门》片头截图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韩倞 高富贵[*] |
编剧 | 白杰明 约翰·克劳利[*] |
配乐 | Mark Pevsner |
剪辑 | David Carnochan |
制片商 | 长弓电影公司(Long Bow Group) |
片长 | 186分钟 |
语言 | 英语、普通话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美国)1995年10月 |
发行商 | ![]() ![]() ![]() |
《天安门》(英语: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美国制作的访问纪录片,透过访问及回顾,描述关于1989年发生在天安门等地的整个八九学运。该片曾于香港一间戏院上映了几个月。该电影是由美国纪录片制作人卡玛及其丈夫高富贵(英语:Richard Gordon)担任导演及制片,David Carnochan担任副导演及剪辑工作。该片是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Frontline系列历史纪录片的一集,但同时也作为单独的纪录片上映、发行和参展。该片于1995年10月在美国首映。本片由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及美国公共广播局资助拍摄。
内容
[编辑]《天安门》纪录片称,“通过采访当年经历过这场运动的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再现了这五十天内发生的争端、愤怒、无畏、亢奋、荒诞、以及种种悲剧,并对运动中人们所习惯的思维观念和话语体系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纪录片没有直接采访抗议运动领袖之一柴玲,而是节选了她的一份录音。柴玲在1989年6月8日逃亡中录音描述称,“我们事后才知道”,6月4日凌晨,在天安门广场上,坦克把学生“辗成了肉饼。有人说同学死了两百多,也有人讲整个广场已经死了四千多,具体的数字到现在我也不知道。”[1]另一位绝食运动发起人台湾歌星侯德健对天安门广场死亡数百至数千人的传言称,他“6点半还在广场上,一点也没有看见”,认为不应该“用谎言去打击说谎的敌人”。[2]片中亦呈现了其他运动领袖,包括刘晓波、韩东方、吴国光、梁晓燕的回忆和反思。
影片纪录了部分发生在天安门周围,以及北京其他街区的解放军开枪及人民伤亡的情况,包括后来发起天安门母亲运动的丁子霖描述她儿子蒋捷连参加抗议活动被打死的经过。影片还纪录了大连居民肖斌因为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记者采访,表示政府拿“坦克压学生”,而被判刑10年。影片最后以画外音评价邓小平称,“面对改革带来的危机,他拿起来旧式武器”,“想在历史上留下知民爱民的名声”,“但是六四屠杀成为他无法抹去的一笔”。
同为美国公共电视台纪录片的《Tankman》,同样认为“天安门广场上面并没有发生屠杀,屠杀是发生在其他地方”。[3][4]
访问人物
[编辑]本片中,众多参与了1989年天安门抗议运动的人物接受了采访,例如学生领袖王丹、吾尔开希、封从德、项小吉,天安门四君子刘晓波、侯德健,高校老师梁晓燕,知识界代表戴晴、戈扬,工人赵洪亮、吕京花、韩东方,前政府官员吴国光,天安门母亲丁子霖等人。
导演卡玛称,抗议运动天安门广场总指挥柴玲拒绝了采访。影片节选了多段柴玲的录像、录音。
争议
[编辑]柴玲
[编辑]卡玛因为《天安门》纪录片与柴玲有很大争执。记录片的剪辑将柴玲塑造为反面人物。在柴玲1989年6月逃亡时转述“有人说同学死了两百多,也有人讲整个广场已经死了四千多”的传言的录音片段后,纪录片紧接着展示侯德健数年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应“用谎言去打击说谎的敌人”。王丹在纪录片中的采访片段也似乎指柴玲靠眼泪博取支持。纪录片剪接了柴玲接受美国记者金培力采访的部分录音片段,包括“不会有任何结果”、“期待的就是流血”、“我们就做第一个死掉的人”、“我们就是要在这里流血,用鲜血和生命来唤起民众”、“作为我个人,我愿意求生下去”等语句。[5]
《天安门》没有直接采访柴玲;卡玛后来称,她当时坚持采访柴玲,却被柴玲拒绝。她认为柴玲出尔反尔。1996年《波士顿环球报》的报道称,《天安门》的宣传破坏了柴玲的生活,柴玲称自己收到了恐吓信;卡玛对此感到“大惑不解”,认为柴玲演戏。[6]
对于卡玛的纪录片《天安门》,2009年,王丹、封从德、严家祺、郑义、盛雪等人签署《致〈天安门〉制片人的公开信》。王丹、封从德等人认为,《天安门》有选择地引用句语和遗漏史实,让观众得出对柴玲的印象;他们指责《天安门》,称“期待流血”、“我愿意求生”等言论争议都为断章取义。[7]有评论认为《天安门》通过大量剪切和对比,对柴玲的形象刻意塑造引导,原先王丹承受主要攻击,《天安门》广泛传播之后则被柴玲顶替。[5]王丹也写了一封《为柴玲辩护——致港大学生的信》声援柴玲。[8]而后,天安门网站上卡玛发表公开信坦言,无法因为一位历史人物(指柴玲)的不完美,而认为对人民开枪的政府是合理的。
2007年,担任Jenzabar公司总裁的柴玲以损害名誉和商标侵权为由,起诉《天安门》纪录片制片人卡玛[9]。卡玛的长弓公司发起呼吁,希望社会能对事件给予关注,并要求维护自身权利、捍卫言论自由。[10]
参考文献
[编辑]- ^ TVB 1989年特别节目 柴玲录音足本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时段0:22
- ^ 《天安門事件》紀錄片訪問. [201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 ^ The Tank Man _ FRONTLINE. 公共广播电视公司.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 ^ Malcolm Moore. Wikileaks: no bloodshed inside Tiananmen Square, cables claim. 每日电讯报. 2011-06-04 [202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英语).
- ^ 5.0 5.1 慢牛. 《天安門》影片評述︰卡瑪對柴玲的形象塑造,反思學生領袖. 右派网. 2009-06-14 [202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 ^ 莫茫. 卡瑪:为什么《天安门》没有采访到柴玲?. www.duping.net. 2009-06-05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 ^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www.tsquare.tv. [202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 ^ 王丹:为柴玲辩护——致港大学生的信. 明报. 2009-04-24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1).
- ^ 亚微. 六四领袖柴玲起诉纪录片天安门. 美国之音 (华盛顿). 2009-05-16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1).
- ^ 长弓纪录片制作组 呼吁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天安门》纪录片网站
外部链接
[编辑]- 官方网站
- YouTube上的纪录片《天安门》完整版
- 2009年5月1日公布于Youtube的2名外国记者六四前(1989年5月28日)采访柴玲的录像谈话录像的“完整版”,试图澄清封从德等人所称的由于纪录片《天安门》中的“剪接”,而产生的对柴玲的部分影响。视频一共8节,共计73分钟(注:该8个视频本身也不并完全连贯,也有被剪接的痕迹):(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